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真实的印度,看看恒河水,看看他们的信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洁净的起点”“我拒绝说它美丽”两个章节都节选自余秋雨老师的《千年一叹》。

这个城市叫贝纳勒斯(benares),无论在印度教徒还是在佛教徒心中,都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伟大的恒河就在近旁,印度人民不仅把它看成母亲河,而且看成是一条通向天国的神圣水道。一生能来一次,喝一口恒河水,在恒河里洗个澡,是一件幸事。很多老人感到身体不好就慢慢向贝纳勒斯走来,睡在恒河边,只愿依傍着它结束自己的生命,然后把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

早上五时发车,到靠近河边的路口停下,步行过去。河边已经非常拥挤,一半是乞丐,而且大量是麻风病乞丐。

赶快雇过一条船,一一跳上,立即撑开,算是浮在恒河之上了。好几条小船已围了上来,全是小贩。赶也赶不开,那就只能让他们寄生在我们的船边。

从船上看河岸,全是那些潦潦草草建了四五十年的水泥房,各有台阶通向水面。

房子多数是廉价小客店,短期房客是来洗澡的,长期房客是来等死的,大家相信,恒河是最好的生命终点。

更多的人连小客店也住不起。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哪有那么多钱住店?那就只能横七竖八地栖宿在河岸上,身边放着一堆堆破烂的行李。

他们不会离开,因为照这里的习惯,死在恒河岸边就能免费火化,把骨灰倾入恒河。如果离开死在半道上,就会与恒河无缘。

此刻,天未亮透,气温尚低,无数黑乎乎的人全部泡在河水里了,不少人因寒冷而颤抖。男人赤膊,只穿一条短裤,什么年纪都有。女人披纱,只有中老年。没有一个人有笑容,也没见到有人在交谈,大家全部一声不吭地浸水、喝水。

还有一些人蹲在台阶上刷牙,都不用牙刷,一半用手指,一半用树枝。刷完后把水咽下,再捧上几捧喝下,与其他地方的人刷牙时吐水的方向正好相反。

来了一个警察,拨弄了一下河岸上躺着的一个老人。老人显然已经死了,昨夜或今晨,死在恒河岸边。

死者别拖进不远处政府的火葬场焚化。但一般人只要有点钱都不去政府的火葬场,而是在河边的烧尸坑。这个烧尸坑紧挨河面,已成为河床的一部分,一船船木柴停泊在水边,船侧已排着一具具用彩色花布包裹的尸体。

焚烧一直没停,恶臭扑鼻。烧尸坑旁的一大片陋室全被常年不断的烟火熏得油黑。

火光烟雾约十米处,浮着半头死牛,腔体在外,野狗正在啃噬。

我知道一定会有人向我解释一种天天被河水洗涤的信仰多么干净,一个在晨雾中男女共浴的图景是多么具有诗意。遗憾的是我拒绝说它美丽。

读了这两个篇章,让我们近距离地走进了恒河,这个滋养了印度文明的河流。也许是因为我们不是印度人,也许更因为我们没有印度人对恒河的信仰,我们拒绝说它美丽。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