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县城一碗“待客面”太香,隔壁两县都“偷学”,你吃过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要说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诸多发明,方便面绝对有一席之地。但是你知道最早发明方便面的是哪里吗?很多人都认为是日本人安藤百福发明的,并且日本的泡面博物馆也展示了泡面的整个发明过程,但是,但是,袁小猫不想说这位安藤先生祖籍中国福建,当然,人家安藤也不承认他是中国人,呵呵。

所以呢,袁小猫想说的是, 历史 用事实重新定义了这一命题, 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是在中国,是陕西礼泉的这碗烙面。

据相关资料考证,在 商末 的时候,在这种面就很 流行 了。因为它储存时间长、非常方便携带,而且吃法很简单,用热水泡一下就能吃,所以,在武王伐纣的时候,关中的将士们随身携带的除了各种干粮,还有就是烙面。能在行军途中美美得咥一碗烙面,不仅解决了肚子问题,同时也缓解大家, 尤其礼泉乾县永寿一带 兵将们的思乡之情。

袁小猫婆家是乾县的,距离礼泉不到20公里,有时专门去礼泉,就为了一碗烙面。 礼泉烙面和乾县酸汤面、扶风臊子面一样,是礼泉人红白喜事都要吃的一种面食, 早上是臊子烙面,中午是坐席吃菜。

烙面,大多数也是浇汤吃,面条劲道有嚼劲儿,汤头滚烫鲜香,漂汤菜香味蹿鼻,让人吃得满头大汗,一口气吃十几碗都不是事儿。一定要趁热吃,稍微晚几分钟,那面就有点酥烂,不好吃了……

听袁小猫的婆婆讲, 不光是礼泉吃烙面,乾县和永寿都吃 。她年轻的时候也会经常做,每到腊月,这三县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烙面。“ 做烙面费力气很,必须要精壮男人才行 !”婆婆说做烙面那全凭体力。一大盆的面团, 男人蹲在盆边双手插入面团里反复揉、搓、洗面,女人站在一边拿个马勺,不停地往里面掺水

面团在清水的浸泡下,在力量的无数次揉搓搅拌中,逐渐从最初得紧致变得疏松,平缓,直到成为小小一团布满网孔的面筋。“你才么见,那时候人到冬天做烙面,一次都要做满满几簸箕,要够一个正月吃,有时候成一天一夜做烙面呢!男人那头上的汗,就停不下来,女人还要操心给擦汗呢!”婆婆回忆起从前也是良多感慨。

洗好面才是第一步。面气(淀粉)洗完了以后就开始上锅烙了。 “用一米五长,五六十公分宽的铁板子开始烙…… ”“用铁板子那面水不是就掉下来了吗?”袁小猫傻乎乎地问,婆婆笑了,“你看街道那些卖煎饼果子的面水掉下来了么?!”哦,原来人家做烙面的时候也要一次拨平呢!“那时候人么太多讲究,有时候直接把梳子洗干净,就用梳子把手刮平……”是的,在农村,没有啥是水洗不干净的。

火一定得是麦草火,温温地煨着,这样烙出来的面软硬适中,火色也很均匀 。烙好之后,面要立刻挂在绳子上阴干(不能暴晒)。晾干之后,把所有的烙面整整齐齐码成一个长方体,然后给上面盖上纱布,再加上大石头之类的重物,大概一两天。然后,用那种长切刀,顺短边一点一点切下,如韭菜叶子般宽的烙面就好了。

吃的时候,最好选用肉汤或者排骨汤(就是汤要精心熬制才好吃),加上当地的一些调料,选用新鲜韭菜蒜苗等切成素臊子,或者配上用猪肉、羊肉等做成的肉臊子,浇汤吃。和我们扶风的一口香一样,一定要 汤多面少 ,吃起来 汤淳味美 嫽滴太太 !男人们每顿吃二三十碗那是松松滴事!

婆婆说以前人吃烙面都是在冬天,因为大多数是荞麦做的,只有冬天才有新荞麦下来。而且,烙面的汤是越烫越辣才好吃,其他季节吃都不合适。不过现在,食物很丰富了,储存也更方便,夏天热有空调房子啊,所以也不妨碍,四季都成了吃烙面的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