我姓江是哪个姓氏?谢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3-01

百家姓:江姓氏来源于赢,你知道始祖是谁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8-05
江氏
第3个回答  2009-08-05
一、姓氏渊源:
1、源于嬴姓,为颛顼裔孙伯益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外出捡到一只玄鸟(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了孕,后来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
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时就赐他嬴姓,这样,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传至十几代,经夏、商、至西周时,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地,建立起江国。春秋时江国被楚国所灭,子孙就以国名为氏而姓江。
2、源于姬姓,为翁氏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
西周初年,周昭王饿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定海,一说今广东翁源),后以邑名“翁”为氏。
据《元和姓纂》、《六桂堂业刊》所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定海,一说广东翁源),后代以邑名“翁”为姓。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翁、江、方、龚、汪六姓。其中次子处恭,分姓江,他的子孙也姓江。兄弟六人同列进士,被誉为“六桂联芳”。
3、源于萧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唐朝时期,萧氏因败于黄巢,怒而指江为姓。其后裔主要聚于江西婺源江村。
4、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满洲人有姓江者,世居得州、三台等地。
清朝时期四川明正土司辖木坪,藏族,父坚赞大结,氏族姓为坚赞,后改姓江,为土坪地区土酋。
今台湾土著、回、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二、得姓始祖:江元仲。
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舜帝时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故江氏后人尊江元仲为江姓的得姓始祖。
三、各支始祖:
江万里:字子远,号古心,原籍南康都昌寓居饶州,由太学领乡荐登进士,官至台铉因权奸乱政力辞归里,襄樊失守知事不可为于居侧凿大池匾曰止水元兵入饶遂投之,从者殓葬虎形山有风火罗围石狮石策为迹。后追谥文忠公为建祠。元配:彭氏,赠大德夫人,殉节止水葬与子远公同墓。生子三:茂华;茂盛;茂荣。华公未详。是为湖南湘阴江氏始祖。
江德新:明洪武辛酉以聪明直科进授江南淞江府经,历升上海县知字明卿号毅奄原籍江西南昌府,新建县蛟樵舍五谏乡四十二都一图九甲生元顺帝至元二年丙子岁十月初五辰时洪武二十八,年豪民徐士宗告不应事国初法令森严谪戌湖南,永定衙屯堡道溪余市中三溥享寿八十五岁卒永乐十八年庚子岁十子月初九亥时葬长新堰大凤彩卯酉向著有采 集 首卷有赞。元配:陈氏,生元顺帝至元年乙亥十月初四亥四时殃葬祖居蛟溪三角山。生子四:江瑛,江珉,江琼,江珪。庶:薛氏,生明洪武十四年辛酉二月初二卯时系南京淞江府上海县十七保沈家庄双桥地人隋戌永定卫,无出殃未详葬大凤形卯酉向。庶:刑氏,生殃俱遗葬大凤形卯酉向无出。继祖之子:江日新,号礼齐,生元至正二十年庚子五月初六未时葬庄前陇。元配:徐氏,生洪武二年己酉六月初六子时。生子二:江珎,江辰。是为湖南、安徽江氏始祖。
江南浦:字福三,号之演,公自本郡禾坪卜迁里心开崇衍派宝,自公始传载卷一。妣魏氏,讳元娘,夫妇生卒未诠合葬本堡陈家沟,狮子嵊顶上第一层王穴其山场系子荣公之业以葬祖父文盛文茂两房照管后代重修碑志。生五子:长子江贵显,二子江贵安,三子江贵卿,四子江贵名,五子江贵英。是为湖南、安徽江氏始祖。
江惟清:行三,字益澄,□流公之长子,次汉迁上湖三惟怀迁□邱吉心先生曾孙也,因红头贼之乱都芝山下徙居云路庄,娶林氏。子三:长曰克俊;次曰克杰;三曰克仲;又名泳潸□音转也以下分派。是为福建永定溪南里江氏始祖。
江秉铎:以徽之义士也,业儒而□□□有靖康之难乃弃文习武性好猎弓弹鹰犬之技,日习而日精,后从岳王北伐克复汴梁州郡,公随阵多立奇功,鹰撃马首犬啮马足沐擢金轮梭财岳王遇害乃弃职归农事载,南宋路史文天祥傅班师后渡民于阴沙卽今靖邑也。靖邑犹为泽国高阜尽堪托足公与同乡之刘姓者于西沙之水口筑田耕种今西乡刘江叚乃我祖之始基也。公生九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德;皇明初第四房与七八共三支,廻徵现有六房居靖泰之间。生於宋元符元年茂寅十月初九日吉时。卒於南宋乾道元年乙酉八月十八日吉时。元配:陈氏,生於元符二年已卯九月廿六日吉时,卒於隆兴二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吉时,生九子。是为江苏靖江骥江江氏始祖。
江蕙公:富二公之子,行贵六,公自洪武之初开化渥溪从居谷水之西廿三都柱竽山脚土名上庄坞,见其山清水秀遂此而居焉。是为浙江兰溪济阳江氏始祖。
江继潢:字愿翰,元顺帝二十六年丙午四月初六辰时生,明永乐十十二年甲辰九月初三卯时卒,葬江家坪秀公港道形山右边便塘冲,左边黑塘冲,左一冢丁山,癸向,有碑。配姚氏,元顺帝二十一年辛丑七月十九亥时,明永乐二十一年癸卯十二初六寅时卒,葬秀公港道形山夫填右丁山癸向有碑。
江德二:出生年月不详,妣谈孺人生,生子景二,按江氏发迹于江西南昌府、南昌县紫竹岭花园坡,祖德二公迁蒲圻,其兄德一公迁汉阳,今族繁聚散不常,难以统属惟将,蒲圻一支纪其相傅如此至合二大支,而为一后,有达者是所望焉。
资料有待补充。
四、迁徙分布:
江姓发源于今河南省正阳,早期主要是在河南发展繁衍。
公元前623年江国被楚国灭后,其国人以国名“江”为姓,有的北上到淮阳(今河南淮阳),再往北迁到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以后又迁到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有的逃到齐(今山东临淄)、陵阳(今安徽石棣)以及郧阳。
还有一支江姓族人,大约在西汉时在江贞的率领下迁往今山东省济水之南,以“济阳”为郡号。晋时有陈留人江琼,为冯翊(今陕西关中)太守,“永嘉之乱”时,弃官逃奔,其子孙因居凉土(今甘肃凉土),世传家业。唐朝时,江姓已遍布北方地区。
江姓南迁开始于唐朝初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郡,随行军校有九十一人六十多姓在福建落籍,其中就又河南江姓,这是江姓最早入闽者。“安史之乱”后,江姓大举南迁。
到宋朝初期,南方江姓人口发展壮大,出现了“六桂”堂号。由于金兵攻占汴京,中原人数次大规模南流,江氏有一支自汴京迁至仁和(今浙江杭州)。广东、福建、台湾的江姓(翁江除外),大部分源自浙江省常山、开化交界处的汾口。吴越国的副相江景房,在吴越灭亡时因拒绝迎宋而烧毁典籍图册被贬,隐居于浙江常山的汾口,其后代功名极盛于两宋。南宋时济阳郡江姓率领族人迁入江西省都昌,传到江晔(八郎),为闽、粤、赣江姓始祖。江晔生有三子:江万里、江万载、江万顷。江万里为宋度宗左丞相,抗元殉国。他的弟弟和子孙再由江西省迁入福建省宁化石壁村,其后又有徙永定高头乡及平和葛布大溪村。广东、福建的江姓皆奉江万里兄弟为祖。
明清之际,有江氏族人跟随郑成功入台,在台湾定居,后有的又移居海外。清朝初期,有江文、江榜二兄弟自湖北麻城返回今河南正阳县淮河湾定居,后称其居地为江家埠(今名江湾)。明清以后,江姓遍布全国。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晋惠帝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定陶两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淮阳郡:西汉汉高祖刘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城在陈州(今河南淮阳),汉惠帝后改为郡,其时仍为国,至汉成帝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鹿邑县、太康县、柘城县、扶沟县一带地区。东汉朝章和二年乙酉(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曾多次改陈州为淮阳郡。
六桂郡:又称六桂县,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地区。治所在地闽县(今福建福州),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闽州。唐朝景云年间(公元710~712年)改武荣州置县,治所在晋江(今福建泉州)。
2.堂号:
忠廉堂:宋时上高尉江灏,因勤王功升建浦丞。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两州知府,为官又忠又廉。
济阳堂:资料有待补充。
淮阳堂:资料有待补充。
六桂堂:资料有待补充。
笔花堂:资料有待补充。
循理堂:资料有待补充。
种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彩笔堂:资料有待补充。
荫爱堂:资料有待补充。
燕诒堂:资料有待补充。
清溪堂:资料有待补充。
柏荫堂:资料有待补充。
儒珍堂:资料有待补充。
生花堂:资料有待补充。
孝谨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思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笃亲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爱山堂:资料有待补充。
余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友善堂:资料有待补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