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搜索一下家乡的桥的历史和故事的资料

请帮我搜索一下家乡的桥的历史和故事的资料

第1个回答  2017-10-27
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很早很早以前,安海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双重侵袭,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也无法改
安平桥
变这种苦难。有人说这是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在作祟。
这事让一位在此修炼的道人知道了,他想为民除害。有一天他见到这两条孽龙在海滩上嬉戏,等到它们玩累了在睡觉时,道人就做起仙术镇住孽龙。然后决定将它们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于是道人化出两个大畚箕和一把大铁铲,把这两条孽龙铲到畚箕上。顿时海滩上留下了两个大窟窿,后来水流积聚就变成了现今的“龙湖”和“虺(hui)湖”。“龙湖”是黑龙住过的地方,所以这个湖的泥土是黑色的。“虺湖”是赤龙睡过的地方,因此这个湖的淤泥是赤色。
再说道人挑着这两筐孽物走到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迈得过大,一下子将扁担压断了,两条孽龙从梦中醒来,趁着道长不及下手,变作两堆土,真身飞上天去了。这两堆土就成了现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说这两座山推去填“龙湖”和“虺湖”正好丝毫不差。道长看没收拾好这两条孽龙,就闷闷不乐地回灵源山继续修炼。
若干年后,安海地界大雨下个不停,九溪十八涧的大水翻过了石壁峡,直冲安海港而来。得道成仙的道长在灵源山顶望见那两条孽龙又在作怪,便运功吐出一条七彩锁链,从安海镇跨过海湾,直到南安的水头镇,孽龙见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潜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百姓们见到长虹惊退了孽龙,怕以后它们又卷土重来。有人就提议用长条大石,一段一段地铺砌起来,建造一条天长地久的锁蛟玉带,一来镇锁孽龙作怪,二来便于两县百姓往来。这意见马上得到人们的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这条长达五里的跨海大石桥终于建造起来了。
从此,孽龙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各地商旅船只,相邀而来。于是商业日益发达,庄稼则年年丰收,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座桥就被称作“安平桥”,因为桥长五里,又俗称为“五里桥”。
泉州洛阳桥 传说故事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由于桥坐落在古时万安渡的地方,故而得名“万安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洛阳桥位于泉州鲤城区与惠安县交界处,横跨洛阳江的入海口,是古代粤、闽北上京城的陆路交通孔道。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6年),泉州郡守蔡襄主持兴建。

洛阳桥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最伟大的石桥,这么巨大的建筑工程,牵动了千千万万过往行人的感情,对倡导修桥的郡守蔡襄无不产生敬仰之情,历代人们竟相歌颂、赞美。一些建桥时的佳话、事迹,逐渐被加工为优美而神奇的神话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

传说一
相传一千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村的古渡,名叫"万安渡"。这里水深浪急,过往船只每遇狂风则樯倾楫摧,不少舟舶沉埋海底,无数渡客葬身鱼腹。原来这是江妖水怪在兴风作浪。当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曾掏出腹中肠肚抛入洛阳江中,不料年深月久,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常在洛阳江中搅浪掀波。

这一年娘家惠安的蔡襄母亲卢氏,在临盆前从娘家回来,路过万安古渡。这时,天已是傍晚了,最后一趟渡船已离岸向江心划去,卢氏急忙大声招呼,船夫听到岸上有妇人呼叫,就把船掉回岸,让妇人上船。之后船又驶至江心,忽然龟蛇两怪浮出水面,顿时狂风呼啸,浊浪排空,小小的渡船眼看就有被吞噬的危险,这时,忽然空中传来一声呼喊:“蔡学士在此,水怪不得无礼”,刹时风平浪静,渡船冲开波浪向对岸划去。

全船人都感到庆幸,知道这是托蔡学士的福,但当船主问遍船上所有的人,竟无一人姓蔡,只有一个怀胎的妇女夫家姓蔡,大家认为该夫人腹中之儿,将来也许就是蔡学士。卢氏笑着许愿:“如果将来真的生男,长大后官居学士,一定叫他在这个地方建造一座桥,以保万代平安。”她回到枫亭婆家不久,果然生下一男,取名蔡襄。

传说二
蔡襄自幼聪明灵利,七、八岁就能熟读五经。有一天深夜,蔡襄正在书房内读书,突然天上传来阵阵雷声,令人恐惧。当蔡襄推开窗户向外观看时,只见云中有一个人身鸡公头的巨人,一手握斧头,一手捏盘子,不时用斧头敲击凿子,发出震雷的声音。他正看得入神,忽见一粒米不知从那里飞到书桌上,他拣起那颗米,突然那颗米对他讲起话来了:“蔡学士,快救救我。”原来他是八仙之一的吕洞滨,因犯了天条,玉皇大帝大怒,派遣雷公来打死他,因此变成一粒米,逃到蔡襄的书房中来了。雷公知道蔡襄将来是学士,担心打了吕洞滨,会伤蔡襄,掉头便回天庭复命去了。吕洞滨见雷公去了,就现出原形,感谢蔡襄救命之恩,并赠送一付笔墨给蔡襄,叮嘱如遇困难,可用这付笔墨写字,自会逢凶化吉,得心应手。

传说三
大约十年后,蔡襄入京应试,登进士甲科,宋仁宗皇帝见他才华横溢,又有一手好笔法,便留他在宫中,封他为端明殿学士,委托他教授太子。蔡襄从老家接来父母,有一次他见母亲卢氏流泪,便忙跪在母亲膝前问原因,卢氏把20多年前在万安古渡许下心愿未酬之事说明。蔡襄答应她一定在皇帝面前请求,到泉州做官,然后筹建那座桥。可是皇帝很器重他,不肯轻易让他离京,太子见他闷闷不乐,神色憔悴,就送一罐蜂蜜给他调养,并在御花园设宴解愁。蔡襄看到蚂蚁在爬,灵机一动,借词支开太子,他用毛笔蘸着蜂蜜,在皇帝经常来往的御花园路边一颗芭蕉叶上写了“蔡襄、蔡襄,本府作官”八个大字。不久芭蕉叶上蘸蜜的地方爬满蚂蚁,组成了八个字。后来皇帝走过来,蔡襄忙转入蕉树后,仁宗皇帝见芭蕉叶上蚂蚁组成字,感到惊异,不禁脱口念道:“蔡襄、蔡襄,本府作官”。蔡褒连忙闪出来,跪在皇帝面前说:“谢旨隆恩”。仁宗皇帝一时弄不清是怎样一回事,蔡襄便把母亲20多年前的许下的心愿,奏禀圣上。仁宗很受感动,且已开了金口,不便挽留,只好命令蔡襄到泉州当知府。

蔡襄到泉州上任后,立即召集属僚乡贤商议倡建洛阳桥,并亲自到万安古渡视察,又贴出兴建洛阳桥的告示,下令招募造桥工匠,筹集建桥资金。百姓闻讯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一时工匠四至。开工那一天,江岸人山人海。可是,由于洛阳江"水阔五里","深不可址",一船船石料抛下江中,霎时被汹涌的江涛卷得无影无踪,龟精蛇怪拚命地翻江倒海,撞沉了好几艘木船。

桥工们努力了几个月,只因风紧浪急,海潮汹猛,桥基建不起来,蔡襄为此坐立不安。一天他突然梦见观世音菩萨指点他派人向海龙王求助,于是用吕洞宾送给他的笔墨,写成一封给海神的公文,要求海神帮助择定下基的日子兴造桥基,他打算差一个人前往海神处投纳公文,要求回复。于是召集衙门里的差役,问谁能下得海?其中有个姓夏名得海的公差,吃酒醉了,迷糊中听不清事情的要领。以为是叫他的名字,就冒冒失失地回答说:“小人夏得海。”蔡襄即把此事交给他去办,等到夏得海酒醒,才知惹了大祸,茫茫远海,人神鼻途,向哪里去找海神呢?无法子,上官已命,不敢违抗,只得硬着头皮,与老婆孩子诀别,买酒狂饮,身带公文醉卧在海滩之上,准备潮至时被淹死。

不料一觉醒来,潮已退去,摸身边的公文,竟变换为另一个信套,就胡弄地带着此信向蔡襄交帐。蔡襄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醋”字,别无他话。蔡襄正为桥基难奠愁眉不展,一见"醋"字,顿然大悟:这"醋"字拆开来不就是"廿一日酉时"么?分明是海神暗示退潮的时辰!蔡襄转忧为喜,立刻差人在四城门头张贴布告,谕令洛阳江两岸民众和工匠,火速做好奠基的准备。廿一日酉时,汹涌的海潮果然退尽,整个江底裸露无遗。

蔡襄亲自指挥数千工匠抛石奠基、砌筑桥墩,洛阳江畔车水马龙,穿梭不息。一座座坚固的桥墩巍然屹立在江中。可是到了砌筑第四十六座桥墩时,江边的石头已经用尽,如果不能赶在海水退潮三日的期限内把最后一座桥墩造好,一旦海潮呼啸而来,就会冲毁桥基,前功尽弃!就在紧急关头,恰巧八仙中的吕洞宾驾云漫游经过这里,他深为蔡襄建桥的非凡气魄所感动,不慌不忙地飘落万安山上,轻轻把拂尘一挥,顿时漫山顽石皆点头。又一挥,山上所有的岩石跃然而起,再一挥,一块块大石全变成"猪母",成群结队奔下山来,跑到海滩,纷纷跳进建造桥墩的江底。转眼间,这些"猪母"又都化作大石头层层堆叠起来。有一只"猪母",不小心跌伤了一条腿,走得慢,落在后头,赶到江边时,最后一座桥墩已经造好了,它只好卧在旁边,成为一块躯体肥硕的"猪母石"。

传说四
为了铺筑三百六十丈长、一丈五尺宽的大石桥,急需把数以万计的巨大石板架在桥墩上。这个时节偏偏缺乏一大批杉木造船装运石料,因此施工进展缓慢。蔡襄为此十分着急。一天深夜,蔡襄心虑着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想着想着,不觉伏在案上睡着了。梦中忽见一位白发仙人,指点他差人到清源山麓请"三人一目仙"帮助。蔡襄一觉醒来,将信将疑,传唤衙吏夏得海速往清源山下去探寻个究竟。

夏得海急忙赶到清源山,等候了大半天,也没碰见什么"三人一目仙"的影子。将近黄昏,忽见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以手搭肩鱼贯而来,为首一个,只睁着一只眼睛,另一眼瞎;其余两个,双目皆盲。夏得海不禁又惊又喜:这不就是"三人一目仙"吗?慌忙拔腿奔了过去,一把拦住,苦苦恳求。那三个乞丐见他十分诚恳真挚,也就应允了。其中一个口中念念有词:"洛阳江头,古井一口,木可造舟,水可饮酒"说罢,三个乞丐忽地全睁开了眼睛,原来竟是吕洞宾、李铁拐和张果老。三仙哈哈大笑,像一阵风飘然而去。夏得海吓得目瞪口呆,赶紧回来报知蔡襄太守。数日之后,果然在洛阳江畔一口古井中,喷泉似地涌出许多杉木,蔡襄和造桥工匠喜出望外,拊掌赞叹不已。建桥民工到口井中汲水,一股酒香扑鼻,水喝到肚里顿觉止饥消渴,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喝个痛快,而这口井从不干涸,酒香四溢,因此被称为"酒井"。

传说五
有一天,蔡襄发现洛阳江中每一块礁石中,生长着密密麻麻的牡蛎丛,心想要是使牡蛎繁生把桥基和桥墩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该有多好呵!蓦然间,江上刮起一阵巨风,刮雨似的把满江的牡蛎丛全都吹到洛阳桥墩上,仿佛打上无数钢钉,使雄峙江上的石桥更加坚不可摧。蔡襄惊奇万分,抬头一看,只见南海观音立在云端微笑道:"学士苦心,精诚可感,方才是我略施小技。"南海观音接着又说:"建此长桥,已花金钱一千万两,财库业已匮乏,待我帮你筹足资金,尔后再叫八仙助你除妖,永绝后患!"

说罢,南海观音倏然化作一位绝色美女,泛舟洛阳江边,声称谁若能用金钱投中她,她愿嫁与为妻。一时,沿江两岸人头攒动。人们围观烟波江上花容月貌的女子,争相投掷金钱。那些平日贪财如命的富豪子弟,不惜抛掷千金万银。金钱雨点般落在小舟上,却无一人能投中。小舟天天满载金钱而归,纨绔子弟则垂头丧气败兴而回。就这样,又筹集了一大笔资金,用于建造长桥两面三刀翼的扶栏,以及"七座亭,九座塔,石狮二十八"。

眼看凌波长桥即将竣工,潜伏江底的龟精、蛇怪不肯甘休,它们纠集洛阳江上游的九十九条蛟龙,掀起狂风恶浪,张牙舞爪,直向石桥扑来。张果老骑着驴子,把作恶多端的龟精踩成一团烂泥。李铁拐打开火葫芦,葫芦中立即喷吐出一股浓烟烈火,把那九十九条蛟龙活活烧死。这时天上出现彩虹,江上波平如镜,岸上弦歌声声。洛阳江两岸人民喜气洋洋,敲锣打鼓,欢呼历经七年终于建成的跨海长桥。沿江两岸的人民为了纪念蔡襄倡建洛阳桥的功绩,特地在桥南建起一座"蔡襄祠",并塑像立碑。

传说六
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桥的高度不够,每逢洪水,桥面经常被淹没。传说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为此桥出资增高三尺。李五为泉州大富商,由于他生活的奢侈和挥霍,被人诬告,无故被抓往京城问罪。当他的囚车过洛阳桥时,水已淹没路面,他很艰难地过了桥,因此他对天发誓,要是他能平安无事回乡,一定出资将洛阳桥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后他顺利回家,因此就出资将桥增高了三尺。

传说七
附近白沙寺里有一位名叫义波的和尚,竭尽心力募集建桥资金,受到不少朱门豪富的刻薄嘲笑。他辛辛苦苦地把俯首讨来的每一个铜钱都用在造桥事业上。无论严冬酷暑,这位僧人总是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热心为民工烧茶、送饭,还时常上芒鞋山采集草药,为患病的工匠治疗。有一回,由于连日风雨,伙房里的柴草都烧光了。临时从山上砍下的柴草,湿漉漉的也烧不着。为了照常施工,早日建成长桥,义波僧悄悄地掩上了伙房的门,毅然把自己的双脚伸入灶膛中,代替柴禾烧饭。说也奇怪,义波和尚的双脚顿时象两根熊熊燃烧的薪木,升腾起炽烈的火焰。当他的双脚烧成灰烬时,伙房里一大锅、一大锅的饭都煮熟了。造桥工匠无不感动得流下热泪。后人作诗赞颂义波僧的高风义举:“为架虹桥甘舍身,代薪双膝泣鬼神。釜底炽火红似血,留得千古美名存。”洛阳桥北有“真身庙”遗址,供奉义波和尚为造桥尽瘁,桥成化去,以其真身造像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