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如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7

1. 高中文言文应该怎么学

文言文没有什么捷径,只能一点一点积累和总结。

第一,课前最好要预习。高中的课程很多实验班老师在讲解文言文之前都假定你已经预习过了,所一上来就讲。

很有可能你连这篇文章在讲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囫囵吞枣的跟着老师学,效率肯定不高。第二,上课一定要认真记笔记。

我高中在101的第二实验班,(现在在中国人民大学)当时我的老师(他教出了一个文科状元,2007年的),就跟我们说,一个人的文言文学的好不好从他的课本就可以看出来。越是将书记得密密麻麻的学生,文言文的基础越扎实,成绩越好。

然后就是建议你可以自己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不同的语法现象。最后,一定要总结复习,将所学的文言文背的滚瓜烂熟。

就像我所说的,你的书会被不同颜色笔所标记,但是不要怕乱,这对你的文言知识整理很有帮助。每学完一课,根据不同颜色的标注总结出这课的实词虚词,定语后置等等知识点。

然后就是背书,要很熟,实在没时间也要读的很熟,因为最后高考的文言文考察题目中,很多情况没什么为什么,语感就是解题的窍门儿,而且这样你的阅读速度也会提上来,会为你节省很多时间去做别的题。语感就是要靠着平时的背诵苦功夫。

大概就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2. 高中文言文要怎么学习

你好,lz,根据我高中的经验,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就ok了,多读、多背、多练。

对文言文一定要多读多背,尤其是名篇名章,做到脱口而出的地步。要做到这一步其实也不难,就是每天一定要抽十分钟以上的时间来读文章,读时带着感情,一边想象着文章描绘的场景啊什么的。

读文章讲究抑扬顿挫,不带感情的只是望天书,读也白读。同时你还要弄清楚每个字词的意思,当然你可以先读熟再追求这一步。

有些老师每个字每个词的把学生教得头昏脑胀再让学生背诵,对这点我是不赞同的。我读高中那会就十分喜欢读文章,总是先提前读的很熟了再听老师讲解,当然这也就水到渠成了。

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在是有大道理的!相信我,高中我语文考试从来都是120+,文言文对我的帮助不可谓不大。

3. 如何学习高中文言文

怎样学习古文?我们翻开《唐才子传》,在《王勃》传里,说:六岁善辞章。

他六岁已经会写诗文了。当时的诗,就是古诗、律诗、绝诗,当时的文,即古文、骈文。

六岁怎么就会写这样的诗文呢?再看《骆宾王》传,称七岁能赋诗;《李百药》传,称七岁能文;《刘慎虚》传,八岁属文上书,类似的记载还有不少。换言之,在唐朝,七八岁的孩子不仅会读懂古文、骈文、旧体诗,还会写古文、骈文和旧体诗。

是不是当时的人特别聪明呢?不是的。我们再看近代人,如康有为,七岁能属文。

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千言。可见古今人的聪明是相似的。

那么,不论是唐代人或近代人,他们从小就能读懂古文,不仅会读,还会写古文和旧体诗。为什么现在人读懂古文会成问题呢?这当跟读法有关。

我曾经听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先生讲他小时的读书。开始读《四书》时,小孩子根本不懂,所以老师是不讲的。

每天上一课,只教孩子读,读会了就要读熟背出。第二天再上一课,再教会孩子读,读熟背出。

到了节日,如阴历五月初五的端阳节,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年终的大节,都不教书了,要温书,要背书。如在端阳节要把以前读的书全部温习一下,再全部背出。

到年终,要温习一年读的书,全部背出。到第二年年终,除了要背出第二年所读的书外,还要背带书,即把第一年读的书也要连带背出。

因此,像梁启超的六岁毕业《五经》,即六岁时已把《五经》全部背出了;所以他九岁能日缀千言。因此,《唐才子传》里讲的六岁善辞章,七岁能赋诗,按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他们在六岁七岁时,熟读的诗和唐诗一定远远超过三百首,那他们的会吟诗也就不奇怪了。

我向张元善老先生请教,问他小时怎样读书的。他讲的跟章锡琛先生讲的差不多,他说开始读时,对读的书完全不懂。

读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贯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

记住的生字是点,记住的句子是线。点线的懂是不够的。

因为一个字的解释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因上下文的关系而有变化,一个字在不同的结构里会具有不同的用法,记住了一个字的一个解释和一种用法,碰到了这个字的解释和用法有变化时就不好懂了。读一课书,记住了这课书中的生字,记住了这课书中的句子,这叫平面的懂。

平面的懂只懂得这课书中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字,在别课书中,它的意义和用法假如有了变化,就看不懂了。因此,平面的懂还不够,不够解决一个字的解释和用法的多种变化。

把一部书全部读熟就不同了,开始读时不懂,读多了渐渐懂了。比方读《论语》,开始碰到仁字不懂,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4次,当读到十几次的仁字时,对仁字的意义渐渐懂了,当读到几十次、上百次的仁字时,对仁的意义懂得更多了。

因为熟读背诵,对书中有仁字的句子全部记住,对有仁字的句子的上下文也全部记住,对于仁因上下文的关系而解释有变化也罢,对有仁字的词组因结构不同而用法有变化也罢,全都懂了,这才叫立体的懂。 这个立体的懂有三方面,一方面是词的具体解释;一方面是一个词作为术语时,了解术语的理论意义;一方面是要读懂文章的用意。

就词的具体解释说,如《论语》中的仁字,在《学而》篇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个仁字是指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即仁德,认为孝弟是仁德的根本。在同一篇里,说:泛爱众,而亲仁。

这个仁不指仁德,是指具有仁德的人,仁的解释稍有变化了。在《里仁》篇,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指居住,这两个仁指有仁德的地方,相当于好的环境,仁的解释又有些变了。

在《子路》篇里,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假使有王者兴起,一定要经过三十年才能推行仁政。

这个仁字指推行仁政,解释又有些变了。这个仁解释成推行仁政,成了动词,用法也变了。

在这些句子里,仁字作为仁德的意义没有变,只是由于上下文的不同,由于用法的不同,在具体解释上有了变化。不懂得这种具体解释上的变化,光懂得仁指仁德,碰到具体解释上有变化的句子就看不懂了。

要是把以上举的句子都读熟了,懂得了这些具体解释上的变化,这就是对仁字在解释上的立体的懂。 从前人读《论语》,就要把《论语》全书读熟背出,把《论语》全书读熟背出了,才会懂得仁字在不同上下文中具体解释的变化。

用仁字作例,把《论语》全书读熟背出了,《论语》中别的不少的字,它们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具体解释的变化和用法,也都懂了。有了这个基础,再去读别的古文,比方读唐宋以来的古文,不论唐宋以来的古文中的字,它们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具体解释有多少变化,它们的用法有多少变化,都可以理解了,这就是立体的懂在读懂古文上的好处。

从前人读书,为什么六七岁七八岁的孩子,就会读懂古文,不仅读懂,还会写古文,就因为他们小时,比方把《论语》全部读熟背出,对《论语》中的字有个立体的懂,所以。

4. 如何学好高中文言文

想要学好高中文言文,你可以参照下列方法: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

“多读”---古人学习文言文,讲究烂熟于心。“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的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默写下来。

“多练”---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

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课后复习---尤为重要,通过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

第三,学习文言文,关键是要重视归纳和积累。一般说来,初学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课一归纳,单元一小结”。

5. 高中必备文言文

以人教版为例(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必修二:《荷塘月色》《氓》《采薇》《离骚》《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山禅记(第三段)》必修三:《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琵琶行》《锦瑟》《马嵬(其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节)》《师说》必修四:《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 赤壁怀古》《定风波》《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醉花阴》《声声慢》《蔺颇蔺相如列传(节)》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有教无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人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无相生》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书愤》《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将进酒》《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阿房宫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建议买一本《高中文言文翻译》,里面有高中所有需要背诵的文言文,不懂的还能看注解~~纯手打,望采纳!!祝学习愉快咯!!。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