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作为原则,事实与法律发生冲突时怎么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对于事实和法律发生冲突的话,要找相关的事实条文,从而找到一个适应的法律后果,再做出具体的评判。
第2个回答  2022-07-03
如果发生冲突,就需要找到符合事实要件的条文,使事实与法律条文相适应,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法律结果。
第3个回答  2022-07-03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按照法律为准绳的,因为法律的底线是不能违背的,所以说这个情况就只能是以法律为原则进行判决的。
第4个回答  2022-07-03

要明白一点,首先有事实存在,再有相关的法律产生。因此可见,事实先有,法律后有。所以能够说明,事实与法律是有冲突的情况发生的,同时也存在相互不协调的事情。现实判案中,如遇到这类情况,大多以法官对法律条例的理解来运用,这条不通换那条,或改变案由以对应事实,但事实不能改变,事实是本质,是案的重要依据。

事实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因素,只不过是在裁判的过程中,用法律这个尺子来丈量事实这个存在。尺子用错了,事实看错了,那么测量出来的结果就必然导致失实。认为两者发生冲突的情况,是对认定事实错误和适用法律的错误的误解,或者由于枉法裁判的故意而导致。事实不可能与法律相冲突。事实是客观的;法律是认知范畴,是主观的。只有主观认知符合客观事实才是正确认知。

现实生活当中,在我们去法院打官司的时候,法官也会要求我们在举证期间内提供各种证据,之后根据这些证据,再做出分析和判断,再采取相应法律来做出合理的判决。法律的制定,它包括了社会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当有矛盾发生时,针对事实情况,总有一款法律条文会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应该不会出现事实与法律发生矛盾这种现象。

比如说,张三被李四暗中殴打昏迷,无人证、物证、也没有视频监控,其伤也不符合刑事立案标准。在本案中,张三受伤是客观事实,但没有证据能证明张三所受的伤为李四所为,从法律事实上来说,李四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也就是说有客观事实,但无法律事实,法律判案依据是法律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