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过程测量设备与计量管理课程试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5
⑴ 求计量检定员(常用玻璃量器)专业考试试题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员考试题(A卷)

单位 姓名 成绩 考核教师
一. 填空题:
1.液体在静止时自身没有固定的形状,总是趋向于向( )移动。
2.在容器中,液体总是全部占据下部空间,而其形状由( )的形状决定。
3.目前我国用于容量检定的方法由三种,衡量法、容量比较法和( )。
4.量器的分类基本上是以其制造材料区分,分为玻璃量器和( )量器。
5.容量计量就是用量器对各种液体进行( )数量的测量。
二. 选择题:
1.容量比较法检定,有以下那几个特点:
(1)操作简单、检定迅速、工作效率高。
(2)由于使用的设备精密,要求环境必须是恒温状态,操作过程复杂。
(3)量器测量的容量值,均直接刻在量器的器壁上,明显直观。
(4)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常温下室温即可。
(5)具有较高的检定准确度,可以满足实际需要。
三. 问答题
1.什么是容量检定和容量标定?

2.何谓检定周期?有何作用。

3.容量计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并用单位是什么?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

四. 计算题:
1.在恒温21,检定100容量瓶,两次检定平均值为99.83(g),查表得99.695(g),计算该容量瓶示值误差是多少、是否合格。

2.求容积单位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毫升?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员考试题(B卷)

单位 姓名 成绩 考核教师
一、 填空题:
1、玻璃量器基本分两大类:标准量器和工作量器,工作量器分常用玻璃量器和专用( )。
2、量器均匀分布误差,其标定的量值视不同的器具有不同的误差,由误差大小不等确定不同的( )的量器。
3、工作量器中的常用玻璃量器,就是( )、( )、( )、( )和( )等实验室常用的玻璃量器。
4、对于小容量而言,量值使用的( )误差来自于液体的残留,即在量器的内壁上沾有的液体。
5、尺度测量法,目前仅应用大型( )工作量器的检定和标定。
二、选择题:
衡量法是用称量质量的方法来测量量器的容量,其特点有几个( )
A、 工作效率高,可以用较少时间,较简单测量设备,进行很大容量值的量器检定
B、 由于使用的设备精密,要求环境必须恒温,操作过程复杂
C、 由于天平和砝码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可以保证检定结果可靠
D、 衡量法仅用于标准量器和允许误差小于0.005ml的工作量器的检定
E、 衡量法采用蒸馏水,所以带来测量误差小
三、问答题:
1.标准量器和工作量器之间存在哪些区别?

2.玻璃量器容量的检定方法有几种?其原理各为什么?可能产生误差原因有哪些?

3.液面读数如何正确进行?水溶液表面以何处为读数位置?

四、 计算题:
1.在恒定的环境温度下(<24.5℃)下,检定单标线吸管1.0ml,两次平均称量值为0.9952(g),查表得0.99618(g),该吸管得示值误差为多少?

2.容量单位1公升和1立方分米水,换算为法定计量单位,求两者之和为多少毫升?

⑵ 有没有关于测量管理体系管理的软件,哪位给个思路

有这方面的软件。建议你可以看一下北京国质联企业管理中心的 测量管理信息系统。
软件和计量器具管理类似,但是涵盖体系特点有的测量过程管理、计量要求管理、体系分析改进等功能。
个人认为测量管理体系是一套科学的计量管理方法,其实软件并不是管理测量管理体系,而是按照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思路来设计软件的业务流程和软件核心功能点。核心目的还是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管理层提供科学有利的数据支撑。
北京国质联企业管理中心做的测量管理信息系统比较专业,这个公司是测量管理体系的咨询公司,专业性很强,软件在好多大型生产制造企业都用应用。摘抄软件大概介绍如下:

测量管理信息系统(MMIS)以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要求为设计指导思想、以测量设备管理为核心基础应用、以计量要求管理为贯穿整体计量业务的主线,在规范、科学的进行测量设备管理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向测量过程管理进行提升。
MMIS系统经过多年的客户应用,融合了烟草、钢铁、有色金属、港口、机械制造、生物化工等多行业的领先企业的最佳业务实践,是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成熟产品。系统涵盖测量设备管理、设备检定、证书管理、测量过程管理、计量要求导出、体系文件管理、测量管理体系分析改进、数据智能分析等一系列与企业计量实际业务深度融合的业务流程。
MMIS不仅仅是一套软件系统,更是一个管理辅助工具,使我们的计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地高效运作,全面提高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质量。当然MMIS系统本身也包含了很多代表行业最佳实践的管理理念、运作模式和操作流程,能够更加快速地让企业站在更高的层面开展计量管理工作,为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回溯体系提供完善的数据支撑。

设备管理
设备到期自动提醒——避免设备漏检;
清晰地设备状态管理——在用、停用、限用、重新启用、维修、报废、转移、检定、待确认、封存等全部状态管理;
设备历史信息追溯——检定、计量确认、维修、重新启用、转移、报废、停用各阶段的历史信息追溯;
批量生成检定计划——可以按照部门批量的生成检定计划;
检定计划自动分发——各部门可以自己查询本部门需要送检的设备;
检定完成的设备批量翻帐——检定合格的设备,可以批量填写 检定信息;
自动调整有效日期——系统会自动计算设备有效日期、并且自动调整检定提醒时间;
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周检率、合格率、受控率、ABC分类统计等;
检定费用统计及预测——对设备历史发生的检定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可以根据未来的设备检定计划预测未来的费用发生情况;
。。。。。。

计量要求导出、测量过程管理
计量要求导出——以生产经营关键管控点为主线,设置过程要求和设备要求的相关参数,并自动生成<计量要求导出表>
高度控制台帐——建立高度控制台帐,包括参数量值范围、允许误差、过程规范、测量目的、不确定度、监视规范、核查溯源等信息,可自由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打印报表
测量过程有效性确认——建立核查到期报警,到期自动统计并提醒用户进行有效性确认,自动生成计划表,并可分类查询、导出、打印
核查(监视)历史记录——自动生产核查(监视)历史记录、可分类查询历史
。。。。。。

体系文件管理
提供标准模板——提供体系文件标准模板,帮助企业将体系要求转化为适合自身的管理体系;
自上而下的文件结构——系统的体系文件建立采取自上而下的纵向结构,符合体系要求;
发布流程清晰——文件发布要经过审核;
企业内部共享——远程上传、快速检索、在线浏览、支持下载;
知识管理平台——形成企业测量管理知识库,激励员工的知识共享、学习的积极性。

外部供方管理
对外部供方进行严格把关,通过评审之后,才能成为企业合格的外部供方;
形成企业外部供方台账,便与日常工作管理;

体系分析改进等功能。。。。。。

⑶ 检测设备与生产设备,计量器具在质量体系里如何定义区分

从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开始,对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进行了重新定位。
一、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生产设备,也就是改版后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组织〉组织(3.3.1)运行所必需的一组设施、设备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6.1 基础设施中规定: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a) 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b) 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
c) 支持 *** (如运输或通讯)。
从上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包括了为生产和服务所需的所有设施,取消了以前把生产设备单独提出来的说法,其目的是因为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在不断发展,很多生产设备上带有检测系统,包含了检测设备在内。

二、基础设施的管理方法
主要是涉及三个方面:1、定期保养;2、损坏维修;3、定期确定过程能力是否能够满足。

三、关于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本标准将原来的计量器具归纳为“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范围,那么,什么是监视装置?什么是测量装置?
用最通俗的话说,直接检测产品的检测设备、量具、仪器都是监视装置,这种装置大家都能够理解。不与产品接触,间接地对过程进行控制的是测量装置,换句话说,就是对生产过程设备进行连续监控的仪表等,如:压力表、温度表、流量表等,这些都是装在设备上的,有些在购买设备时就有了。

四、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方法
为确保结果有效,必要时,测量设备应:a)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b) 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c) 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d) 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e) 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由此可见,他们的定位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

⑷ 谁能告诉我如何建立测量管理体系都应建立哪些测量管理程序文件

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是目前很多企业继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之后,又着手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该体系在企业中对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降低排放、安全生产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测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是《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9022-2003/ISO10012:2003),此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12月16日发布,2004年3月1日实施。2005年初,国内开始依据该标准对各行各业的企业开展相应的审核工作,审核机构为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由该中心在全国的各分支机构负责现场审核工作,中心则负责对审核资料进行审查并颁发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分为AAA、AA、A三种级别,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依据标准要求建立体系,取得相应的证书。标准《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的内容包括:总要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测量设备应经确认。企业在初次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因缺少相关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无从入手、难以有为。本文主要介绍测量管理体系建立中需要做的重点工作,包括组织管理架构、体系文件编制、人员培训、测量设备分类管理、关键测量过程识别、体系的审核和监视等六个方面,以期对机械制造业、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等各类企业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有所帮助。一、组织管理的架构测量管理体系组织管理的架构是建立、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企业应建立内部的测量管理网络,测量管理工作从上至下应层次清晰、职责分明。体系推进人员应包括最高领导层、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专 *** 计量管理人员、关键测量过程操作人员、产品检验人员等。对于原来测量管理工作薄弱的企业尤其重要,要求各级人员在思想意识上加以重视,明确要求,履行职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起积极的作用。二、体系文件的编制体系文件是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体现,是测量管理体系实施的依据。根据企业的管理工作现状,应依据标准和有关规程、规范,编制《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关键测量过程控制规范,大型或精密测量设备操作规程、测量设备校准方法等。在各层次文件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体系的结合度和相容性,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检验规范等,均可按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执行。三、人员培训纳入测量管理体系的人员包括测量管理人员和测量操作人员(包括测量设备检定/校准/验证人员、原材料检验人员、半成品检验人员、成品出厂检验人员、生产过程工艺监测人员、其它分析测试人员等),培训内容应包括《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ISO10012:2003)、企业正式颁布的《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与测量过程有关的各类标准、规程、规范等技术文件、关键测量过程操作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知识、法定计量单位、计量专业基础知识等内容。培训形式可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培训方式可以是课堂理论讲授、现场实际操作演示等,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到“实打实战”。要明确培训考核要求,切实做好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工作,做到“应知应会”,提高各层次人员的计量意识和测量能力。四、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企业内部的测量设备种类繁杂、数量繁多,如果按照一种统一的模式对其进行管理,势必需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效果也不一定好,难以有效发挥出测量设备管理的相应作用。由于每一测量设备的应用场合、测量参数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对测量设备实施分类管理。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工作是每个企业在体系实施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管理难度最大同时又是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测量设备使用的场所、测量参数的技术要求、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等进行A类、B类、C类的分类管理,分类原则为:1.A类测量设备:包括国家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设备,主要为用于贸

⑸ 测量设备计量验证步骤是什么

计量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其检测能力。所谓实验室间比对是按照专预先属规定的条件,组织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样品进行检测或测量,并且评定其结果。
能力验证计划包含测量比对计划、实验室间检测计划、分割样品检测计划、定性计划、已知值计划、部分过程计划等六种类型。认可机构、法定机构和其他组织在检测领域应用能力验证时,通常采用实验室间检测计划。步骤是:
1
能力验证方案设计
2
样品的制备
3
能力验证的运作
4
能力验证数据的统计处理
5
能力验证结果报告

⑹ 计量管理系统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