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行为开始情绪化,做事不顾后果,我们的教育是否出了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8-22

负面情绪有的时候可以“控制”我们的意识和行为,让我们瞬间爆发,或是大发雷霆,各种脏话狠话脱口而出;或是表演“武功绝学”,对周围大肆破坏。

那种“突然的自我”给了我们莫大的安慰,但这种情绪化行为,大都发生在年少轻狂的小伙子身上,经常“冲冠一怒为脸面”,和对方大打出手。

小孩子做出情绪化行为则显得“和平”许多,他们无非就是躺在地上大声哭闹,或是摔东西。

小时候和父母发脾气时,父母都会用高八度的声音怒吼:“人不大脾气倒不小!”之后我们便要面对父母的传家神功“拖鞋掌法”。

升级为父母之后,发现情绪化是大多数孩子的“潜能”,只要自己提出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孩子瞬间“晴转暴雨”,和父母争吵顶嘴,甚至摔砸身边的玩具。

有些家长可能会感到疑惑:孩子小小年纪,没有经历过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怎么会有这么的打的火气呢?

孩子行为情绪化,主要有这几个原因,家长不要忽视。

1.父母的过度管控

任何事情到达极限后都会崩溃,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管控过于严格,孩子每天的学和生活,甚至穿什么样的衣服,都需要父母决定,孩子很容易产生叛逆情绪。

他们和父母相处时感觉不到自由,无法选择任和事情,虽然内心决定压抑,但又无法改变现状,父负面情绪长期“隐居”在心中,在遇到某件事情后,孩子就会彻底爆发。


2.父母经常打骂孩子

暴力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诞生第二个暴力。有些性格暴躁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的过于严格,只要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就会和孩子“火力对决”。

孩子长期生活在打骂和暴躁的环境之中,性格也会逐渐被同化,最终成为父的“接班人”。当它们遇到各种不开心的事情时,就会用谩骂和武力解决问题,孩子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面对情绪化做事的孩子,父母不妨使用“放养教育”。

什么是放养教育呢?

就是孩子在较为宽松的规范内自由成长,孩子既可以感受到自由和尊重,也不会越过界限。

1.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家长不妨提高孩子在家中的“存在等级”,适当放手让孩子去选择自己的喜好做事。比如节假日去哪玩耍,想买什么样的衣服,先写作业还是先休息放松,这些都交给孩子选择。

孩子觉得自己是个“自由人”,受到了父母的尊重,有了“自由意志”,才愿意和父母友好相处,做父母喜欢的乖宝宝。


2.和孩子沟通,引导他们管理情绪

孩子做出情绪化行为时,内心也希望可以和父母交流,只是没有衔接的机会。

平时家长要多花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知道孩子心中的想法和情绪的变化,同时要教孩子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孩子有了可以倾诉的对象,学会了控制负面情绪,今后有了心事,自然也就愿意和父母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流。

父母的过度管控,就像是引燃孩子情绪火焰的酒精,让孩子被情绪化做“支配行动”。我们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逐渐用水熄灭孩子的情绪的余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