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叙述题+一道配乐题

济南的冬天 文/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象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象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冰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问:
1、假设要给一个从未到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从哪些方面讲?着重哪些精彩片断?你会怎么讲?

其:在朗读一篇关于“春风”的短文,要配什么音乐?请说说理由。

第1个回答  2006-11-11
春风的我认为配童年的回忆较好 从山水讲 着重说雪

赏析
一、 第1段由三个对比组成。先是以北平的冬天跟济南的冬天相对比。北平老是刮风,而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这一组比较中,有一个句式要注意:“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这个句子跟“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意思大体相同,但仍有重要的差别。文中原句强调了“像我”这个短语,作为插入语出现在句子中,就着重指出了这个感受是“我”独特的感受。 第二组,是以伦敦的多雾跟济南的响晴作对比,句式跟第一组对比相仿,加重了“像我”这个短语的力度,以强调这是自己的独特感受。 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响晴的天气跟济南的温晴作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在第三组对比之中,之所以要指出“在北中国的冬天”,是因为“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照例应该是北风呼啸,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跟上文的“奇迹”与下文的“宝地”相照应。
二、第2段,“晒着阳光,缓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个拟人句既扣住了“温晴”的特色,又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确是“理想的境界”。“摇篮”的比喻,紧扣“温晴”二字。写济南人的表情是“含笑的”,感觉是“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幻想是“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吗?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小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吗?”济南人的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也并不着急”,这一切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感受。 从济南人的角度来写,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联系“摇篮”的比喻更使人感受到温和与舒适。
第3~4段,写冬天的山景。第3段,主要写近看薄雪覆盖下的山;第4段,再写远眺城外的山的全景。两段各有侧重,构成了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冬天山景图。
三、第3段,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紧扣一个“妙”字,处处暗含一个“小”字,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有层次,有个性,突出了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
写山上,“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中的“顶”字,准确表现了“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并暗指这是“小雪”,大雪决非“顶”字所能形容。这“顶”字以及“白花”“日本看护妇”的比喻都扣住了一个“妙”字,给人以秀美的感觉。写山尖用了一个“镶”字,形象地写出了一圈儿小山的山尖全白了,背衬着蓝天,就像一道银边镶在蓝天上,这是奇妙的景观。这里也暗指是小雪,如果是大雪,也决非仅山尖是白的。写山坡,也不忘这是小雪。“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真是神奇之极。“山们”运用了极含感情的拟人手法,“带水纹的花衣”照应了“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分明是小雪。“穿”字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山坡的状态。写山腰,“害了羞”三字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夕阳斜照薄雪娇美的情态,还是扣住了“小雪”与“奇妙”来写。进一步点出了“妙”字。
四、第4段,则是用粗线条勾勒远山的全景,是水墨写意。这一段连用两个“卧”字,十分形象传神地表现了安适平静的气氛,与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跟“摇篮”的比喻与“理想的境界”的氛围也很和谐,舒适、秀美。
五、第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写山景处处扣住了“小雪”和“奇妙”,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写水色也着力写出“温晴”这个特点。“不但不结冰”“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都是写“温”。连用几个“绿”字,不但写出“温”,而且“天儿越晴,水藻越绿”点出了“晴”。“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句话也暗含有“温晴”这个前提。至于整个天空“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更把“晴”字写得使人如临其境,产生喜与爱的感情。
六、第6段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话作结。抒发了在冬天这个季节中对济南特有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七、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6段),全文结尾。
八、重点句子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2.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冻的萧瑟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
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的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
3.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准确表现了“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并暗指这是“小雪”。
4.晒着阳光,缓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个拟人句既扣住了“温晴”的特色,又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确是“理想的境界”。
5.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这一段连用两个“卧”字,十分形象传神地表现了安适平静的气氛,与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跟“摇篮”的比喻与“理想的境界”的氛围也很和谐,舒适、秀美。
九、写作特色
1.谋篇布局层次井然。
如,文章开头一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5段具体描写济南的冬天。后四段中又有总分关系:第2段写全景,第3~4两段写山景,第5段写水色,最后第6段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话结束全文。又如,以“温晴”的特征贯穿全文,绘山描水无不紧扣这个特征。每个段落以至每个细节都流露出喜爱赞美的感情,都笼罩在温馨宁静的氛围之中。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2.语言准确生动。
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贴切,形似中更显示了神似。
3.情景交融。
在写作方法上大致有以下三点。
①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写济南的山,“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文章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些语句都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②创设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③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感情。

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
任教时写成的。
重点知识点拨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来到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点明地点,节令。告诉读者,它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冬天。因此他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老舍先生还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齐鲁大学已经“作古”,她留下的那些典雅、古朴、大方、充满了异国风情的校舍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一道不可多得的美丽风景。和煦的春日行走期间,似依稀可见“保罗楼”丰盛的早点,教师学生一边“学说英语,分享社交和查经活动”。齐大还聚集了大批文化和教育界的名流,他们共同涵养了齐大的文化精髓。1930年8月,作家老舍到齐大任教,住在南新街一个四合院。在这里老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如《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大明湖》《牛天赐传》等。

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在北中国的冬天”这一修饰语也十分重要,因为温晴的天气是许多地方都有的。而“在北中国的冬天”中隐含了“理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这一段四句话,三组对比。第一句用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大风和济南冬天的没有大风对比。作者不直接说“北平几乎天天刮大风”,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这样既使得语言生动,显得情真意切,同时也隐含了这样的意思:“济南的冬天却没有大风,这真是奇迹了。”第二句用伦敦冬天的多雾和济南冬天的天空晴朗无云对比。作者也是从自己的感受角度写的,为了避免用语重复,作者把“奇迹”换成了“怪事”,其中自然也隐含着“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真是怪事了”的意思。第三、四句就进入天气的对比了,作者用热带的毒日、十分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温晴。正因为济南的冬天是“奇迹”,是“怪事”,它“温晴”,所以作者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真”在这里是的确、实在、应该的意思。

“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都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

第2段用“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一句过渡,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在分写山、水之前,作者先从上方俯瞰,为我们勾画了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请闭上眼睛想”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体结构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本段以下部分和第3、4段都是写山的,第5段是写水的。“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阳光”“暖和”紧扣了“温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在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口气是征求意见,实际饱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紧接着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仍然从上方俯瞰,描写了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一句中的“特别”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再次强调了“在冬天”.这就隐含了这一圈小山可以挡住冬天呼啸的北风,保持气温的作用。“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这一段到这里本来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住笔,又写了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

因为冬天气候温暖晴朗,所以人们的表情“面上含笑”;因为小山像摇篮,温暖舒适,所以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因为度冬如春,所以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和“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因为冬天这样慈善,所以就是这点幻想—时不能实现,人们的心情也“并不着急”。这些描写又都是紧扣住“山”来写的:写表情紧承“小摇篮”而来,写感觉是看到了“那些小山”,写两个“也许”的幻想是“由天上看到山上”,写心情则是总结上文。“慈善”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表现了济南冬天给人的感受。这一层的描写之中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上文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这一层写济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补,更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第3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小”是由“温晴”决定的),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山上写矮松。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呢,是“矮”松,这就使得整个画画比例非常和谐。一个“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因为是小雪,所以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而“顶”字中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日本的护士头上总是戴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帽。帽子往往突出在头的顶部.好像是“顶”在头上似的,两者的相似点就在“顶”着白帽子上。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山尖是山的最高部位,它和蓝天相接,所以写它们的色彩。“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是“小雪”的杰作,因此山坡上就出现了“—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色彩;白的是雪色,暗黄是草色,“暗”字非常准确地绘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秋天刚枯萎的草色彩是金黄的。随着天气的变冷,枯草就逐步失去了光泽。由金黄变成了“暗黄”。这里的“暗”是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的意思。一个“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感。“看着看着”以下是联想,“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理解为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这—联想与第2段两个“也许”的幻想照应,表现了对春天的憧憬。

山腰着重写光和色。“光”是写“快日落”时的阳光.“色”则写出了色彩的变化。“微黄”的阳光“斜射”在白雷上,就露出点粉色。这里的色彩和上文的“青黑”“白花”“蓝天”“银边”“暗黄”等的描写,更增添了诗情画意。

“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最后一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

第4段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是远眺。在这幅画里,远山是背景。两个“卧”字用得尤为传神。“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一句,更增添了“这是张小水墨画”的真实感,“也许”表示不很肯定,却肯定了这实在是一幅画。

第2至4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作者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先着力渲染“绿”,一连用了五个“绿”。一个写绿萍,四个写水藻。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冒着点热气”的“点”字用得十分准确。“点”字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是“温”。如果去掉“点”,变成“冒着热气”,那就不是“温”。而是“热”了。“水也不忍得冻上”拟人的方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

“看吧”从天上到水面,由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蓝汪汪。用空灵的蓝水晶来比喻,字里行间透出赞美喜爱之情。

第6段,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点题,又扣住标题“济南的冬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