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书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1.大学教育的本意是提供机会给年轻人去尝试和探索,让其发现新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内在的新的能力,( 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

2.最令人值得深思的是亲子关系,富裕家庭的亲子关系是所有群体里最弱的,与贫穷家庭相比亦然。借用列文医生的话说:赞美代替不了温暖,浮夸的自信代替不了自足的能力。( 亲子关系和和家庭经济条件无关,他首先需要的是温暖和真诚。 )

3.我是先读了《虎妈战歌》,接着读了《天才儿童的悲剧》。前者让我重新经历了童年的种种创伤,后者帮助我治愈了伤口。这两本书不约而同但从完全相反的角度在我眼前重新放映了我在成长路上所经历的各种坎坷和陷阱。自从那时开始,我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开始融化,变得轻松。(不 一定人人要成才 )

4. 我的生命中那缺失的部分:给予自己寻找幸福的机会,创造自己寻找自由的机会。

5.在《失乐园》一书中,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并不是像诗歌里形容的怪物,而是一位最聪明的天使。正是由于他膨胀的野心,导致了他的堕落。他来到了伊甸园,毁掉了亚当和夏娃的幸福,他环顾四下,内心萌发:

我看到越多自己的喜悦,

相反,我越感受到内心的折磨,

如被憎恨所包围;

美好的将变成祸害,

到了天堂我将更加悲惨。

这就是嫉妒的本质——他人情况愈佳,你的感受愈糟,因为那个佳境并不属于你。撒旦在诗歌里更加简洁地表达了此意:“我乃地狱。” (世界人民大团结,要允许别人过得比你好。)

6.“大学已经忘记,它们对大学生的成长所承担的更大的教育责任是帮助他们寻找自我,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使命。事实上,大学已经不能够证明自己的教育到底提供了什么本质。”

7.大学的课程设计根本“没有一个坚定的长远目标,更没有能力去定义一位受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8.开始发展 “通识教育”, 最著名的例子当属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名著课程”。如今高校之所以还设有专业分类,实质上是两种理念在 深度和广度之间 的一种抗衡。这种抗衡并非只存在于专业与非专业分类之间,而且存在于各专业类别与本专业之间。在世界上几乎任何其他地方,无论英国还是法国,一位化学专业学者学的都仅仅只有化学。

通识教育很重要

9. 但实质上它们就是职业技校,因为它们的教学精神就是如此。所有一切都是以技术为中心的。虽然名校喜欢昭告天下,他们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如何思考,但是他们真正所做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演说能力,为他们在商界和职业领域的成功做铺垫。

10从小接受赞美教育的学生,他们的自信心来源于完美主义,因此他们不具备接受批评的能力。因为从小学业出色,所以被称为完美学生,压力大( 所以,一味赞美的宝宝其实经不起批评。 )

11.在顶尖大学里,主业则是令人身心疲惫的形形色色的课外活动。原来学习真的是副产品。但是感觉学习是最重要的,课外活动的参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12.低水平要素衡量的是一个人参与过的事情而最后事情完成质量的程度。这一数据是把一天24小时除以个人花在每一项学习和课外活动上的时间得出的。所以 ,时间花在哪里,成长就在哪里

13.整个系统之所以可以运作,唯一的办法就是每个人,包括教授在内,降低他们的要求。诚然,精英学生的确努力,他们作为一个群体,一直都是聪明的,但是如今他们所做的事情的质量却未必能够保持高标准。

原来是这样,读书真能解惑

14.我们不得不问:一个人怎么可能如此聪明、有天赋、有冲劲儿?答案是他们不可能,也不是。弗兰科不是,其他人也不是。名校录取几乎高不可攀,但是一旦录取,只要你去上课,在很大程度上,你就可以生存下来。

原来和中国也一样,这本书可以对美国精英教育来个管中窥豹,真的很好

15.然而因为SAT的分数往往与家庭的背景有较大的相关性,因此实际上高校把资金分配给了并不需要经济资助的学生,同时忽视了真正需要经济援助的家庭。

对的,家庭经济情况越好,读书读得好的可能性越大,现在读书也是一种资源分配

16.高校的商业运作导致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短期需求,而牺牲了学生的长远利益,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教育的本意。我好像看到了浙江大学的影子。

17. 苏格拉底认为,教学就是帮助个体重新认识自己的真正追求。 正解

18.当然,与我有交集的学生之中,也有人认为大学教育让他们受益匪浅,但是他们总会补充,“如果你想要去找,机会是存在的”。言外之意,你必须去寻找,而且真的很努力地去做。罗斯·多纳特如此评价他的母校,“哈佛依然是世界上最棒的受教育学府之一”。但是“它不会主动教育你,也不会很有深度地引导或者影响你,甚至挑战你”。弗吉尼亚大学教授马克·埃德蒙森(Mark Edmundson)建议:“要获得真正的教育,不论学校的知名度高低,你必须与学校博弈。 ”事实上,越知名的学校,你得越努力去争取。

大学提供资源,顶尖大学提供的往往是优势的资源,这就是考入顶尖大学和去大公司的的原因,但是,人生的路啊,还需要自己走

19.学生再三提醒我,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既不能帮助他们靠近理想,也不能引导他们如何追求理想,他们感觉已经被抛弃了。应该说,高校首要保护的对象是这类学生,但是这类学生往往成了最不适应目前高校体制的群体。

为什么?。

20.哈佛大学前校长詹姆斯·B.柯南特自20世纪30年代开启了举贤任能的运动,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在吸引少量具有特殊天赋的学生作为贤能的同时,保留了大部分的名额给未来的商界人士,即校友捐助者。两者是相互弥补的人群。如今学校可以一石二鸟:经过精心策划、筛选和培养,做到了让贤能和捐助者二者集于一身。有钱,有德和有才

21 过去多年我访问过很多地方,在学生身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饥饿感:他们想了解生命更大的方向和意义;他们希望大学能够更关心他们作为人的成长需求,其次才是特定领域的能力培养;他们希望大学能够引导自己解答有关生命的重要问题;或者希望学校能够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思考人生的问题,并能够获得相应的词汇来交流分享,但是这也正是今天的大学所缺失的。接下来的章节,我们将关注如何满足这类的饥饿感。

所以理想在上,现实在下,理想具有指导意义

22.追究大学的使命是什么,无异于追寻生命的目的,即社会存在的意义以及人存在的意义。

23.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给学生如何思考。

24.每当学习之前,我们先要“放空”。

25.学识广博,生活高雅

什么是博雅教育

26 .自学成才之人往往有些古怪,有些愚钝和自我封闭。被两个人说我不够开放?怎么叫开放?

所以,写日记是必要的,每个日记都是一个思考和反思

27.所以好大学的重要性,好大学,提供的什么东西都是顶尖的,你能更了解世界的真相。如果没有上过好大学,幸亏我们还可以读书

28.每个人在大学期间真正需要培养的是反思的习惯,即拥有从变化中成长的能力。

29 .真正的教育,好比真正的宗教,哺育我们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全然不顾他人对你的评论。这种教育的目标当然要超越仅仅为国家贡献GDP的工人或者有公众意识的合格公民。自我意识是一个极其私密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能找到自己的力量、安全感、自主、创造力和快乐。

30. 一个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31.与此同时,我碰巧去探访一位正在就读建筑学院的朋友。我发现,她也并不快乐,她的课程过于理论化而且学生个个自命不凡,因此她想放弃。改变我一生的时刻就发生在那天我们两位故友谈笑风生时,当她宣布“我必须离开研究生院”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必须去读研究生”。我必须给自己一次学习英国文学的机会,而且我不会再让自己错过机会,否则我将永远不会快乐。事情的发生就是这么不可思议,甚至我当时的反应有点儿不可理喻,但是我到现在还能够精准地指出发生那一刻的具体地点。

32. 欲度关山,何惧狂澜,风生水起,正好扬帆。

这句话超级酷的

33.选择做一些自发纯粹的事情,就如同你小时候那样;选择做一些即使没有外在奖励你也会选择做的事情;选择做一些你可以废寝忘食地专注去做的事情;做你最喜欢做的事,不是你认为自己喜欢或者应该喜欢的,而是你的真爱。   工作,生活都是这样,选择真爱,才会无悔

34 .在满足基础物质条件之上,一个人的幸福感来自健康的社交圈以及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35.现代社会给予了个人思考和选择的自由,这既是一件礼物也是一个负担。自由可能带来恐慌和迷失,因此我们更容易选择放弃。是的,但是还是希望能按自己的方式过下去,只是需要一定的指引。

36.理想好比宗教信仰,在我的观察中,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具有最强大的精神自主性,对外界声音的依赖性最低。

37.她发现这些人身上的一个共性是,他们更愿意承担风险。喜欢自己当老大

38.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而是经历教育

39.技能,犯错是智慧的基础”。一直成功(即从未失败)并不是能力的体现,而是脆弱的表现,因为出于害怕失败,个体往往放弃一些本来能够造就他成就自己的机会。

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警世名言告诫我们“虽败犹荣”的道理,这里的“荣”指的是个人的收获和成长。倘若我们设定的标准是真正为自己负责,那么在尝试达到标准的过程中,我们经历的应该是不断的失败。我们或许因为取得全A的成绩、完美地达到大众统一的标准而沾沾自喜,但这种成功与真正的卓越显然不能相提并论。

犯错新解,是的,不进步时,基本不犯错。有进步时,接触不一样的东西,犯错机率会高,但是在进步,在真正成长

当我在埋怨父母没有很多管教时,我现在走在自己管教的路上,

40.美国哲学家拉尔夫·爱默生喜欢引用英国杰出军事将领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的一段话,“ 一个人,只有不知道自己的路将伸向何方的时候,他才能达到顶峰”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当你试图拒绝不确定性,那么你就拒绝了生命的意义。

41.雷姆邦德的生命和作品激励了很多年轻的追梦者,他不谦逊的智慧给予我不少灵感。雷姆邦德是谁?

42.不知道现在的年轻群体还是否勇于探索重新构建自我的蓝图!

43. 与其为成功而工作,不如为工作本身而全身心投入,这个原则成了在黑夜中一直伴随着我的北极星

44.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用投资和回报的关系来看待高等教育,是因为投资的成本日益加剧。

原来如此

45 .真正的低收入家庭子弟所面临的内在矛盾比他人要强烈得多,而且犯错的空间也比他人小得多。

46.平时生活朴素本身就是一种自由,因为你能更适应简单的生活

4 7.自小时候开始,我的父母就让我们明白工作是维生,职业是做自己所爱,并获得经济报酬。我职业的成功是建立在父母工作的基础之上的。 ”

48. 父母和孩子之间首层关系应该是“朋友”。这是一种非比寻常的关系!

49.就上大学期间如何提高自己的问题,我在此提出几个建议。与父母的交流频率不超过一周一次,最好是一个月一次。无须告诉父母任何有关论文或考试方面的成绩,甚至任何在校期间的情况,同时,也不要期望求助于父母。如果他们涉足你的选课或大学生活的细节,请委婉地拒绝。如果他们不接受你的拒绝,那么你需要大声告诉他们,大学是完全属于你的,不是他们的。新思路

50.梳理所有问题,我发现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一般无外乎以下几个:“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去什么学校?”“我应该修什么专业?”“毕业之后我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等等。我当然能够体谅提问者的心情,但是这些问题不是我或者他人可以回答的。我可以给予的实际建议也是大家早已听到过的: 花时间休整或者放慢脚步,跳出永无止境的名利追逐的陷阱,脱离无时无刻的被管理的状态,去探索学校之外的世界,去发展你一直以来没有机会获得的技能。

51.虽然我很后悔自己在大学期间以及之后几年浪费了大量时间, 但我现在终于认识到,某种形式的“浪费”和“游手好闲”也是必要的和健康的。浪费实际上并非是真的浪费,就好像实际并非务实,尤其是实际让你活得很不开心的时候。作家查尔斯·维兰(Charles Wheelan)总结他的观察:“有意思的、成功的人士,他们的生活往往不是中规中矩的。”

52.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快乐来自我们能够发挥自己擅长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各自拥有某些特长,但只是某些。了解自我的重要一部分是了解自己具备什么;违背自己的天性只能事倍功半。我们每个人都是含着一把金汤匙来到这个世界的。

53.我们不得不问,他是凭什么获得职位的?谁知道!他严格保守着那份秘密,飞不进一只苍蝇。或许他内心根本就是空的,这不得不让人重新思索。

描述该人物的几个形容词,普通、平凡、寻常,并不能给人留下印象。在我把这本书读到第15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种人物描述简直就是我前任老板的完美缩影,一位在官僚体系下顺风顺水、平步青云坐稳位置的人。她脸上也挂着木讷的表情,但更像一只大鲨鱼。

54.领导能力意味着责任、荣誉、勇气、刚毅、亲和力和无私精神。

与其致力于培养领导者,不如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公民和思想家。思想家是一群敢于质疑权威,而不是一心追求成为权威的人士,。    不想做思想家,想做实干家。

54. 如果你是一位环保人士,那么抵制的对象就是其他环保人士;如果你是一位自由主义者,那么你的对象就是其他自由主义者。与自己的团体共事不代表在思想上随波逐流。

55.在任何生活或者工作环境下,总是有些你不该问的问题。作为领袖,作为思想家,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找出并揭示这些棘手的问题。当你向存在已久的共识,特别是大家早已习以为常的生活现状提出质疑和挑战时,你将招致众人的厌恶。因为你的行为迫使所有人一同质疑,但是他们很有可能一直以来花了大力气来掩盖自己的疑虑。你的这种行为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

56.具有创新的社会企业家精神存在已久,并非千禧年的独特产物。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过去20多年的种种变化,尤其观察一下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的两个领域:科技和食品。智能手机、iPad、农产品直销市场、可持续性发展的农业模式等,都是不错的进步,不是吗?当然,前提是你有相匹配的消费能力。相比之下,我们来认真研究其他两个领域的变化:政治和经济。伊拉克战争、公民团结运动、金融危机、日益加大且越陷越深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我们似乎更愿意避而不谈政治或经济。前后两者对比之下,“创意性”人群在忙着开发各种“玩具”,但是整个世界正陷入更深的深渊。

57.政治是一场丑陋的、漫长的战争 。

58.现在的服务工程,是一群中产阶级“救世主”,他们带着一身美德,以自我陶醉的心情降临到穷苦的、无助的人

59.我所建议的第一件事是,大学应该教会年轻人学会思考。批评家雷纳尔·崔林(Lionel Trilling)引用了他同事一篇文章的标题——《做一位聪明人是道德和责任》。这里强调的并非是要求每个人拥有高智商,并非强调天资,而是需要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以诚信和伦理的方法实现。

60.忙于完善个人简历,不如先开始完善我们的思想。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61.第三部分 我们到底应该在大学里得到什么?创造自我、认识自我、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相信是每个家庭的教育追求

62.另外一份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普遍在沟通以及团队合作上存在明显不足,不能够从多角度对待一个复杂的工程。只有1/4的学生具备胜任工作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思考和写作能力很重要

63.未来的主流是能够建立新行业、创造新工作的人群,而并非服务于现有行业的人。

64.理查德·格林沃德(Richard Greenwald)在他的《微型企业家时代》(The Miropreneurial Age)一书中提及,新人类应具备的素质包括“ 学识的广度、跨学科文化知识、信息敏感度以及待人处事的灵活度”。

65. 另外,“终生学习能力、持续成长和创新的态度”是不可缺少的。

66.博雅教育的终极目标并非实用主义,而是培养你超越空间和时间来思考问题、不受工作性质所限制的能力。博雅教育所关注的是公民权益、他人利益以及构建一个健康的、有创造力的、自由的自己。

67.书籍的重要性

  “书籍就像一把斧子,为我们结冰的内心海洋开出一条道路”。书籍是我们心灵冰盖的破冰船。

68.我们在阅读文章或者欣赏艺术品时,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我是否看明白了,而是该篇文章或该件艺术品是否能引起我的共鸣,从而帮助我更懂得自己。和自己产生链接,最近发展区的意思

69.难怪会有心理咨询师将文学作品用于咨询治疗。文字有疗愈作用

艺术淡化了自我中心,教会了我们要有同情心,提高了我们的情商,也许艺术真的可以造就更好的你。

70.在个人层面,了解自己的过去,你才会明白自己言语背后的动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历史,所以造就了那个人不同的应对方式和处事态度

71.既然现在可以不同于过去,那么未来也可以不同于现在。要成为一位领导者,过去就是最合适的开端。

72.我坦言,美国未来最大的进步就是让亚裔以及拉丁裔也能够在不同领域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

73.我们将不再刻意区分左边是工作,右边是生活;上面是通识,下面是专业。它们是融合的统一体,是相互渗透的。

人文和职业两个都要抓

74. 美国学校普遍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原因,让下一代掌握提问、表达思想以及创新能力。 我们避讳印度的填鸭式学习,也不采用德国的早期分流制度,把年幼的孩子分成学术群体和职业技术群体,也不效仿英式的本科生只学习单一科目。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一直以来希望培养多才的公民。

我们中国是填鸭型的

75. 那我们到底追求什么呢?难道是希望每个人都不满足现状,学会挑战现有的公共秩序以及工作制度吗?是的,就是如此。美国就是一个共和国,原义就是大家共同治国。

76.学生所期望的理想教授是,挑战学生能力并关注学生个人发展的导师,其中的重点是“导师”。

77.优秀学生在州立学校可以获得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因此与教授所建立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布莱恩·约翰斯路德进一步表达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看法:

就像你到清华只是草,到浙江大学是个宝一样

78. 相较于到底是去哪所大学,更重要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要上大学以及如何利用大学教育。 在计划想上的大学名单以及访问校园的时候,你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也许你会被豪华的学生宿舍或一流的体育馆设施所吸引,但是你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和老师的质量。了解一所学校最理想的方式是到课堂试听,而大多数大学申请者做不到这点。

79.“用大脑去尽力抢占一切并不比用拳头抢占更高尚。没错,这个社会总是要有分工的,有人要干活,有人要管理,但管理者并不应该拿走所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