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卫星五号遥感地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6

中国的第一座遥感卫星地面站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建成,作为一项国际先进技术的应用,其核心任务是接收和处理资源卫星发回的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将其转化为清晰的图像和数据。这项技术具备了宏观观察、重复观测和多光谱信息提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众多领域。


1978年以来,中国通过航空遥感技术进行资源调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签署的《中美科技合作协议》中,引进遥感卫星地面站成为合作项目之一。由于初期中美科技合作的限制,引进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经过政府的积极努力,1980年,中国科学院与美国国家宇航局在北京达成谅解备忘录,为地面站引进铺平了道路。随后,与中国STX公司签订合同,委托该公司进行系统研制,最终系统于1985年底分批运抵北京。


该地面站由微波信号跟踪接收、数字图象处理和照相处理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接收、处理地球资源卫星数据。1986年5月底,经过中美专家的密切合作,地面站安装完成并开始试运行。试运行期间,成功接收并处理了从705公里高空的美国地球资源图象卫星发送的图像和数据,分辨率高达30米。试用期间,产生的数千张图象在资源勘探、国土普查、环境监测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得到用户的好评。


经过中国科学院的鉴定,该站技术指标达到甚至超过设计要求,图像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6年12月20日,地面站正式投入使用,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也带来了经济效益。1987年5月,大兴安岭森林大火发生,地面站准确定位火源位置,弥补了气象卫星和航空遥感的局限性,体现了其在灾害应对中的重要价值。


扩展资料

遥感卫星五号:2008年12月15日11时22分,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五号”成功送入太空。“遥感卫星五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