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球的杰出青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事迹报道: 有道是“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手”。此语用来形容吴瑞球先生对于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的贡献是最贴切不过了。大芬油画村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世界著名的商品油画交易中心。追溯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的发展,知名作家温友平先生一语笔者认为颇为中肯,他在《大芬村的崛起——中国油画第一村产业发展之路》一书中这样说:“如果说黄江将行画带入大芬村而成为大芬村的“教父”的话,那么,将行画扩大规模,形成产业化的吴瑞球则无疑是一个“画工英雄”,他接过了黄江的那面油画旗帜,在大芬油画村文化产业的路上昂首挺进。”
  
一、 披荆斩棘,投身油画产业
吴瑞球是个聪明的有心人,他在跟随师傅学习画画的同时,也学会了师傅接单发货的经营方式。凭借着对油画的浓厚兴趣和一颗不安于现状、不断寻求更大发展的雄心,踌躇满志的他于1992年自立门户办起了行画培训班和工厂。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有限的客户难以满足他画厂的销售需求,生意的竞争使他迫切地希望寻找更好的订单来源来维持画厂的正常运转。于是,在1997年吴瑞球来到广州,参加了广交会,成功地掘到了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而且还结识了不少外商。 通过广交会,吴瑞球充分地感觉到了广交会对于一个油画出口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寻找客商的地方。因此,他充分利用好广交会这个平台,他使每年的广交会都成为公司宣传和推广的一个重要平台。正是在吴瑞球的带动下,原来在黄江手下的一批弟子,纷纷仿效吴瑞球大胆地走出师门自立门户,自己开画厂、自主接单,自主加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大芬油画村的最初的雏形。可以说从这时起吴瑞球就奠定了他在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的领军人物的扎实基础。通过20多年的努力工作,凭着吃苦耐劳、敢于创新的精神,他为大芬油画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正因为这个原因,他被深圳市龙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优秀会员以及荣获了深圳青年创业奖。
二、与时俱进,谋求美术产业经营模式创新
随着客户的增加,特别是国外大客户的增加,使吴瑞球认识到要想让自己的油画进一步地发展,就必须将规模扩大,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打入国际油画市场。于是,在1994年吴瑞球注册成立了集艺源油画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到此时,吴瑞球才算在大芬村搭起了他经营油画事业的一个重要平台。以此为分界线,以前可以说是处于一种关门做生意的状态,自从成立公司之后他的做生意是打开了门来做,也只有开门做生意才会越做越大。 吴瑞球是一个善于思索的文化产业经营企业家。在他创办画厂和公司的过程中他一直在思考,认识到油画的生产不能一味按以往的传统模式,要扩展经营规模必须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他为自己算了一笔数,按传统的接单画法,一万张画只靠一个人可能要画一两年,这样的效率相对于短短的交货期限是不可行的,那么必须要采取另一种方法。于是,吴瑞球逐渐地在自己的画厂偿试采用流水线作业。在他的画厂里通常可以看见上百人手中的画笔、画刀排成一排加工油画,每人负责一幅画的一部分。这种创新的作画模式,早已被新闻界美其名日“油画生产的流水线”,这种模式已经被大芬油画商所广泛采用。艺源”公司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总资产1000多万元,拥有员工143人,下设销售公司、油画厂、画框加工厂、物业管理部以及连锁画廊的集团公司。公司现有管理人员38名,其中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28名;另外公司拥有登记画师90名;框艺加工15人。 “集艺源公司”已经成为大芬油画村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
  
二、 肩负使命,以促进大芬美术产业发展为已任
由于吴瑞球的特殊贡献,吴瑞球于2006年当选“大芬油画产业协会”会长。自从任会长以业,吴瑞球的眼光更加开阔了,在他心里整个大芬美术产业和他的公司都同等重要。作为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协会的会长,吴瑞球全心全意为大芬油画产业服务,为大芬招商引资,为大芬引进优秀企业,加强大芬油画村品牌的宣传等等,只要能使大芬油画产业不断壮大的事他都任劳任怨地去做。在任协会会长期间,在他的带领下大芬油画村的企业更加注重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大芬画家画廊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作为会长的他带领大芬产业协会成员发动社会人士进行募捐,资助困难画工渡过难关;大芬的“明珠相框”与客人发生纠纷,经营上也出现了困难,他主动地去协调各方关系,从中斡旋,最终使“明珠相框”渡过难关,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另外,吴瑞球在宣传大芬油画村的品牌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2004年12月5日,在他的策划、协调和配合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对话》栏目所播出的《大芬启示》。通过这个《大芬启示》节目,大芬油画村的形象第一次得到了全方位的传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时大芬油画村名声大噪。2006年4月7日,作为全国各地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地区的10位代表之一,吴瑞球又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经济频道的《对话》栏目与主持人共同做《对话文化体制改革》节目,大芬油画村和集艺源公司再一次走入了中央电视节目之中。二次央视“对话”,让吴瑞球有机会向全中国、全世界宣传“大芬油画村”,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三、 着眼未来,努力为大芬美术产业引进和培养人才
在吴瑞球的心底深处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将大芬画廊实现全世界连锁,像做麦当劳那样,把油画产业做大做强。但是,同时他的脑袋是清醒的,要想做大公司,做强大芬美术产业,人才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他的人才策略,最先在自己的公司中实施。他在公司中,舍得投次,引进管理人才以及业务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力量。集艺源公司在引进人才上双管齐下,一方面在一些优秀的企业里寻找到企业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公司还向一些大学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培养业务能手。2004年,吴瑞球考虑到未来的油画将会遇到许多版权的问题,他从2005年就开始培养大量的设计人员,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过去的几年广交会上,公司都是以自身设计、并拥有版权的油画作品及相关产品参加展会,并在展会上获得优秀的业绩。吴瑞球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企业家,他在实施自己的人才计划时,不忘热心地帮助残疾人。在“集艺源”公司培养出来的600多名学生中多有许多是残疾人士。公司在画师的选拔上还一直给残疾人特别留有名额。吴瑞球通过与当地政府的沟通,由政府批准“集艺源”公司创办“爱心艺术学校”。他要利用学校机制扩大培训,努力实现他设计的“培训-就业-创业资助”的“一条龙”油画产业服务体系,为大芬乃至全国油画产业输送更多的人才,同时为社会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在他的“爱心艺术学校”招生计划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是社会年轻的残疾人士。吴瑞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正在以自己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行动,努力实践着做大做强他所衷爱的大芬油画产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