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6

(一)变应原

变应原是指能诱导机体产生IgE,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可为蛋白质和与蛋白质结合的小分子半抗原物质。

临床常见的变应原主要有:①药物或化学性变应原,其多为半抗原,进入机体与某种蛋白结合后获得免疫原性,成为变应原;②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真菌菌丝及孢子、昆虫毒液、动物皮毛等;③食物变应原;④某些酶类物质。

(二)lgE

变应原诱导特异性IgE产生是I型超敏反应的先决条件。IgE主要由鼻咽、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这些部位也是变应原易于侵入并引发I型超敏反应的部位。

IgE为亲细胞抗体,可在不结合抗原的情况下,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IgEFc受体结合,而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三)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1、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形态学上非常类似,均来源于骨髓髓样前体细胞。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皮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数量较少。

两种细胞均高表达IgEFc受体,胞质中含有嗜碱颗粒,颗粒中储存已合成的组胺、肝素、类蛋白酶等生物活性介质。细胞活化时释放这些预先储存的介质,还可产生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脂类介质。

2、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髓样前体细胞。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下的结缔组织内,外周血中仅有少量存在。

胞质中含有嗜酸颗粒,颗粒中储存已合成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主要碱性蛋白、嗜酸性粒细胞衍生的神经毒素、过氧化物酶和胶原酶等。嗜酸性粒细胞活化也产生炎性细胞因子。

扩展资料

根据反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速发相反应和迟发相反应两种类型。速发相反应通常在接触变应原后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主要由组胺、前列腺素等引起,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速发相反应中肥大细胞等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可吸引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到达反应部位,又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迟发相反应发生在变应原刺激后4~6小时,可持续数天以上,表现为局部以嗜酸性粒细胞(约占30%)、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h2和嗜碱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Ⅰ型超敏反应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