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场年三十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2-03
① "十里洋场"是指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有时也用来借指整个旧上海市区,这个词汇有时带有贬义。
② 它也可以泛指繁荣的市场。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外滩景象,左侧建筑上的"食母生"标志为当时人们所熟知。
上海开埠初期,国内城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县城内。1845年至1849年,英、美、法等国在北门外划定了租界。短短几年间,黄浦江的外滩区域出现了西式的建筑群。随着商业的日益繁荣,外滩的道路也越来越开阔,车水马龙的景象日益常见。
扩展资料:
从“夷场”到“十里洋场”
1843年上海开埠后,陆续出现了英、美租界(后来改为“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中国人习惯称租界为“夷场”。由于外国人对“夷”字有反感,清政府后来将其改称为“彝场”。当时,中国人对外国习惯上称作洋人,对外国的麻物和舶来品都习惯冠以“洋”字,如洋火、洋灯、洋油、洋布等,因此,对洋人聚集的租界也就自然地称其为“洋场”。后来,“洋场”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十里洋场”。
这一称呼的来历,据说是因为早期租界的中心地带在洋泾浜,即今上海延安东路,方圆约为十里。因此被称为“十里洋场”。后来,英美法等国屡次擅自越界筑路,扩大租界管辖范围,其势力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十里”范围,但人们依然习惯称上海租界为“十里洋场”。再后来,“十里洋场”又演变为泛指租界以及与之相邻的华洋杂处之地和受西风熏陶的繁华街市,逐渐成为人们将上海与“十里洋场”等同起来的别称,“十里洋场”成了上海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