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论学校特色建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2
  [摘 要] 加强学校效能建设,打造学校特色是建设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提高办学效益,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阐述了学校特色的特征,影响学校特色形成的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学校特色;建设;学校效能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5-0053-06
  
  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绝大多数中小学发展方式的相似性和发展内容的统一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校只能有一个模式,千校一面,无所作为。在学校效能建设过程中,在不同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不同的学校教育生态和办学实践常常会形成各学校不同的办学状况。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鲜明的办学风格,就是学校特色。
  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学校效能建设,打造学校特色是建设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提高办学效益,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之路。
  以人为本、个性化发展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追求。以生态原则为基础,创建学校特色,可以为师生进步、学校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教育是一种服务,有竞争才有服务;有激烈的竞争,才有优质的服务。教育的竞争主要还来自于社会对优质教育的强烈要求。打造学校特色,对内可以凝聚人心,提高斗志,明确方向,挖掘出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巨大潜能,扩展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对外可以为社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主动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学校要获得可持续发展,获得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没有特色显然是难以为继的。因此,在学校效能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常常以点突破,点面结合,走出了“合格―规范―特色―品牌”的发展之路。
  
  一、学校特色的特征
  
  学校特色是学校积极的教育价值观念的体现,是在办学者主体努力追求之下,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优于其他方面,甚至超越其他学校并为社会所公认的独特品质。学校特色的创造是学校思想观念更新、资源重新组织和运用的过程,也是学校多方面有效行为及其活动的结果。它常常是经过学校内部一场场革新,把学校效能建设推向一个个新水平,影响和推动学校的工作向着一定的目标和自主发展的方向前进。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优势不断提炼,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扬弃而成的,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独特性。一所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它既可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也可表现为“人多我少,人优我精”。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一定时期某些方面独特风貌的体现,是学校个性的张扬。在一定程度上,它具有不可替代性。
  第二,广泛性。学校特色在内容和形式、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广泛延伸的特点。一般来说,在内容上,大体涉及四方面:一是学校在思想观念、价值规范、办学定位上的独特性或个性化;二是学校在制度、模式、结构等管理方式上的独特性或个性化;三是在教育教学和学习的具体行为方面的独特性或个性化;四是学校在物质环境、校园建设等方面的独特性或个性化。
  在学校效能建设过程中,常常通过一项项具体工作不断地综合、深入地推进,最终形成个性风貌。在微观建设层面上,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项目涉及学校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劳技教育等领域的各个方面,表现形式相当广泛,有的学校是德育特色,有的学校是教学特色,有的学校是计算机教育特色,有的学校是艺术教育特色,有的学校是体育特色……
  除此之外,学校特色具有社会认同的广泛性,即学校所选择的特色项目一般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在兄弟学校间经常被提及与引用;经常被上级领导部门关注与表扬;家长、社区满意与认可;新闻媒体常有报道等。
  第三,领先性。学校选择的发展项目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该发展项目优于其他项目和其他学校。一句话,特色是一种“领先”状态。
  第四,相对稳定性。学校特色是学校的优势,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项目长期保持和发展,标志着学校某些教育个性的定型和成熟。然而,稳定又并非绝对不变,创学校特色不仅是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工作过程,还是不断继承发展,改造调整,自立自强的结果,体现的是学校在办学理念和主观追求上的完美统一。
  特别指出的是,“学校特色”不同于“特色学校”。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色彩和风格,是“我”优于“他人”的反映,既可能是某一方面具有特点或处于“领先”状态,也可能是学校的若干不同方面的强项或优势。“特色学校”至少有以下两个特征:(1)特色学校是学校整体改革创新的产物,特色应该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校群体共同追求的,努力形成一套全面的、整体的、综合的学校文化模式;(2)高办学水平及高质量层次。即“特色学校”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高级阶段,全面优质、个性突出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名优校才能称为“特色学校”。“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二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学校特色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校特色是效能建设的结果,是学校硬件建设与学校软件建设的有机合成。影响学校特色形成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部分。内部因素包括学校办学思想、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管理机制、办学条件、文化积淀等方面。外部因素是指学校所处外部环境,包括教育政策和法规、地域文化传统、社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
  
  (一)内部因素
  1.学校办学思想
  学校办学思想是办学者对学校发展所进行的哲学层面的宏观思考。学校特色首先体现在指导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上。学校办学者秉持一定的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在研究环境变化,审视学校历史,预见学校未来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与定位,最终将着眼点落在全体学生全面、多元和有差异的发展上,着眼于教师和学校的个性发展上。因此,学校办学思想大体上包含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定位和育人理念等方面。
  学校办学宗旨是学校对社会赋予自己的基本使命和基本功能的理解或所秉持的教育价值取向。在我国,坚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学校办学的基本宗旨,也是学校办学所坚持的基本方向。虽然这是基本的,但由于每个办学者和学校主客观条件的差异,学校的办学宗旨也会呈现出多种景象。目前,学校办学宗旨可以粗略地归纳出以下几种取向:(1)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2)以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为取向;(3)以应付、维持为取向,保证学校不出“乱子”;(4)以功利为取向,追求轰动效应,获得个人政绩。
  学校办学定位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现状,对所服务范围和自身能力所处的结构、层次的基本判断,它包括对自身优势和不足的确定。学校发展可以粗略分为三种水平(图2)。初级水平,“安全+合格”,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正常,相关管理指标符合基本的安全要求;中级水平,“规范+特色”,即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比较规范,并且形成了自己学校的一些特色项目;高级水平,“模范+品牌”,即学校各个方面都成为其他学校的示范,并且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品牌”。学校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时应该找准自己所处的发展水平层次。
     学校办学目标是学校一段时间内所要实现或奋力争取的预期结果,就是指为实现办学思想而设定的具体的事实取向,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育人理念是指学校通过教育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或者更进一步说,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有特色的人。
  2.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主要指学校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安排,如男女比例、年龄梯度、专业比例、知识能力结构、知名骨干教师比例等。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关键。
  3.学生素质
  学生素质是办学的起点和办学成果的最终体现。学生成长特色也是学校特色的一面镜子。
  4.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指规范、引导、激励学校组织发展的一种运行方式,即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制约和作用的方式。富有特色的学校,其组织结构、工作作风、决策过程、评估监督、分配激励、后勤保障等既有科学性,又有个性。
  5.校园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历史传统经过沉积所凝结的精华,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学校精神,常常表现为教风、学风、班风、校风。深入人心的校训也是其表现。这种精神和文化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创新之源;是学校长期办学经验的积淀,办学优势的弘扬和办学个性的彰显。
  
  (二)外部因素
  1.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
  依法治校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是学校创建特色的必要保证。
  2.学校办学自主权
  办学自主权是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独立地位和权力。创建特色学校一方面要转变政府教育管理的职能,实行宏观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学校责、权、利相统一的自主办学机制,使得学校能够根据国家法律和社会需要,独立地进行决策和开展各项工作。这是校长领导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保证。
  3.区域环境和地域文化
  区域环境和地域文化在情感上与心理上有相对一致性,富有特色的学校一般会融入社区环境和地域文化的特征,汲取社区和地域合理文化的内涵和教育资源来生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三)学校硬件建设
  学校硬件主要指供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设备和设施等,特别是学校的建筑物。影响学校硬件的主要因素如下。
  1.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现代学校完成教育教学使命所必须的师生生活及学习的室外活动场所。其一般要求有合理的生均面积、体育用地、建筑用地容积率、校园用地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符合教育性的布置和装饰。在合理而个性化理念设计下,有效地利用学校空间环境,使师生获得学校最佳的教育感染。
  2.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
  学校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是指满足相应学校规模所需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室)、阶梯教室、风雨操场(体育馆)、宿舍、食堂等建筑。设计和建设学校基础设施时,在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以及人本关怀内容(学校各类设施应兼顾残疾学生的使用和安全,实现无障碍),并且将学校特色办学思想融入其中。
  3.教育、教学、办公设备
  学校教育教学及办公设备配置应当以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满足学校教学的基本需求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课余活动的实际需要,考虑教育教学设备的功能、特点及更新周期,注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充分运用,注意学校建筑设施的特点和利用效率等因素,特别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合理配备常规通用教学设备、学科专用教学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学校办公设备。
  学校硬件的建设,虽然是物理性操作,但可以融入办学者的办学思想、管理理念和教育情怀,从中可以体现学校的特色,因此,学校硬件建设也被视为学校特色的特征,对一所学校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学校硬件建设也是外在教育形象和内在教育空间的统一,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教育理念变化可以引发教育空间的改变,进而影响学校硬件的设计与建设;反之,学校的硬件会限制教育空间的开放与封闭,由此也会引发教育理念的更新,因为不同的空间可能会影响不同教学组织方式的选择。
  应该指出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硬件配置是政府的责任。硬件本身无特色可言,然而,“经营”产生“特色”。特色一般都需要一定的硬件来支撑,这是唯物论的一般原理。在一定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指导下,经营、设计这些硬件,使之产生特色,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这是校长的责任。
  
  三、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策略
  
  学校效能建设是肥沃的土壤,学校特色是艳丽的花朵。学校特色作为学校效能建设的产物,有力地推动、丰富和完善着学校效能建设。学校特色建设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校长特色办学思想
  校长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创新的主要设计者。一所学校能否充分挖掘学校固有的潜能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关键取决于校长是否具有“创建”的愿望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而这又首先表现在校长的教育观念上,因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创建学校特色要求校长要有新观点、新方法、新措施;要求校长要通过自己的指导和协调让教师的智慧、热情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让学生的天赋、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要求校长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人和事,真正尊重支持教师、学生的首创精神,并及时提升和固化下来。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往往会凝聚一大批有作为的教职员工,使他们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找到工作乐趣,并且有所作为,有所创造,形成特色。总之,建设学校特色,首先要有“特色校长”,校长挂帅,特色建设才能走得更快。
  
  (二)挖掘硬件潜能,奠定学校特色基础
  学校特色建设,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学校硬件建设进行相应的设计,实现环境育人功能。当前,学校教育设备设施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现代,然而使学校硬件建设具有更高审美意义,突显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并使其成为自己学校特征的标志,成为许多学校追求特色的神妙之笔。其一般要求:一是校园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将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当地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和学校个性发展要求。学校建设应与自然协调,创建有利于学生观察和体验自然的教育环境,形成学校特色。二是校区规划应功能齐全,布局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以达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整体协调。有关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及绿化用地等,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同时体现个性化的品格。三是校园规划设计应当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交往,确保师生安全为宗旨,最大限度地提供较为宽裕、蕴涵教育性的活动空间。有特色的学校甚至在其色调的搭配、标志物的建设上都体现其学校个性化的元素。四是学校设施的规划设计应当考虑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的需要,体现学校主人的胸怀,促进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当前,学校硬件建设的核心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崇尚自然和绿色生态,摒弃单调划一的“工厂模式化”,建设节约型、友好型、学习型的个性化空间已成为一种趋势。学校硬件建设的特色意义在于营造师生生活、学习、安全、健康的乐园,从而为促进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三)从实际出发,策划学校特色建设项目
  教育策划理论指出,学校品牌建设应当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通过对学校优势项目的系统的研究、分析和论证,预演方案,寻找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实现动态控制创建学校特色的全过程。学校要打破常规,建立“特区”,给特色项目执行者以更大的创造和发展的空间。
  1.策划学校特色建设项目要从学校实际出发
  从本校实际出发进行客观分析,通过分析,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优势项目,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优势项目的确认,不仅仅取决于校长或教师的专长和愿望,还需要考虑各种客观条件,诸如本校的基础、条件、传统、生源状况和教师素质等。超越现实,项目缺乏生命力,学校也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
  2.策划学校特色建设项目要从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
  近年来,国家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应从这个实际出发选择特色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校效能。学校在制度、模式、结构等管理方式上的科学化、个性化,将有利于规范、引导、激励学校工作,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和内部管理。
  3.策划学校特色建设项目要从公众需求出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众对教育的需求体现出优质化、个性化取向,挑战和机遇同在,实现特色就是创优的过程,就是给社会公众提供优质、个性的教育服务的过程。
  每一所学校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项目资源,资源散布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当中,散布于学校所处的环境中,关键是学校如何从实际出发发现、挖掘、组织和运用这些资源。
  
  (四)铸造学校教育品牌,凝练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教育品牌借用的是经济学概念。品牌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产品质量、企业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学校教育品牌与企业品牌有着不同的属性,学校教育品牌建设始终是指向人才培养而不是经济利益。一个优秀的教育品牌本身就是学校特色资源的聚集,因为特色是品牌的具体体现。学校教育品牌是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学校传统以及学校品位的集中体现,是学校长期形成的人文精神、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积淀。校园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优秀校园文化积淀越丰富、越深厚、越有底蕴,学校的个性就越鲜明,教育品牌就越容易形成。这种品牌效应,会对周边学校的发展产生冲击和拉动。
  凝炼校园文化,铸成学校教育品牌,通过先进、独特项目的推进,逐渐向学校工作各个方面持续扩散,经过不断深化和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实践层次、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应。“优势项目―学校特色―学校品牌”是其建设的一般过程。
  
  (五)培育团队特长,建设特色教师队伍
  学校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特色,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要使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必须做到教有所长。创建学校特色没有一批富有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师是难以实现的。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指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是他们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这是创建学校特色的真正财富。
  培养富有特色的教师:一要提高基本素养,培养合格教师;二要创造各种条件,培养有特色的教师。为此,学校首先要了解教师特长,大胆使用;其次对初显特长的教师要热心扶持,培育特色;最后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科研,形成教师个人和学科集体独特的方法和风格。
  
  (六)深化课程改革,形成教育教学特色模式
  教育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应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特色建设。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式:首先,结合课程改革,建立与特色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以传授书本知识为唯一内容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构建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行的课程模式,形成课程特色。其次,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再次,加强班级建设,使之成为团结向上、锐意进取的学习集体,成为学生成才的沃土。最后,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开设社会实践课,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变社会环境影响为环境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增强学校特色创建动力
  加强教育科研,正确分析学校的实际办学基础,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增强创建学校特色的动力。学校应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及科研规划,并有一系列实施措施,保证创办特色学校思路策略的整体性。开展教育科研,研究和探索学校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按教育规律办事,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
  学校发展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从实践意义上说,差异正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点”。学校特色建设要紧紧抓住这个基点,根据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教育资源结构分布的特点,充分依托学校自身优势资源,寻找建设的突破点和生长点。从软件建设上看,当前打造学校特色的“着力点”如图3所示。
  应该指出的是,学校特色的内涵在办学实践中还要进一步拓展,在时间上要经得住考验。学校特色的欣赏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它追求的是学校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东西,因此,学校特色的打造靠的是点滴积累,靠的是自主创造和追求,而不是模仿、解释,成为别人的附加。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否则,学校特色建设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从而失去存在的价值。任何哗众取宠,为特色而特色的形式主义做法,都是要力戒的。
  
  参考文献
  [1]孙孔懿.学校特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郭继东.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辨析─学校创建特色研究中概念界定的再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0(11).
  [3]刘居富,肖斌衡.现代学校管理研究[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4]王剑荣,沈洪昌.特色学校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3(8).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