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书vs文学类书应该怎么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阅读不同书籍的能力

【学习动机】

单一的知识解决不了复杂的问题,怎么才能具备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具备做复杂决策的能力。

【核心概念】

主食阅读、美食阅读、蔬果阅读、甜食阅读、哲学类、社科类、小说类、历史。

【金句】

    1、一个人摄取信息的质量决定他认知的质量,一个人摄取信息的广度决定他认知的广度,一个人摄取信息的复杂度,决定他认知的复杂度。不同的书籍以不同的方式在滋养我们的生命。

    2、读实用类书籍,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行动。

    3、读书的方法就是学习的方法。

    4、不要因为死记硬背,把历史的好玩给毁了。

【故事】

①贫困女孩长期吃米饭只配老干妈,导致营养不良去世。吃饭不能偏食,阅读也一样。

②《月亮与六便士》世界上不存在只有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的活法,美食阅读可以提供对本质问题的答案参考。

③读《民主与教育》可以解决单调生活的倦怠感,可以了解我们是如何被社会制造出来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

④《小王子》让小墨更加清楚人和人关系的本质是彼此驯化,加深羁绊,和闺蜜的感情经历独一无二,和另一半也是如此。

⑤《红楼梦》里的迎春和探春,同是庶女出生,待遇完全不同,人得到什么样的待遇都是自己挣来的。

【联想发散】

小墨讲到“天涯神贴”和“双减政策”的案例,让我对读历史可以增智,达到以史观今。我想到,不光是读历史,见多识广也会增智,比如在大城市生活,再回到乡下的时候,对乡下的发展包括教育、法律意识…都会明显比亲戚朋友高一些,对于他们来讲非常复杂的决策,我们可以清晰提供参考。

【洞见时刻】

    1、小墨分享读《小王子》让她更加理解人与人关系的本质。包括知乎的问题,婚后遇到更优秀的人,怎么办?如果理解人和人的关系本质是彼此驯化和加深羁绊的话,这些都不是问题。这让我突然想到,如果想和某个人处好关系,那就创造条件多多互动,就可以加深羁绊了呀。亲人也是如此,如果长时间不互动,再亲的关系也会淡化。

    2、为什么读小说,原来读小说有这么多的好处啊。我意识到自己读小说一直只是当作消遣,被动接受作者的安排,没有和书充分互动,也没有去理解分析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突然觉得很多书都白读了

二、自己的现状和行动灵感

①自己太偏食了,大部分都是读的实用书,其他书觉得对工作生活没什么帮助,很少涉猎。上次听完,列了书单,准备好好重读一些名著和哲学类的书,但是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几个月过去,计划还没开始,给读书留出的时间还是太少了。名人那么忙,都是早起看书,我也在早起,但看书的效率还是需要提升。这是一件需要长期修炼的过程不能着急。

②一个人摄取信息的质量、广度、复杂度,决定他的认知,对小墨说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知。原来美食阅读、甜食阅读、小说、哲学、社科…虽然不提供直接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是却可以从更高纬度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本质,甚至改变我们的三观。

    2、接下来的行动

①列重读书单,主要是名著类小说,用小墨提供的方法读。

②看看是哲学类的书,几乎重来没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