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是什么?和兼差差在哪?面对AI世代一定要懂的斜杠思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近几年「斜杠」成为热门的职涯关键字,什么是「斜杠」呢?和 *** 又有什么不同?其实,当不当斜杠青年不是重点,你更该了解的是斜杠思维,在瞬息万变的AI世代永远不怕被淘汰!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艾波赫在其著作中描述了纽约的一个现象:在纽约很多人都不只拥有一种职业,每当遇到「你是做什么的」之类的问题时,他们并不能像其他人那样用一个完整的词来介绍自己,而是选择用「斜杠;/」来区分不同的身分,于是她为这些人创造了一个名词:斜杠青年。在书中,艾波赫举出许多真实案例,例如:

桑贾伊.古普塔,神经外科医生/N记者
卡丽.莱恩,艺术顾问/皮拉提斯教练
丹.米尔斯坦,工程师/戏剧导演
罗德.霍夫曼,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诗人/剧作家
罗伯特.蔡尔兹,心理治疗师/小提琴工艺家

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斜杠现象」,亦即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与爱好和业余生活相关的身分,而不仅仅是以工作中的职位来定义自己。工作只告诉他人你是做什么职业、靠什么维持生计;而工作外的身分则体现了你是谁、喜欢什么、有何特别之处。

艾波赫认为用这种方式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有趣、完整和立体,而且相比于传统的单一职业,多重职业的生活让人更满足,保持收入的同时还能追求和发展更多的自我。

关于斜杠青年,很多人存在着误解。

有人以为斜杠青年就是拥有几份 *** ;有人则把它等同于没有稳定收入的自由职业;我甚至还听过类似「多一个 *** 会不会忙不过来?」「斜杠青年会不会影响本业?」「如何保障收入来源?」的问题。

尽管在那些大家所熟知的斜杠青年故事中,主角似乎都因为多重职业而拥有了多重收入,然而成为 斜杠青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拥有额外收入,甚至也不是为了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是为了追求更丰富的人生和更完整的自己。

即便你有固定的工作,即便有些身分并不能给你带来收入,这些都不影响你成为斜杠青年。事实上,艾波赫就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她是美国一家非营利组织的副总裁,但这并不影响她成为斜杠青年,因为她还同时拥有作家、演说家和人生教练等其他身分。而今年因中篇小说《北京折叠》而获得第七十四届雨果奖的郝景芳,也是一位拥有固定工作的业余作家。 

某天,我去参加一位朋友的生日聚会,朋友介绍我认识他的另一位朋友,当这位新朋友问起我的职业,我很自豪地告诉他自己是斜杠青年,并特地解释了它的意涵。然而,令我大吃一惊的是,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一个人只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因为我们无法同时做好那么多事。」听到这里,我只能礼貌地点头微笑,然后默默走开。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喜欢用固有的思维与信念来判断所有事物,但问题是,信念是有力量的,它能够影响人的行为,狭隘的信念很可能会限制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如果有人认为一辈子只能把一件事情做好,那么他就不会开始其他的尝试;但如果他相信人有多重潜能,人生也可以有其他可能,那么他就会选择体验与尝试不同的事,让自己成为更多面向的人。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构成了不同的人生。

然而人的信念是难以动摇的,所以对于坚信「只能专注做一件事」的人,我并无意去改变他们的想法,但对于思想开放、渴望不同生活的人来说, 斜杠青年是一种新的启发,能让人们看到不一样的理念与生活方式,并鼓励人们在人生中开创出更多可能。

艾波赫在著作出版后,收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来信,许多读者因为书中的故事而深受启发,他们突然意识到,做喜爱的事与赚钱并不冲突,梦想与工作也并非无法并肩而行。于是很多人重拾了过去的梦想,或者深入发展既有的爱好,让生活慢慢走向自己想要的面貌。

事实上,我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一些朋友受斜杠青年概念的影响,利用各种优势与特长,过上了一种全新的、更自主的生活;还有一些朋友利用业余时间培养新的兴趣,例如插花、绘画、钢管舞、瑜伽、广播主持等等……即使这些爱好目前还无法成为稳定收入来源,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因此更快乐和自信了。

过去我们在考量职涯时,基本只有一种策略:纵向单一发展。根据自身优势决定职业,再一步步往上爬。然而斜杠青年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策略:横向多元发展,也就是根据自身优势与爱好发展多种领域,并获得多重收入。

在我看来, 横向多元发展是一种更适合未来生活方式的自我发展策略。 它能适度结合爱好与工作,不仅平衡生活,也提升了个人发展的灵活度,收入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