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屑地“普通”,是很多人到不了的彼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内卷或躺平,

普通人生是否无味 。


大部分人的生活很普通,甚至是情节雷同,早年求学,工作挣钱,适龄成家,然后为孩子或日子奔忙。


于是有的人“内卷”,想要在人潮挤到浪尖,有的人“躺平”,只愿遵从自己的内心,归根结底,大家都不甘心成为一个普通人。


感情中,希望被偏爱;生活中,不愿随波逐流;总认为平凡即平庸,不屑成为普通的人。



而他们,

却渴望“普通” 。


生活中也可能充满变故,谁都意料不到人生会在哪里突然拐弯,对于顾夏(化名)而言,一切都在16岁的夏天变了样。


她在学校体检中被确诊为乙肝小三阳,因家人轻信民间偏方,非但没起到治疗作用,还给这个年轻女孩的腕上留下了一处永久的疤痕。



人生跌跌撞撞地走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顾夏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男友家人得知她的病情后,强烈反对这桩婚事,也让她更确信自己的婚恋之路将注定无法“普通”。



2008年,迫于父母的催婚压力,顾夏步入了第一段婚姻,并在婚后迅速怀孕了。为了减少孩子在生产过程中感染的风险,她毅然选择剖腹产。



不幸的是,限于当时当地的医疗卫生水平,孩子还是在11个月时确诊感染了乙肝, 随之而来的是婆婆和丈夫无尽的冷眼。大多数时候,婆婆连孩子都不让顾夏抱。 或许因为乙肝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创伤实在太深,顾夏最终选择和丈夫离婚。



顾夏的故事来自近日上线的微电影《成全他们的普通之事》,这部由中国新闻周刊摄制、吉利德科学支持的影片向我们展现了一群渴望“普通”的人。他们是慢性乙肝、丙肝患者,也是我们国家千千万万乙肝、丙肝患者的缩影,片中有不少情节令我印象深刻,而这些故事可能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社会 的“不了解”,

正在造成二次伤害 。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在新冠之后流传甚广,除了疾病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我们往往忽略, 社会 上隐形的歧视正在造成二次伤害。



当我们在讨论一些公司要不要取消大小周的时候,小邻(化名)在纠结的是,这次入职体检会不会又要查乙肝,毕竟上一份工作,因为体检报告被随意摆放,小邻患有乙肝的事情被“公之于众”。



同事与她刻意保持着距离,不再一起吃饭;上司也提出让她调岗到较为边缘的岗位。



事实上,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正常的学习、生活接触不会传播乙肝、丙肝病毒。


不仅如此,近些年来,乙肝、丙肝的防治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乙肝已经可以有效预防和临床控制,丙肝更是可实现病毒学治愈。 随着我国医保政策不断完善,创新的抗病毒药物已经被纳入医保,都为守护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普通”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遗憾的是,由于乙肝、丙肝早期阶段症状轻微,甚至完全没有症状,很多感染者都未能主动筛查,或即使发现感染也未能积极治疗,以至于发展到了肝硬化、肝癌的阶段,影片中另一位主角老岳的经历便是一个缩影。因此,对于乙肝和丙肝疾病,应当积极检测,早诊断、早治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另一方面,乙肝和丙肝在国内的公众认知依旧存在不足,这也是许多患者不敢公开检测、公开治疗的原因。 用片中老岳的话来说就是,“因为乙肝,在婚恋、就业上受歧视的人太多了。”正因如此,他发起了患者互助群,希望能用自身的经历来帮助更多的人。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但我们可以做有温度的普通人 。


对于患者来说,积极治疗是他们实现成为“普通人”愿望的必然选择,而愿望的实现,则离不开 社会 各界的理解与成全。


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主动了解乙肝、丙肝的疾病知识,传递科学的治疗信息是第一步,鼓励支持身边的患者积极治疗,接纳并帮助他们同样意义非凡。


这也是微电影《成全他们的普通之事》的初衷,本片由吉利德科学支持。作为抗病毒领域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吉利德科学深耕于“突破不可能”,为患者提供革新和简化的治疗方案。从实现丙肝的病毒学治愈、到慢乙肝创新药物的研发以及持续对治愈的 探索 ,吉利德一直走在病毒性肝炎领域药物革新的前沿。这家公司2017年正式进入中国,除了快速引入创新药物、通过医保准入提高可及性之外,公司还承诺以实际行动助力提高公众 健康 水平。


片子最后,我们看到影片的主人公们,

都在努力地做好一个普通人,

认真地规划未来。


因为他们相信,

过去虽有坎坷,但希望仍在,

他们也相信,说出自己的故事,

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

而遇到理解,是人生中最治愈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