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性定者,不因得志或失意的人生境遇所沉沦,后福绵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古语有云: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比喻一个人如果心里平静茅屋也能住得安稳,性情安定菜根也能吃得香。无论功业沉浮,富贵与贫贱,依然保持心静性定,不为外物所移,不为环境所牵动,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

然而,人往往得志时易满,富贵时易骄,为自己惹来危险而不自知。

《道德经》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则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深知人性,因此,他规劝世人把持而使之盈满,不如适可而止。捶打而使之更锋利,不能保持长远。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守住。富贵骄横,只会留下祸根。

一个人得志时,骄傲自满,自我膨胀, 咄咄逼人,不懂得谦虚礼让,就是“持盈”,满了还要更满,以致于溢出来。别人看你,已经权势滔天,锋芒毕露了,自己却还不懂得收敛,迟早会引起别人的不满。

本来也已经很富贵,却做一个守财奴,不舍得用,不舍得使其流通,还霸道横行,不懂得低调示人,早晚都会招来祸患。

因富贵骄横而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灾祸的,现代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新闻上很多类似的报道,开着豪车出行不遵守交通规则,被罚款还嚣张蛮横,叫嚣自己丈夫是公安局的,爸爸是谁谁,最后被人拍照媒体公开了,又澄清之类的。

得志时,骄傲自满,富贵时,霸道横行,做不到心静性定,因有所得而失其本性,变得浮躁轻浮,就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也会祸害子孙。

人失意时易灰心丧气,贫贱时易失去志气,自怨自艾。

《菜根谭》有言:“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仕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其哉!

贫穷的人家要经常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穷人的女儿要把头梳得整整齐齐,虽然没有艳丽奢华的陈设和美丽的装饰,却有一种自然朴实的风雅。有才之君子,怎能一遇穷困忧愁或者际遇不佳、受到冷落,就自暴自弃呢?

即使是过得清贫,也不要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把生活过得乱七八糟。而是将这看成是磨砺心智的过程,在当前的物质基础上,追求最好的生活,享受此刻独有的清闲与温情,安贫乐道。

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清闲之余,默默努力,精进自己的能力,沉潜蓄势。

古语有云:“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潜伏得越久的鸟,会飞得越高;花朵盛开得越早,凋谢得越快。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免去怀才不遇的忧愁,可以消除急躁求近的念头。

古往今来,诸葛亮是潜伏得最久的人物之一,整整在隆中隐居潜伏了27年。果然,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以后。在诸葛亮的辅助之下,刘备就联合东吴孙权于著名的赤壁之战大败曹军,从此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

正是因为有智慧,诸葛亮才能深得刘备的信任,并在其死后,被委以重任,继续辅助刘婵治理天下,最终于54岁时病逝。

历史 上辅助君王,能够历经两任,还不被猜忌被杀,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名,这样的名臣寥寥无几。诸葛亮可以说是沉潜蓄势、厚积薄发的代表人物。

失意时,灰心丧气,贫贱时,毫无斗志,是很多人的常态,而这正是心不静、性不定的体现。如果一个人心静性定,失意时,就不会灰心丧气,贫贱时也不会毫无斗志,而是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智,悄悄地蓄积力量。

心静性定者,是难得的心性。心静性定之人,得志时,懂得人生无常,居安思危;失意时,不灰心丧气,自强不息;富贵时,履满深思,谦虚谨慎;贫贱时,安贫乐道,不坠青云之志。

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不刻意强求的超然脱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