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做家务的孩子,才更有未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1-07

学校将“家务清单”印刷在作业本首页,1-5年级都列了家务项目,引导小朋友在家里积极践行自己的家务岗位,分为自理岗位服务岗位两部分。

自理岗位旨在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服务岗位是让孩子分担家庭责任,体会家长的辛劳。

岗位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依次递增难度。一年级学生做些简单的任务,如穿衣、放餐具等,五年级学生则要自己下面、煮馄饨:

并附“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家长需要在“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内“打分”。

镜头下,小学生们煎蛋、下面、拌凉菜,动作娴熟,俨然一副居家小能手模样。孩子们小手小个头在厨房忙活的身影,简直是家里最美好的画面。

三年级一学生自豪地表示:每周一三五我都会帮家里做家务,比如烧一顿晚餐,(像)牛排、意大利面、薯条、做肉丸等等。通过这几件事,我能体会到家里人的养家不易。

谈及设置家务清单的初衷,校长说: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能养成劳动意识和社会意识,体验家庭的责任感。

学校每个学期还会举行家务大比拼,评出“最佳小当家”。

在不断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和家庭责任意识已有了明显的改观。

对此,网友直呼:建议全国推广这一策略!

近些年,不少学校都在引导学生承担家庭责任:

杭州富阳区曾发布小学生“劳动清单”,为每个年级列出75项劳动事项;

北京实验学校则形成幼、小、中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劳动教育课程。

连朋友圈也不断有宝妈打卡记录学校布置的家务作业:

南怀瑾曾说,真正的儿童教育学的是“洒扫应对”,“洒扫”指的就是“家务事”。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家务”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家务不应该只是大人的责任,每个家庭成员都应为此出一份力。

从小就承担家庭责任的孩子,长大后走向社会才更有担当、更受欢迎。

做家务与不做家务的孩子天差地别

哈佛大学学者也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曾显示:

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仅有12分钟,远低于其他国家。

以往,大部分家长只追求文化成绩,仅注重“智”的培养,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甚至连自理能力都没有教给孩子,以至于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前些年,关于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的报道层出不穷:

两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的神童,从小到大生活被母亲一手包办,由于缺乏独立和交往能力,一再错过考试时间,被中科院劝退;

西安理工大学新生小宁住校期间因突然流鼻血,在自己不会处理的情况下深夜致电向母亲求救;

一名来自辽宁的大学新生开学前因不会洗袜子而陷入焦虑,并因此在报到时带了上百双袜子,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行李箱……

斯坦福大学本科新生指导中心前主任Julie Lythcott-Haims在《如何养育成人》一书中说:

家务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自治力和毅力,这些都是成长为成年人的必需能力。

如果不给孩子做家务,就剥夺了他们对于社会与工作的认知以及在完成任务中得到满足感的权利。

奥巴马曾为孩子制定9条家规,其中有4条要求孩子做家务:

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

孩子总有一天会组建自己的家庭,担起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劳动中掌握的技能,对他以后照顾自己的家庭、担起社会义务有很大的帮助。

做好家务的孩子,才能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件大事。

帮孩子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好运也会贯穿终生。

鼓励孩子做家务在于用对方法

第2个回答  2021-01-09
因为懂得做家务的孩子更加有同理心,懂得疼人和照顾人,所以未来会很好。
第3个回答  2021-01-10
因为会做家务的孩子能更好的料理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更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第4个回答  2021-01-10
会做家务的孩子,可以学会承担责任,能够学到坚持的重要性,更懂得为自己行为负责任,这样的孩子才会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