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印象|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推荐编辑:木加南

推荐理由:全文铺叙写法,架构明了清晰,内容始尾分明,读来有种思维导图自在作者叙述间的明朗感。循着作者的文字,有成长的印迹,也会追寻父辈的足迹,关乎油城、黄河水城、东方湿地之城、吃货之城,最终收尾至故乡之城。

东营印象,一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木加南精选推荐并分享。

或许每一个繁华的都市,都有其不一样的风景,而今有这样一座城,远称不上繁华,但在我看来,却有着很不一样的风景。

春秋战国时期,东营当属齐国之地。汉高祖时建县,隋时改称千乘,目前这里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窑群遗址。明清时期,这里也是盛极一时的盐运、漕运要地和著名商埠。

东营位于黄河尾闾,三角洲头,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于1983年10月15日挂牌成立,是山东省的地级市,被称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

1961年4月16日,勘探人员在东营打出第一口工业油流井-----华八井,日产油8.1吨,标志着胜利油田被发现,随即在这里展开了继大庆石油会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华北石油勘探会战。

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打出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成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正因为此,胜利油田早期被称为“九二三厂”,直到1971年6月11日 ,“九二三厂”才正式更名为“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被誉为“石油地质大观园”,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密布,落差悬殊,遂有人言其像“一个盘子摔在地上、摔得粉碎、又被踢了一脚”。胜利人不畏难,搞清断层,并分析断层和油层的特点,破除“断层有害”论,相继开发数个复杂断块油田,如东辛、河口、临盘、滨南等。

随着胜利油田的另一个主力大油田——孤岛油田的发现,又开创了我国石油勘探史上" 凸起找油 " 的先河,破除了 " 凸起无油 " 的禁区。

自1981年开始,国家对胜利油田实行原油产量包干政策,推动胜利油田不断走向新的胜利,艰苦奋斗的老一辈胜利人,在这里如开疆拓土,经过多年的顽强拼搏,连创佳绩。

我印象中的东营,仿佛每个角落都烙有油田的印记:公交站点的名称很多就是油田单位的名字,儿时就读的幼儿园,中小学,都是“胜利”辈儿的;甚至早先在城区里,还能看到“磕头机”,它们迎着朝阳,披着晚霞,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父辈们,把青春奉献给了这里,把汗水挥洒在了这里。而今的我们,有的选择回到这里继续沿着父辈们的足迹,耕耘这份平凡的事业;有的则选择离开。离开的孩子们会时常惦念这里,惦念的可能不会是它的全部,他们惦念的是至亲,是熟悉的那段岁月和有限的记忆吧。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就是在东营入海。她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一路蜿蜒曲折,奔流不息。有诗云“雪原雷动下天龙,一路狂涛几纵横;裂壁吞沙惊大地,兴云致雨啸苍穹。”

由于黄河在中段流经我国的黄土高原,因此她含沙量巨大,河道经常被淤积,历史上曾被不断改道。下游的河道变幻莫测,哪里地势低洼,她就奔向哪里,不断给华北平原带来养分,并填充大片海域,也因此塑造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

东营,就是母亲河“填海造陆”冲刷出来的城市,据说,这座城市的面积每年自然增加约25-30平方千米,真是神奇。

想亲眼看看黄河入海的壮美吗?

想真切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气磅礴吗?

可以去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看看。

秋季正是驱车前往的好时节。从市区出发,大概60多公里的车程,一路上道路宽阔平整,两边的自然景致红绿交错,舒心宜人。“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此为这座城“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新名片。想象一下,橙黄和蔚蓝交织在一起,相互碰撞,彼此接纳,如此独特的震撼之美,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

天气好的时候,可随观光船出海,去亲眼瞧瞧河海交汇时出现的那条黄蓝分界线吧。每年的7-10月,在黄河汛期的时候是比较理想的观赏时间。虽说河海交汇每天都在重复上演,但想要清晰捕捉到也并非易事。因为此景受到当天水量、含沙量、潮汐等诸多人为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在我的印象中,去过的那几次并不是都能幸运地看到清晰的分界线。但是每次都能充分感受到大家的那股期待劲儿。尤其是快到分界线的时候,有人会高呼一声,随即船里的游客便聚集到甲板上,扶栏等候。然后远远地盯着那条黄蓝分界线从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最后渐渐消失在远方。

母亲河中的泥沙在入海口处不断沉积,从而使得黄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新生湿地,进而使得东营也成为我国罕有的土地面积每年都在免费增长的城市之一。

在这片盐碱湿地总能领略到独特的景致:那随处可见的一望无际随风轻摆的芦苇丛,到了深秋时节便进阶成如飞雪般翩翩起舞的芦苇花;一簇簇倔强的翅碱蓬(盐地碱蓬)任着性子交织在一起,远远瞧着好似红地毯;步行至栈道,凭栏处可观黄河故道上的天然柳林,安宁祥和;在远处“磕头机”的映衬下,日出是这样动人,日落又那般绝美。

在这片辽阔的湿地中,汇集了各种鸟类,丹顶鹤、东方白鹳、灰鹤、大天鹅、白枕鹤、蓑羽鹤、银鸥、苍鹭、鸿雁等等,每年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鸟儿们在此栖息、捕食、繁衍、翱翔。因此,这里又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成为鸟类迁徙的栖息地、繁殖地和中转站。

在这片美丽的盐碱地,还创造出了一个奇迹。

你能想到在盐碱地可以种植海水稻吗?你能想到水稻的平均亩产达600公斤(甚至最高产量超过800公斤)吗?是的,在这里都一 一实现了。这是袁隆平团队创造的奇迹!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诠释了这里“昨日沧海,今日桑田”的变迁。正如他所言:“这,就是一个奇迹!”

你看,秋风吹过,稻穗婆娑起舞。在垦利永安镇万亩稻田里,一幅幅以农田为画布、稻苗为画笔勾勒出的特色稻田画映入眼帘,这俨然就是“稻梦空间”。

东营地理位置优越,出产的海鲜还算丰腴,加之油城人口结构较为复杂,聚集了祖国各地菜品的精华,算得上是饕客的一方乐土。

黄河口刀鱼

刀鱼产于黄河入海口,每年阳春三月,黄河口刀鱼即沿黄河口逆流而上,洄游到东平湖去产卵,鱼卵孵化成鱼,育肥后再沿黄河顺流而下入渤海生长和越冬。鱼体长约30~40厘米,脊背金黄,腹部银白,鳞含脂肪,刺多而柔软,肉质细腻,干炸、盐烤都可以。但是这刀鱼现在基本上吃不到了,成了美食界的传说。

黄河口大闸蟹

黄河三角洲优质充沛的黄河水,含带大量营养盐,加上丰茂的芦苇资源,都为黄河口大闸蟹的繁殖生长提供了优良条件。这里的蟹子膏满黄肥,适合清蒸,色泽橙黄,肉质甜美,正是应了那句“螃蟹上席百味淡”。黄河口大闸蟹算是这里的特产,也是响当当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史口烧鸡

史口烧鸡发源于东营的史口镇,算鲁北地区的名吃之一。其做法继承了鲁菜的传统工艺,又充分吸取了当地菜肴的独特风味。选用当地的品种鸡,用料讲究,经多种工艺精制而成,因其“醇香入骨,淡咸适度,味重不腻,营养齐全,南北皆宜”之风味特色,深受食客们欢迎。

龙居月饼

这就是传统的酥皮五仁月饼,是90年代盛行于龙居的名吃之一,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月饼里面的馅料真是丰富:有青红丝,各种各样的果脯,晶莹剔透的冰糖,醇香的瓜子仁、花生仁和核桃仁等等。咬一口,掉渣渣,吃起来酥脆香甜,越嚼越香。

利津水煎包

这水煎包是利津县名吃,据说始于清代,扬名于民国年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用发面来包,韭菜猪肉馅儿为最佳,制作过程经煮、蒸、煎三个环节。刚出锅的包子好似身披黄金甲的战士,同时散发出质朴的面香混合着浓郁的馅儿料的香,极为诱人。吃起来酥而不硬,馅儿多皮薄,香而不腻,老少皆宜。

广饶肴驴肉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肴驴肉是广饶县的地方名吃。肴驴肉是一道凉菜,把切得极薄的肉片码在盘中,一片片垒起成丘陵状。暗红的颜色,好似鸡血石,肉纤维里又有蜿蜒伸展的透明筋络,吃起来,口感微弹,细细咀嚼,独特的香味弥漫口腔,回味无穷。

当然作为我印象中的“吃货之城”,美味远不止这几样。还有让我熟悉的街边小吃,凉皮、馄饨、盐水鸭、干煸牛肉,还有大大小小的地方特色餐厅,更有永远不会忘记的“妈妈饭”的味道......

对这座城熟悉,是因为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对这里陌生,是因为我对她的前世今生了解甚微,对她的发展全貌和未来变革更是知之甚少,犹如管中窥豹,也好似盲人摸象。

在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我鼓起勇气又有些怯生地写下了上面的文字。可能以上对于这座城市的整理及所述略显稚嫩与主观,望各位海涵。

※注:本文所引用的文字来自原载于光明日报2009年11月9日四版的文章《东营赋》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