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宝宝逆反期,家长可以这样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6
在楼下遇到了宝宝和他奶奶,正和奶奶闹着,一看到我和他打招呼,索性大哭起来。奶奶说,这小孩长大了,一点儿不听话,动不动就哭闹。这不,刚带他下楼去玩,走到一个坡上,他上上下下地跑好几趟,我怕他摔跤,拉他过来,他就哭起来没完。他妈还说是到了叛逆期,哪有这么早的叛逆期?要这样下去,等到他上中学,那还得了吗?宝宝听了奶奶的话,一边哭,一边去打奶奶,奶奶愁得唉声叹气。

一般人都知道青春期有叛逆期。其实,孩子是要经历三次叛逆期的。第一次是2-3岁,被称为“宝宝叛逆期”,其特征是你越不让我干的事情我偏要干;第二次是7-9岁,被称为“儿童叛逆期”,其特征是特别具有破坏性,民间素有“七八九,嫌死狗”之说,说狗见了他们都嫌他们烦;第三次是12-18岁,就是众所周知的“青春期叛逆期”,其特点是情绪波动大,甚至喜怒无常。

2-3岁,孩子已经完成了从爬行到直立的过程,他们会说话了,会走路了,能跑会跳了,可以自己吃饭了,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了,也发现了原来“妈妈是妈妈、我是我”,在妈妈和我之外,是一个更大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好多新奇的事情,激发着孩子去 探索 。

然而,家长如何能放心让他去 探索 这个到处充满危险的世界?于是,一个要去,一个不让去,就形成了矛盾冲突。

“宝宝叛逆期”如何度过,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它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发展,“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啊!

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允许孩子去尝试。

所谓的叛逆期,说白了,就是孩子不像以前那样乖巧了听话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做了,他们最喜欢问“这是啥?”“为什么?”

有一次,我在商店门口看到几个两岁左右的孩子在玩,奶奶们在旁边张着手臂保护着,我让她们不要紧张,告诉孩子们当心摔着就好了。结果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心翼翼的,不允许自己有危险。就连那个最莽撞的孩子,因为没有了奶奶的保护,动作也慢了下来。

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他们的各种能力都潜伏在他们的身体里,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激发出来。孩子愿意爬高,一定是从低到高去爬;孩子愿意从高处跳下来,他一定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才跳。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孩子会用心体会在玩耍时用的力度和各种体验,循序渐进地来。

第二,教会孩子认识情绪。

两三岁的孩子虽然会说话了,但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有限的,当孩子表达的不

能被家长理解,或者孩子表达不出来时,孩子就会用哭闹、摔打东西来发泄,家长要能够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表达出来:“宝宝刚才生气(愤怒/委屈/难过等)了,所以宝宝哭了。”“宝宝为什么生气(愤怒/委屈/难过等)呢?”“以后宝宝生气(愤怒/委屈/难过等)的时候不哭,告诉我可以吗?”

孩子对情绪的认知越早,越清晰,越会表达,孩子越能掌控自己的情绪 情感 ,以后的人际关系就好越好。

第三、不理睬的态度值得提倡。

很多宝宝都存在着情绪一上来就不能控制的现象,大哭大闹,甚至躺地上打滚。宝宝这种行为是有原因的,一是家长疼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哭,不管多不合理的要求,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妥协了。二是家长不能坚持原则,经常自己制定的规则自己又打破了。

家长在孩子哭闹时要绷得住,告诉孩子是没有用的。这样的情况反复几次,孩子知道无论怎么闹都达不到目标时,也就明白什么样的要求是合理的,可以提;什么样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就不提,不再胡搅蛮缠了。

第四,引导孩子去交朋友,放手让他们自己玩。

2-3岁的孩子喜欢尝试,是其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以后的 社会 化做准备的,家长千万不要阻止,而是引导孩子去交朋友,和小朋友一起 探索 。当孩子的内在需求得到满足后,孩子就不会那么叛逆了。

在这方面,家长需要克服的是自己的心理需求,不要怕孩子磕着碰着,弄脏了弄坏了,甚至小朋友间的争执、打架,也不要过多地干涉,既不要护孩子,也不要呵斥孩子,而是静观其变,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会妥协,会妥协的孩子,更容易被同伴接受。

第五、放低自己,不评判孩子。

孩子只有2、3岁,能力有限,其行为的危险性也有限,家长在保证电器、热水、利器等物品远离孩子的前提下,告知孩子有危险,怎么防范危险,然后放手,切不可对孩子讲大道理,或者大发脾气,说孩子不听话、不是好孩子等话,除了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也是一种负面的催眠,使孩子在潜意识里接受自己是不听话的孩子,从而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

家长日常要多说这些话:这个想法不错;还有更好地办法吗?你可以去试试,反正有我呢!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