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求真理”与企业家的使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最近读吴晓波的《大败局》,读到一位非常有特点的企业家--飞龙保健品公司总裁姜伟。他鲜明的特点就是喜欢以自己的经营实践总结经营哲学。但他在感悟这些这里的同时,却犯另一个致命经营错误。当然,他总结的那些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企业界共同的财富。

《淘宝产品十年事》的作者苏杰,也在书中提到,他善于反思和总结经验,他总结的产品理论,填补中国产品理论的空白,对初学者和后来帮助很大。但在实际产品设计运营中,往往有比他更优秀的同事。

与此类似的企业家和产品经理,总给人一种慢半拍的感觉。混得好的叫”万年老二,无冕之王“,混得差的叫”事后诸葛亮“。

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打乒乓球,想好了该如何如何打,一上场就完全忘了,思维僵硬,反应不过来。唱歌,跳舞,都是如此。最终比拼的,并不是思维如何如何,而是临门一脚,临场发挥!

这类问题,可以归结为,总想把世界装进自己的思维里,然后通过思维来创新和应变。但往往思维跟不上外在的变化!

通过向内求宁静的方法,比如“禅修”,“坐忘”,可以提升自己的智慧,跳出思维的局限,乔布斯就是这么干的。

不过本文仍然是通过“向外求真理”的办法,解决这类问题。以及探讨企业家的使命。

稍微引用一下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这两位物理学大师所揭示的哲学意义是“在遵循严格的实验规则,观察者观测到的结果与观察者有关”。通俗的说,就是无论我们多么严格的观察,都只是看到了一个相对的结果。绝对的结果包括了观察者和观察的结果。思维的困境和创新的困境,都在这里,我们始终是观察者,在观察宇宙时,我们无法抛弃自己。

但破局点也在这里,正因为我们始终是观察者,所以我们始终是宇宙的一部分。无论我们是向左观察,还是向右观察,我们都是真理的一部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但真理却是同一个。改造一首小诗来表达我的意思:

              你在家里研究历史,

              写故事的人在网上看到了你。

              历史是你研究的素材,

              你成了别人故事的原型!

那这和企业家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企业家的活动,无论成败,都是一种实践,都是真理的一部分。成功的企业家当然有他成功的道理,但失败的企业家,倘若能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态度面对行业,面对未来,不也是在探索真理吗?君不见,多少创业先驱,倒在还未被大众知晓的黎明。当然,那些重蹈前人覆辙的后辈创业者,需要多读读企业家的历史!

只为赚钱的企业家,只能算一般的老板。向外求真理的企业家,才是有境界的企业家。那真理对企业家具体指的是啥呢?

我觉得是顺应历史和人民的需要,有所担待和有所作为。至于究竟会成为默默无为的先驱,还是初现端倪的奠基人,亦或是大显身手的时代精英,那都是真理的一个又一个发展过程。悠悠岁月,流走的不是时间,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人。

深感目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风气太重,导致各行各业的人各种患得患失和精神紧张焦虑。诚然,成功的前景很美好,失败的代价很大。所以我们一方面需要提倡“内求宁静,外求真理”的企业家精神,另一方面需要做企业家失败的风险规划,让失败的代价不至于那么沉重。企业财务和家庭财务分离,让企业家没有失败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更好的轻装上阵,更好的临场发挥,挥洒自如!

回到文章的开头,企业家的出色体现在悟真后的临场发挥,至于整理和记录,就交给现场的观众,或者事后处理!悟真即是探险家,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