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为什么能让秦国迅速强大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商鞅变法”对战国时期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变法之前的秦国虽然也算是强国,但毕竟地处西隅,进入中原通道被晋国封锁,军事实力在晋国的压制之下,无暇也无力进入中原。春秋时期,秦穆公在崤之战中全军覆没,再也不敢东进,采纳百里奚、蹇叔的建议,往西部发展,任命由余为上卿,与西部少数民族争战,地域不断扩大,占据了渭河流域和关中地区,以此奠定了秦国的强国地位。

到了战国时期,秦国仍然排除在中原之外,受到三晋(韩、赵、魏)压制,秦国蛰伏在函谷关之外。 当时的秦国根本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可是,当“商鞅变法”之后,这一切都改变了。变法之后,秦国成为“虎狼之师”,君、臣、民一心,对外逐渐控制东进的要道,最终成为首屈一指的强国。 那么“商鞅变法”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一、商鞅变法用的是“霸道”,效果立竿见影,但恐怕不长久

商鞅本是卫国的公子,又被称为卫鞅,卫国是姬姓后代。商鞅最初在魏国国相公叔座手下任职,当时的魏国非常强大,商鞅显然希望获得重用,公叔座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就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可是魏惠王对商鞅并不感兴趣,公叔座临去世的时候,就劝魏惠王如果不能用商鞅就把他杀掉,因为这么有能力的人到其他国家对魏国都是个威胁。然后公叔座就告诉商鞅“他的为人是先公后私,我已经替你在魏王面前推荐过你并且要杀掉你,你赶紧逃走吧”。 商鞅笑道:“既然魏王不听你的建议用我,肯定也不会听你的建议杀我。”后来果真如商鞅所料,从这点来看,商鞅是个极度智慧的人。



商鞅听闻秦国新任国君秦孝公渴望恢复秦国霸业,广求贤才,便前往秦国。 商鞅托人见到秦孝公之后,与他商量国策,第一次,商鞅说的是“帝道”,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并且责怪了引荐之人。第二次,商鞅所说的是“王道”,秦孝公听了之后再次睡着了。第三次,商鞅所说的“霸道”,秦孝公听了之后大为赞赏精神抖擞。这时候,商鞅便明白了秦孝公的真实想法了,于是跟他说“霸道之术”,结果连续说了好几天,秦孝公精神抖擞,一点都不困,但是商鞅这时候感叹了一句:“霸道”虽然可以立竿见影,数年而成,但是功德恐怕比不上商周的帝王了。

事实上,商鞅是个非常明白的人,“皇道”时代早已不存在了,所以商鞅也并未说,商鞅也知“帝道”、“ 王道”不可行,应该是故意试探秦孝公,然后再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霸道”虽然可以让秦国快速崛起,但是功德上无法比拟上古和夏、商、周三代帝王,并且依靠霸道立国,基业不稳,恐怕也不能持久 。但是在当时,秦国受到变法后的魏国的压制,几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霸道” 也就成为唯一的选择了。



二、商鞅变法本质上是“强君弱民”,让国家上下成为一体

商鞅的思想得到了秦孝公的认可,公元前359年,商鞅开始变法。但是他的变法其实分为两步,第一步,推行个体家庭制度,建立“连坐”制度,奖励耕战,废除原先贵族特权,打击商人。 九年之后,公元前350年开始了第二次变法,废除井田制,实行县制,建立编户。事实上,第一次变法就已经确定了变法的基调,第二次变法只是稳定秦国的内政而已。 从第一次变法的角度来看,核心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定以家庭为单位的奖惩机制,就是以成年劳动力作为家庭的核心,以此来作为奖惩的单元。


以家庭为单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每个成年男子都需要为家庭而奋斗,不可能依附于别人。 同时建立“连坐”制度就是要让这些个体之间可以互相揭发检举,使得法令能够深入到每个家庭,但是从根本上讲,这就严重破坏了儒家的礼制。因为在儒家思想中,个人、家庭、家族的利益是绑定在一起的,个体的能力、地位、利益受到世袭的影响,如果家族是世袭卿大夫,那么作为嫡长子所继承的也就是卿大夫,并且庶子就是士人。可是商鞅完全废除了这种继承权,让普通民众或者士人都能够通过耕战晋升为士大夫,这就完全颠覆了儒家的宗亲家族伦理制度。



其次,奖励耕战,就是认为秦国的 社会 阶层流动只能是“耕战”的方式,要么在垦荒或者农产多的给予奖励,兔除劳役与田赋,要么就是对外战争斩杀敌军的给予封爵,这就使得最底层民众能够通过“耕战”的方式晋升。 很显然,这对于世袭集团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冲击。最后是废除贵族特权,打击商人。商鞅下令所有贵族没有军功者,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同时严格控制商业,取消粮食交易,立国以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取消商品交易,这主要因为商人往往出售奢侈品,导致民众贪图享乐,还有就是商人容易控制物价,赚取巨额利润,导致民众生产粮食受损,使得民众不愿意从事农耕与征战,最终民众会依附于商人,妄议政治。

商鞅变法的核心其实就是”强君弱民”,“强君”就是加强君主的权力,依靠赏罚来控制群臣和百姓。 “弱民”分几种,对传统贵族和官员,削弱其权力,对商人,剥夺其财富,对农民,剥夺从事其他行业的机会,只能从事耕战,并且所有民众不得妄议法令,剥夺了他们思考的权利。



结束语

经过九年的变法,于公元前350年,商鞅的法令彻底贯彻了下去,于是建立了以国家为主导,民众为主体的编户制度,设立了郡县制,原先的分封制、井田制彻底取消,世袭贵族名存实亡,统治阶层变成了军功集团。 秦国实现了君、军功阶层、民众一个统一的整体,像一把锋利的长矛,锋利无比。


秦国彻底实现了国君控制法令,军功集团执行国君命令,民众以耕战来服从统一指挥,这样导致中间特权阶层越弱小, 社会 越接近平等,国家权力越能往下渗透,权力越集中,民众竞争就越激烈,越渴望通过争战来快速晋升,并且也实现了国家控制所有利益,所有事情好坏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对国家有利。国君彻底实现了集权,传统贵族被消灭,民众彻底成为了战争的机器,同时民众可以通过耕战这个上升渠道成为统治阶层,而国君就完全、彻底、直接地控制了民众。

四个字:“法治治国”! 历史 已经验证了2千多年前的商鞅是对的!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凭什么一统天下?商鞅用法家的思想在秦国实施全方位改革,众多因素中,吾以为“军功制”至为重要!之前实行世袭制,老子死了传嫡长子,嫡长子死了再传嫡孙子,子子孙孙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商鞅变法后实行军功制——到战场上立功去,杀的敌人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这还了得!秦军变成了虎狼之师,攻城掠地,摧枯拉朽,无人能敌!战争预计要打五年,结果三年就结束了。一个强大而统一的秦帝国昂首屹立在世界东方!战争是残酷的,正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回首这场战争,商鞅把人性中恶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商鞅后来被车裂而亡,这是后话。

用法家思想打天下,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之后,依然严苛骏法,百姓怨声载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百姓揭竿而起,终成燎原之势。短短十四年,秦帝国大厦轰然瘫踏!

用法家思想打天下,用道家和儒家思想治理天下,这是 历史 留给我们的长治久安之策。

答: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4个字:取信于民。《南门立木》说明了这一点。为什么秦国能迅速强大起来?商鞅变法做了三件大事:一,加强社治安,实行连坐法。二,奖励发展生产。百姓努力生产,粮食布帛贡献多的,可以免除劳役。弃农经商违犯法令,全家为奴!儿大必须为家,避免露户逃税。三,奖励杀敌立功。保家卫国。同时官爵大小以军事上立功多少为标准,军事上没有功劳的,就是贵族也只能享受平民待遇,这就是秦军(虎狼之师)的根本所在。最关健的有特殊功劳的,有车辆,衣服,田地,住宅,奴婢赏赐。所以这些都激发了秦军从上到下的军事战斗力,为横扫六合打下了基础。

户籍制度,依法治国,奖励军功,废除贵族世袭制!

利益重新分配,下层得到利益

很简单,废话少说:中国 历史 最彻底的一次变法,直接触动权贵的利益,触及灵魂深处!直到统一六国!

就是法治体系。

说白了就是让人变成机器,失去人性。

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真正的“以法治国”,并保证了法的权威性,自“刑不上大夫”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