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过年吃的零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3-21

每个90后的家里,都有一只过年才请出来的果盘

果盘里装的,都是90后记忆里满满当当的年味!那黏牙却幸福感爆棚的牛皮糖、甜到必须要配茶的各种油炸面点、连淀粉糖纸都要含进嘴里的大白兔……

从瓜子到核桃,从牛皮糖到牛轧糖,带你找回小时候过年的味道!

1 旺旺大礼包

旺旺大礼包,图源水印

小时候,只要看到家里摆上十几袋旺旺大礼包,就知道快要过年啦!

一个旺旺大礼包,简直是童年的百宝箱,每次都要为先吃什么思考半天:是先吃酥酥脆脆的仙贝,是挨个啃雪饼上的「雪」,还是先嘬一点甜到齁的炼乳呢?

每年都上少儿频道的三年二班李子明同学,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2 瑞士糖

▲ 瑞士糖

90后的童年,恰好赶上了嘴上最甜蜜的时期,能吃到很多种外国糖果。

瑞士糖,做到了奶味和水果味的完美融合,一直吃也不会腻。而且,颜值在童年所有糖果里都能排上第一位!

但是谁能想到,陪了人们一整个童年的瑞士糖,其实是美国佬想出来的噱头呢?

3 大白兔奶糖

▲ 大白兔奶糖

大白兔奶糖是上海人的骄傲。

1959年,大白兔甚至成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产品!难怪童年置办年货时,逛来逛去到最后,总是印着兔子的大白兔奶糖战胜了印着红绿色公鸡的喔喔奶糖。

关于大白兔还有一个黑暗的记忆:童年换牙期一半的牙,都是在吃奶糖的时候黏下来的。

4 牛皮糖

▲ 牛皮糖

小时候一直以吃牛皮糖为骄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能吃皮带,我小时候也能吃牛皮这种边角料,那可不站在同一高度了么?

小时候过年的果盘里,沾满芝麻的牛皮糖没有包装,是随着坚果一类散卖的。不用放很多,Q弹带劲,几块就行,足够吃半天。

5 徐福记

本来徐福记名字取得就喜庆、长的红红绿绿,还找了个更加欢乐的代言人——曾志伟。看到徐福记的广告,就有种过年的感觉。

徐福记擅长做各种口味的传统酥心糖、沙琪玛,甜甜腻腻的才好吃。

6 牛轧糖

在90后心里,牛轧糖有且只有一种:那种蓝白色糖纸包着、印着「花生牛轧」字样的。

小时候觉得花生牛轧糖简直是异端。论奶味,比不过大白兔;论口感,又比不过水果硬糖。

但现在一看到蓝白色的复古包装,就能立马回想起有点黏牙有点甜的味道。虽然不一定是最好吃,却同样怀念。

7 果冻

小时候还有爱心果冻,现在也不常见了。

90后童年吃到的果冻,当然不是现在的喜之郎这样的大牌子。

那种最古老、原始的小果冻全是用香精和色素合成的,底下还有白色的不知道什么做的小粒粒,吃到最后还舍不得,要一粒一粒吃完。

8 江米条

▲ 江米条

江米条,曾经爷爷奶奶们年前去镇里必须拎回一大袋的年货。

它用农村冬天最常见的糯米做,糯米团炸完裹一层糖,糖化了就变成厚厚硬硬的糖衣。咬一口甜腻的油香,里面却是酥酥脆脆的口感。

一根江米条吃完了之后,舔舔沾到手指上的糖霜才是最甜蜜的事!

9 云片糕

江浙一带流行的云片糕用那种艳到刺眼的红纸包着,只有客人来了才会打开。

到亲戚家坐着,必须学着大人一样捧一杯茶。先吃几片清凉不腻的云片糕,再就一口茶——云片糕什么都好,唯一缺点就是吃多了口干。

云片糕曾经是过年喜事的必备糕点,现在却已经很少见了。

10 猪油糕

▲ 猪油糕

小时候味觉不甚丰富,一块猪油糕就能给味觉带来丰腴的体验。

猪油糕分甜、咸两种,甜的里面有松子、瓜子仁、红枣、红绿丝;咸的有香葱、椒盐之类。趁热是最好吃的,后来一般吃到的都是油纸包装好的。

类似猪油糕的很多糕点都已经做不出来了,因为老师傅老了,年轻学徒跟不上。90后或许是最后一代能享受到一些传统糕点的人了。

11 炮米通

小时候,偶尔能听见「拿米兑米通了喂」这样的吆喝声。那些每年都来走村串巷的手艺人一到村里,就是最受欢迎的存在。

炮米通是一种膨化食品,原理应该类似爆米花,不过是用大米做成的。味道淡淡的,但就是能让人停不下来。现在还常常去超市买类似炮米通的米棒,拿来当下午小吃再适合不过了。

12 蜜枣

▲ 蜜枣

蜜枣是爷爷奶奶们最爱的春节零食。

就算是吃惯了糖的小孩,也会被这甜味吸引。在正月里馋嘴的时候,看到那装金丝蜜枣的透明塑料罐子,是无论如何也是要偷偷拧开盖子拿一两颗握在手里吃的。

自从老一辈们走了,我就再也没有吃到过金丝蜜枣了。

13 蛋散、油角、糖环

蛋散、油角、糖环……广东人懂吃爱吃,就连过年的油炸面点也颇为丰富。没办法,为了好意头嘛!

广东人重视宗族,小时候在村里召集一大家子成员做这些。一家老少开粉、搅粉、下油锅……小孩总会把面团弄出各种奇特的造型,那种欢声笑语的场面就是广东人小时候最热闹的家庭记忆了。

14 猫耳朵

▲ 猫耳朵

油炸猫耳朵这个名字是后来才知道的,要是小时候知道起这么个名字,打死也不会吃了。

其实猫耳朵也是一种油炸面点,只是外形比较像猫耳朵而已,有很多种口味,辣的甜的咸的,吃了就停不下来。

15 柿饼

放柿饼的柜子是外公外婆才知道的。过年老人们从柜子里拿出来晒得扁扁的柿饼,分给家里每个小孩,一人一个,就很足够了。

柿饼精华的地方,就是中间的八块透明的、QQ弹弹、有韧性的果肉,想起来,那感觉堪比西瓜最中间的一口呀。

16 龙虾片

▲ 龙虾片

龙虾片就是90后童年的薯片。虽然一点虾味也没有,但吃起来酥酥脆脆的口感才是最重要的。

小时候永远也不知道花花绿绿的龙虾片到底有多少种形状,每次吃一个都要研究半天,一个接一个。所以每次都来不及上热菜,一盘龙虾片就会被小孩子们瓜分完毕。

17 麻花

▲ 麻花

天津有大麻花、山西稷山有油酥麻花、苏杭有小麻花、宁波有海苔麻花……每个人童年都有自己的麻花味吧?

而浙中一带种甘蔗,流行「红糖麻花」。把滚烫的糖浆浇在油炸后的麻花条上,趁着还没冷却完就拿起来,甜到心底还能拔丝呢!

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口小口咬,不然酥脆的麻花再解腻,都没办法缓解黏在牙齿上的红糖。

18 红薯干

红薯产量高,以前农村每家每户基本都会种红薯。到了秋天丰收,红薯即可以作为主食的补充,也能晒成干成为最好的零食。

最好吃的红薯干,一定要晒到外皮韧,里面却还是软的。这样咬起来不费劲,吃起来口感也最好。

现在包装好的红薯干?那可往后稍稍吧。

19 酥炸麻叶

▲ 酥炸麻叶

酥炸麻叶,因为外形像叶子,上面又布满了芝麻,所以被叫做「麻叶」。

酥炸麻叶有甜咸两种口味。芝麻喷香,炸得微微焦黄、起泡的麻叶又很酥脆、容易下口,轻易就掳获了大半个中国的胃。在湖北、安徽、重庆及广大北方地区,酥炸麻叶都是最受欢迎的油炸面点之一。

20 冻米糖

冻米糖是浙、闽、赣等南方地区流行的经典小吃,有「江南小切」的名号。

它带着江南的精致风格,却又不像传统的苏式点心。种类极其丰富,味道分明,松、脆、甜、香;色彩鲜明,交错着米花的白、花生的红、芝麻的黑,自然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点心。

新年待客时,冻米糖是最好的茶歇。甜蜜的冻米糖让拜年、待客都显得不那么单调。

21 大京果

清朝时,那些需要进贡给皇族的地方果品在当地就被称为京果。后来流行开来,在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苏都作为传统春节待客的茶点。

质量好的京果,形似花生,只剩个「酥」字,一捏就碎。如果配一口茶,那碎渣在嘴里立马就化成一抹甜味了。

22 酥京果

酥京果,京果家族里颜值最高的一种了。粗粗看起来不和雪媚娘差不多么!

以前称斤卖的酥京果,一斤能有一大袋。咬开中间酥酥的脆皮层,里面呈金色蜂窝孔状,又甜又酥,一口一个怎么也吃不腻,末了还要舔舔手上的糖霜。

23 糖油果子

▲ 糖油果子

在成都,过年观灯的习俗一直都有。随着灯会聚集的,还有糖油果子摊。

孩子们把摊位层层包围,等待糖油果子是冬天最幸福的事。糖油果子一个个圆润饱满、透着棕红色,再撒上喷香的白芝麻,用竹签串成一串,拿在手上都很好看。

赏灯的时候,咬上一口用糯米炸成的糖油果子,外酥内软,还有焦糖的香甜味,能甜蜜到心里去。

24 芝麻糖

▲ 芝麻糖

芝麻糖杆也是小时候春节最常见的糕点。

临近过年,总有背根扁担挑两个货篮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扒开盖子一看,哇,麦芽糖、冻米糖、各种各样的糖制品都有!

最耐吃的是芝麻糖。中间是中空的,外边沾了满满一层芝麻,咬一口脆得直接就「咔嘣」碎在嘴里。

25 蜜三刀

▲ 蜜三刀

山东青州的「蜜三刀」是当地特产糕点八大样之一,据说得名自苏东坡。苏东坡也是看到蜜三刀上三道浅浅的刀痕,随口一说,结果还挺形象生动,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正宗的蜜三刀要用饴糖挂浆,掰开的时候还会拉出糖丝。

26 芝麻酥糖

▲ 芝麻酥糖

带个「酥」字,一看就是曾风靡江南地区的美食了。

相比普通的糖,酥糖层次更加丰富,更能让人记挂到现在。小时候,用油纸包着的一大块芝麻酥糖,手里捏着一块就能吃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