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新垵古厝

要详细!
限期:今天
较好的会加悬赏!

第1个回答  2010-04-05
厦门海仓新安北片281号 门口就有一座应该有100年历史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23
摘自搜狐
08年1月的厦门独行,除游走了厦门市内、鼓浪屿、集美大学区、去南靖看了土楼外,还特意去造访了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新垵镇的红砖古厝(音,错)群。
开始行摄以来,风景与人文皆是我感兴趣的拍摄对象,此行厦门,也想着去哪能看看闽南特有的古村古屋,在厦门逛街时专门去书店买了几本介绍厦门旅游的书,书上介绍的红砖古厝群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游完了厦门市内及周边地方,在一个难得晴朗的日子里,与同屋的旅友小孙一同走进了新垵,去造访这个极具闽南风格的红砖古厝群。
其实从厦门市区去新垵并不远,从住处附近乘坐公交车,中间换乘一下,再过海沧大桥,到达新垵村也就一个小时左右时间。俩人在新垵站下了车,感觉这个地方很热闹,完全没有进古村的感觉,心里有点疑惑,这里是新垵古厝群?可书上明明白白说这古厝群就在新垵啊。只好向当地人打听,人家指向了一条热闹的大街,我们将信将疑的顺着走了进去。这条大街是个集市,春节期间闲人较多,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我们只能边走边问,问年轻人回答说不知道,问年纪大的说闽南话我俩听不懂,只能闷头往里走。
走了好一阵,街边的建筑越来越破旧了,终于看到了红色砖墙的房子,但离我们的想象还有点距离,就又向一位中年男子打听,这次还真找对人了,他说,这里就是新垵的红砖古民居群。可我们明明看到他家的房子是座新建的三层小楼,疑惑间他说,你们上我们家楼顶吧,从那里可以看到这个古厝群的全景。我在疑惑与兴奋中走进了他家的新房,爬到楼顶一看,果然如他所说,新垵的古厝群就在脚下。
看老房子是要选择角度的,此时站在高处的我们,第一次领略到了新垵民居的壮观和气魄。新垵村的600多栋老房子,一溜儿排开,颇有气势。一眼望去,红砖为墙,红瓦为顶,燕尾脊、马鞍墙,虽说处在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群中,但她独有的味道却没失去。对于祖先留传下来的古宅,长期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早已见惯不惊,但在我们看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特色民居群,很是兴奋。那飘逸的燕脊、圆润的马鞍屋脊,都具有着鲜明的个性,这是其他类别的民居所没有的。

因厦门这边的土地是红土地,土壤都是红壤,红壤里的粘度很高,因此用红土烧成红砖红瓦非常方便。闽南地区,包括厦门金门台湾这个红土很多,所以就造成了这种红色的砖瓦,用这种红色砖瓦造的房子颜色则非常鲜艳。
目前,这种红砖屋主要分布在闽南、厦门、台湾等地,而厦门的红砖屋大多集中在集美、海沧、杏村和同安,它是厦门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种建筑形态,这些经历岁月打磨的红砖屋,记录下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居住方式上的人文进程。
新垵,曾名新江。宋元时,中原氏民为避战乱迁徙而来,择马銮湾水边,依蔡尖尾山的风水宝地而居,勤劳创业,繁衍子孙,有的出洋谋生,历千年而人才辈出,至解放,形成了约200户500多幢红砖屋的大村落,村落里家居、教育、宗庙一应俱全,还有村落自家的商业街,保卫村民安全的少林五祖拳,更有中原氏族与闽南地域相结合的信俗、婚俗、节俗、食俗,形成了文化深厚的民俗和口味颇佳的美食。不论你到村落的东、南、西、北哪一片,都会被保存完好的、高高扬起的燕尾,稳重厚实的马鞍屋脊所吸引,被这里勤劳勇敢的先民所创造的红砖屋所折服。
新垵的红砖民居群落的规模,在福建省内是独一无二的,它所蕴含的建筑艺术、文化美术十分深厚。
走在小巷里,可以看到城市里绝对看不到的众多燕尾脊汇于蓝天下的美景,可以观赏匠人创造的各种形式的砖砌工艺和出砖入石的巧妙组合,可以看到三合院、四合院、“目形院”与护厝间的日月井、龙虎井。

厦门的红砖屋大多坐南朝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祖先大多从中原而来,从这些燕尾式和马鞍式的屋脊当中,仍然可以看到中原的民居文化与厦门当地民俗民风相结合的痕迹。这些民居大多是按当年屋子主人的经济实力和人口的多少,分别连成一进、二进或多进的院落。

院中的水井现在仍是住户主要的水源。

水井和石制洗衣槽

新垵早在唐代已经是繁华地带。《同安志》记载,元末明初,同安明盛乡垵仁里新垵村邱毛德等人渡洋“通番”经商;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新垵先辈从水路漂洋过海,远至东南亚和宝岛台湾一带谋生。鸦片战争以后,85%的新垵村民到南洋经商或打工。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部分人衣锦还乡,回来建豪宅,而且一座比一座好看、华贵,目前新垵留存着600多套红砖古民居。“看过新垵的厝,就知新垵的富”。新垵红砖民居有个特点是注重墙面特别是正面的砌筑,以红砖组砌成吉祥的图案,十分美观,而且永不褪色。往往砌成万字形、寿字形、棱形、八角形、双环金钱形,寓意吉祥如意、发财添喜、长寿延年等。红砖民居的图案种类非常多,构思巧妙,工艺精美,使居屋增添很多光彩和灵气。

小孙我俩就在这个古厝群中随意游走,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座“豪厝”,虽然从外面看已经很破旧了,屋顶的瓦片都已坍塌,但走进去认真看一眼就能看出这座厝的与众不同。

厅堂内。。。

这座旧建筑,虽然满布灰尘,几近破落,但它还是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仔细观看它的细节,透过旧建筑上满布的灰尘,还是可以看出它具有着不平凡的美。厅堂内木制神龛上的木雕很是精致,上面还有镏金的痕迹,想当年这里应是很华丽的。

新垵古民居,大多以红砖为墙,红瓦为顶,花岗岩石为座,辅以木、石、砖雕,精美绝伦,这座古厝虽已破落,但房梁上镏金的精美木雕仍能呈现出曾经的华美。

海沧红砖古民居,体现了典型的闽南人文特质。红砖古民居的装饰有三大特色:砖雕、木雕、石雕。精美细致,题材广泛,富含生活趣味,从这个厅堂内的精致木雕中可见一斑。

这家的这个牌匾不知是指什么派别。新垵村是“武术之乡”,村人练武逾百年,多练五祖拳。村民习文练武,文武名人倍出,清代村里曾出了几位文举人和武举人,莫非该屋的祖宗是什么文武举人?如今人去屋空,问及邻居,因语言不通,我们无从知晓其来源。

海沧红砖古民居,大多是历史上出洋创业者的居住地,许多古民居的位置“厝边即是海边”,很多先人由此出洋,从此发达了起来。每一栋古厝都藏着一段沧桑的家史,这些古厝的主人,有洋行买办、革命人士、航海家、南洋发家的老板等等,每个人就是一个富有启迪意义的故事。厦门红砖民居,不但荟萃了建筑艺术精华,还浓缩了许多人文历史。

红砖古厝的燕尾瘠

稳重厚实的马鞍屋脊

古老的石门、石窗

很多古厝内装饰着这样的图饰,这些图饰或历史故事或飞禽走兽或神话灵物,遍布房前、屋脊、窗台。

古厝装饰的另一个特点是采用了比较成熟的木雕工艺和砖雕工艺,和北方比起来,闽南的工艺要纤巧、柔和、细腻的多。

在许多古大厝的周围,我们都能看到或大或小的水面,可以想象,从前,这些古大厝一定都是临水而建的。新垵红砖古民居,大多是历史上出洋创业者的居住地,许多古民居的位置“厝边即是海边”,这里的人比较开放,早就出洋谋生,村里有85%以上的家庭有华侨关系,他们在海外致富后回祖居地建造住宅,相互攀比,一幢比一幢豪华,现在不少红砖民居的主人或后裔仍然是海外华侨。

目前村里的很大一部分村民并不知道他们居住的村子已经上了旅游丛书,对于迎接旅游者也没有概念,随便走进哪家,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呼我们,和年轻人可以顺利的交流,但大多不知这些房屋的历史,而了解房屋人文故事的老人讲话我们听不懂,所以很多的人文故事没法知晓,甚是遗憾。

还有些老人在孤独的守望着老屋

也有不少古厝被主人当作出租用。政府为发展经济征用土地后,新垵村的农田减少了,村里出现了不少剩余劳动力,于是大家就开始拆古屋重建新房,或者在古民居周围违章建房,出租给民工来过日子;有的家庭建不起新房子,就索性以较低的价格将古民居出租给民工。

当我们走进这户人家时三个孩子正玩的高兴,看到我们的到来,很兴奋,赶紧跑回去告诉他们的妈妈家里来客人了,我们就和他们的妈妈聊了起来,他们是来自河南到厦门打工的民工,因为厦门房租太贵,租不起,就到这里来租房。

目前,新垵村大量的违法建筑和钢筋混凝土建筑正在一点一点地将它们淹没,这些违法建设正严重破坏着新垵红砖古民居群落的建筑风格和景观,古民居的文物价值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如果任由这样下去,新垵红砖民居群的文物价值还能剩下多少呢?看着这些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真的让人心疼!

我们在新垵村转了一个上午,当我俩从新垵村的狭小巷子里走出来转到一条“大路”上时,眼前豁然一亮,面前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雄踞在路口最显眼处的就是这栋豪宅,前后左右没有一个建筑有这样的富丽堂皇,此时立在此处,与周围红砖古厝的这种巨大反差让我们惊讶。

走出古厝群时已到中午,到饭店吃午餐,餐间顺便问饭店老板,附近还有什么可以游览参观的,老板告诉我们,顺着饭店门口的路前行半小时,那里有个庙,房子很漂亮,可以去看看。
餐后,看看天色还早,我俩又继续前行去找饭店老板说的那个庙。走到近前才知道,这个庙叫正顺宫,此时大门紧闭,空无一人。

关于正顺宫,去之前对它一无所知,回来后查资料获知:
正顺宫,建于元朝,供奉的是东晋淝水之战的谢安,以保佑百姓打胜仗、赚大钱。清末,清政府无能,海外华人在侨居地组织“三点会”,以反清复明,邱氏族人也加入其中,并将组织带回家乡,后演化为“小刀会”(三点会的分会)。他们在新垵原正顺宫的基础上,重修了正顺宫。重修了的正顺宫为红砖碧瓦,大有皇宫气派,既做为小刀会的秘密会址,又供奉“谢安王”及“大史爷”——谢贤。抗战时期,正顺宫也是我党闽西南二队游击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文革中,正顺宫古建筑被拆,精美的斗拱被当地民众拿回家当椅子。改革开放后,在海外华侨和当地百姓的捐资赞助下,正顺宫得以重建,既保留了传统的建筑艺术,又突显了现代工艺的特点。据了解,旅居海外的邱氏后裔,始终没有忘记故乡,在马来西亚的龙山潭也建了一座和家乡一模一样的正顺宫,以寄托思乡之情。修建在马来西亚的正顺宫,也称龙山堂,现已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

正顺宫经过1998年的修旧如旧,占地13亩,气势非凡,古香古色。当地群众讲,这座庙比四所希望小学还要贵。

历史上正顺宫前即是海岸,但现在海岸线已往前延伸了许多,成了一大片建设用地,正规划建成正顺交易大市场,现正顺宫已被保护起来,走入经过修葺的正顺宫,你会被它的石雕、木雕所吸引,进而被这些精致的建筑艺术所折服。

正顺宫坐南朝北,其正北方约50米处有一座戏台,此舞台颇类似于故宫内的舞台,其顶部为宫殿式的大屋顶,伸展的飞檐装饰着飞禽走兽的琉璃雕塑,美轮美奂。

内堂里的香炉

屋脊上精心雕琢,金碧辉煌、瑰丽壮观的红瓦雕塑。

石雕廊柱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石雕画

精美华丽的庙宇连廊

庙宇台阶上的石刻画

殿内这块牌匾指的应该是赢得了淝水之战胜利的谢安

殿内神像,分不清都是什么神

这个娘娘很面善

这座佛很慈祥

门神,一白一黑很有意思

殿内雕刻华美的椽梁

内殿通道

精美的雕花木梁,真正的雕梁画栋

殿内的壁画,典型的中国画

一条小河,流淌着先人的足迹;一幅古画,演绎着当年的风情;一片古厝,负载着厚重的人文,当我们走进这里,蓦然发现,新垵是一页绚丽的厦门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