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蓟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6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小蓟的别名 7 小蓟的处方用名 8 小蓟的来源 9 小蓟的产地 10 小蓟的原植物形态 11 小蓟的生境 12 小蓟的采收与初加工 13 小蓟的生药性状 14 小蓟的炮制
      14.1 小蓟的炮制方法
        14.1.1 小蓟 14.1.2 小蓟炭
      14.2 成品性状 14.3 炮制作用 14.4 炮制研究 14.5 贮存方法
    15 小蓟的性味归经 16 小蓟的功能主治 17 小蓟的化学成分 18 小蓟的药理作用 19 小蓟的药典标准
      19.1 品名 19.2 来源 19.3 性状 19.4 鉴别 19.5 检查
        19.5.1 杂质 19.5.2 水分 19.5.3 酸不溶性灰分
      19.6 浸出物 19.7 含量测定
        19.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9.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9.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9.7.4 测定法
      19.8 小蓟饮片
        19.8.1 炮制
          19.8.1.1 小蓟
            19.8.1.1.1 浸出物 19.8.1.1.2 含量测定
          19.8.1.2 小蓟炭
        19.8.2 性味与归经 19.8.3 功能与主治 19.8.4 用法与用量 19.8.5 贮藏
      19.9 出处
    20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小蓟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小蓟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小蓟

1 拼音

xiǎo jì

2 英文参考

herba cepbalanoplosis segeti [朗道汉英字典]

cephalanopli,herb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irsii,herb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ield thistle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Cirsi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ield thistle herb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小蓟

小蓟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1]。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 MB.的干燥地上部分[2][3]。小蓟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土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小蓟炭形如小蓟段,外表黑褐色,内黄褐色[2]。质松脆[2]。具焦香气,味苦[2]。

小蓟味甘、苦,性凉[2][3]。归心、肝经[2][3]。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3]。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3]。小蓟生品和小蓟炭各自的擅长、用法与大蓟情况相似,二者常配伍应用[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Herba Cirsi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field thistle herb(《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小蓟的别名

野红花、小刺盖、刺菜。

猫蓟、刺蓟菜、刺儿菜[1]。

7 小蓟的处方用名

小蓟、小蓟炭[2]。

8 小蓟的来源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 MB.的干燥地上部分[2][3]。

小蓟为菊科植物小蓟Cirsium setosum (Willd.)MB.的全草[1]。

9 小蓟的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1]。

10 小蓟的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具匍匐根茎。茎直立,有纵槽,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叶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0cm,宽1.5~2.5cm,先端钝,边缘齿裂,有不等长的针刺,两面均被蛛丝状绵毛。头状花序顶生,雌雄异株;总苞钟状,总苞片5~6层,雄花序总苞长1.8cm,雌花序总苞长约2.3cm;花管状,淡紫色,雄花花冠长1.7~2cm,雌花冠长约2.6cm。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具纵棱,冠毛羽状。花期5~6月,果期5~7月。

11 小蓟的生境

生于荒地、路旁或田间。

12 小蓟的采收与初加工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2]。

13 小蓟的生药性状

小蓟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土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4 小蓟的炮制

唐代有捣汁(《备急千金药方》)、酒渍(《外台秘要》)、细切(《千金翼方》)[2]。

宋代有“切研”(《全生指迷方》)[2]。

元代有“烧存性,为灰”(《十药神书》)的方法[2]。

清代则有童便拌微焙(《握灵本草》)和童便拌微炒、酒洗(《本草汇》)等炮制方法,并有“消肿捣汁用,止血烧灰存性用”(《本草述钩元》)的论述[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2]。

14.1 小蓟的炮制方法

14.1.1 小蓟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碎屑[2]。

14.1.2 小蓟炭

取小蓟段,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黄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2]。

14.2 成品性状

小蓟为不规则小段,叶、茎、花混合[2]。茎圆柱形,表面绿褐色或带紫色[2]。叶多皱缩或破碎,具针刺[2]。花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钟状,黄绿色,花紫色[2]。气微,味微苦[2]。

小蓟炭形如小蓟段,外表黑褐色,内黄褐色[2]。质松脆[2]。具焦香气,味苦[2]。

14.3 炮制作用

小蓟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痈的功能[2]。

小蓟生品和炒炭品各自的擅长、用法与大蓟情况相似,二者常配伍应用[2]。

生大蓟以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及热邪偏盛的出血证[4]。如用鲜大蓟根洗净捣汁,加热水炖1小时,饭前服,治热结血淋(《福建民间草药》);治心热吐血及衄血、崩中下血,均可用本品捣后绞取汁内服(《太平圣惠方》)[4]。

大蓟炒炭后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4]。用于吐血、呕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较急剧者[4]。如十灰散(《十药神书》)[4]。

14.4 炮制研究

小蓟主含生物堿、皂苷等成分[2]。

动物实验证明,小蓟炭确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2]。以止血作用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小蓟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了优选[2]。结果表明,小蓟炭炮制的最佳工艺是温度210℃,炒制5分钟,在此条件下炮制的小蓟炭具有显著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2]。同时发现鞣质含量随着炮制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这一结果表明,小蓟止血作用与鞣质含量似无直接关系[2]。小蓟炭炮制过程中应注意劳动保护,防止在炒制过程中小蓟花絮因质地轻松而飘散污染环境[2]。

14.5 贮存方法

置干燥容器内[2]。小蓟炭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

15 小蓟的性味归经

小蓟味甘、苦,性凉[2][3]。归心、肝经[2][3]。

甘、微苦,凉,入肝、脾经[1]。

16 小蓟的功能主治

小蓟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3]。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3]。

小蓟具有凉血,祛瘀,止血的功效[1]。

1.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肝炎,煎服:9~15g(鲜品30~60g)[1]。

2.治创伤出血,痈疖肿毒,捣敷[1]。

小蓟生品和小蓟炭各自的擅长、用法与大蓟情况相似,二者常配伍应用[2]:

生大蓟以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及热邪偏盛的出血证[4]。如用鲜大蓟根洗净捣汁,加热水炖1小时,饭前服,治热结血淋(《福建民间草药》);治心热吐血及衄血、崩中下血,均可用本品捣后绞取汁内服(《太平圣惠方》)[4]。

大蓟炭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4]。用于吐血、呕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较急剧者[4]。如十灰散(《十药神书》)[4]。

17 小蓟的化学成分

小蓟含芸香苷、刺槐素、原儿茶酸、刺槐苷、绿原酸、咖啡酸。还含生物堿、皂苷[1]。

小蓟主含生物堿、皂苷等成分[2]。

18 小蓟的药理作用

药理实验小蓟对小鼠有止血作用[1]。

动物实验证明,小蓟炭确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2]。

在体外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白喉、大肠、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醇浸剂能抑制结核杆菌[1]。

小蓟所含儿茶酚胺类物质,注射时能升高血压,口服则无[1]。

小蓟有某些消炎、镇静作用[1]。

19 小蓟的药典标准

19.1 品名

小蓟

Xiaoji

CIRSII HERBA

19.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19.3 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土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19.4 鉴别

(1)本品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表面角质纹理明显;下表皮垂周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及非腺毛。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非腺毛3~10余细胞,顶端细胞细长呈鞭状,皱缩扭曲。叶肉细胞中含草酸钙结晶,多呈针簇状。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小蓟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蒙花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l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酰丙酮一丁酮一乙醇一水(1:3:3: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晾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9.5 检查

19.5.1 杂质

不得过2%(附录ⅨA)。

19.5.2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一法)。

19.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19.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9.0%。

19.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9.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 5%醋酸溶液(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6nm。理论板数按蒙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19.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蒙花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19.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l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l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40kHz)1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9.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蒙花苷(C28H32014)不得少于0.70%。

19.8 小蓟饮片

19.8.1 炮制 19.8.1.1 小蓟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呈圆柱形,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和白色柔毛。切面中空。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叶齿尖具针刺;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花紫红色。气微,味苦。

19.8.1.1.1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14.0%。

19.8.1.1.2 含量测定

同药材。

19.8.1.2 小蓟炭

取净小蓟段,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黑褐色。

本品形如小蓟段。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

19.8.2 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归心、肝经。

19.8.3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19.8.4 用法与用量

5~12g。

19.8.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9.9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