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你给人的感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从别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说话的声调,都是传达话语的一部分。皱起眉头、紧绷着脸,会让人觉得不友善,或许你根本“没那个意思”,但对方还是会感到不舒服。而当你说话抬高声调时,很容易激起对方的敌意,最后演变成一场争吵。

伯克利大学心理学教授亚伯特·马伯兰比研究出“73855”定律,他指出:旁人对你的观感,只有7%取决于说话的内容,38%在于说话时的口气、手势等肢体语言,却有55%来自你外表给人的感受。

我们说话所用的字眼,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情绪,一般人处理情绪的中心是右脑,语言中心在左脑。当右脑认知到一种负面的情绪时,会越过胼胝体传递到语言中心,说出相应的字。同样,当我们的左脑接收到负面的字眼时,也会传到右脑,反应相应的情绪。

字眼有如情绪的扳机,当我们听到刺耳的字时,常会想起些过去的情景,而这些很可能带着痛苦、侮辱和愤恨的情绪,就会连带影响我们说话的声调和表情。

如果你开始注意自己的措辞,你将会立即看到极大的改变。当我们不用涉及人身攻击、辱骂或情绪性的字眼,很多冲突、争吵和灾难就可以避免;当我们用幽默的字眼,生活就充满欢乐;当我们用乐观的字眼来描述世界,我们就变成了乐观的人。

“转换措辞”不仅能安抚情绪、造就人际和谐,还能带来快乐。例如,每当你想说“你应该”时,就以“或许你可以”替代,让他人有选择权,关系才不会紧绷。

一般人常认为强与弱是相对的——柔软是懦弱,强硬是坚强。这是一直以来人们的误解,所以当人怕被看成弱者时,就会变得强硬。
人也一样,内心脆弱的人常会故作坚强,自卑的人反而显得自负。

自尊是面子,自信是里子

人很怕被别人看扁,因此只要觉得自己比较卑微的时候,就会去贬低别人。那是一种补偿心理,让自己凌驾他人之上,可以感觉比人优越,然而为什么要感觉优越?是自卑。就像购买名牌有优越感,但优越感是来自自卑感。

当我们指出别人的缺失、错误或罪恶时,就是在为自己打气,抬高自己,但过不久轮胎就会再次瘪下去。因为我们内心有个破洞,而为了再次膨胀起来,又去中伤别人。

人为什么爱发脾气?也是自卑。生气可以掩饰无能,只要发火,谁敢惹你?只要用力拍桌子,谁敢怀疑你的“能力”?那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宁可生气也不愿认错。因为认错需要勇气,必须有自信的人才可能拉下脸。

自尊是面子,自信是里子。自卑的人看似高傲自大,其实里子空虚、非常脆弱,自负的表现只是掩饰自卑。越自卑的人越爱面子,也越会虚张声势。

人最在意的地方,往往是最自卑的地方

人最在意、最紧张的地方,往往就是最令他自卑的所在。
想想看,一个有自信的人,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吗?不,如果你是太阳,你根本不需要再多点蜡烛来增加光亮。
一个真正有力量的人,需要表现强硬吗?当然不用。你虽看不见风,然而风可以吹倒大树;水看似柔弱,却可以穿透坚硬的石头。事实上,世界上最温柔的人也就是最强的,如甘地、林肯……是的,只有够强的人才能弱。

有里子的人才能放下面子,有自信的人才能弯下腰,有自尊的人才能退让。

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江海不择细流才能成其大,高山不辞土壤才能成其高,宇宙不占空间才能成其永恒。

所以,退其实是进,因为你永远无法打败一个不想赢的人。

体态决定心态

心与身是一体的。每当你的心情改变,身体就会随着改变。当你在生气的时候,你曾经观察过吗?你的身体会呈现出某种姿势。在愤怒状态中,你会自动握紧拳头,你的下颌会变得紧绷。如果你试着放松你的手和牙齿,你就不会生气。身体的每个动作都跟情绪有关,所以它们才被称为emotions(情绪),因为它们跟身体的motions(动作)有关系。

同样,随着身体的改变,心情也会改变。如果我们经常弯腰驼背,就容易沮丧,相反,如果我们打起精神抬头挺胸,马上会觉得好很多。

很多人都说:“身体是看得见的灵魂,灵魂是看不见的身体。”所以我们越是感到身体沉重、无精打采、提不起劲,就越该挺起胸膛来。

说个不停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人都好为人师,喜欢教导别人,然而当我们开口时,说的是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我们不可能从自己讲的话中学到什么。而说话越多的人,弱点也越明显。你越是急切地想发言,越可能说些蠢话。如果你一直说个不停,就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我们都知道没有被听见是多么令人沮丧的事,但我们又有多少次曾专注聆听?想想那些你需要他们专注却没有专注待你的人:父母、男女朋友、同学、同事、上司、老师。想想看,你在跟某个人说话,那人眼睛却瞄向他处,嘴里说着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或是自顾自地发表高论,你又作何感想?

不谈论知道的,才能学到不知道的
每个人最关心的都是自己,当你用心听别人说话时,你等于是真诚地关心他们。你是在表示,你认为他们以及他们说的话都很重要,值得你用心聆听及思考。用心聆听别人说话,表示我对你有兴趣,表示我想了解你,表示我尊重你,表示我想从你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透过‘对别人感兴趣’在两个月内所能结交的朋友,多过你花两年去‘让别人对你产生兴趣’。”一旦人们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有人听了、注意了,心情就会舒坦愉悦,仿佛身上某个痛处或痒处,一下子消失不见。

所以,真正会说话的人,必然是听话高手。

就像柏拉图说的:“聪明人说话,是因为有话要说;愚蠢的人说话,则是因为想说。”

下回要开口说话时,记住下面这五点:
一、不要急着说,才不至于说些蠢话。
二、不要自夸,才能避免别人妒忌。
三、不随便承诺,才能避免失信于人。
四、不吹嘘,才不会成为讨厌的人。
五、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才能学到不知道的事。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更宽阔的了。因为它把自己放低,让无数河流的水不断流入,可是大海始终不会满溢出来。

人也一样,懂得虚怀若谷才能不断成长,一旦志得意满就难有进步。就像一个瓶子的瓶盖被拧紧的时候,无论我们试着倒多少水,或倒多少次,都无法为瓶子添满水,水永远装不进去。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我常从学习成果中发现,那些谦逊的学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懂,总是努力钻研、拼命练习,结果成效远比那些自满的人好得多。而高估自己实力的人考试没过,轻敌的结果反而是落败。怪不得大文豪毛姆会说:“唯庸才,方志得意满。”

在现实生活中,因自大、自傲、懈怠而导致一败涂地的故事不胜枚举。有很多人不自觉就犯了自傲的毛病,一旦有点小成就,就趾高气扬,殊不知当一个人自以为学够了的时候,才正是虚心学习的开始。

老子说:不自以为是,反而会受到别人肯定;正因不自夸,别人反而会抬高你;由于眼里没有自我,别人反而会重视你;不炫耀自己的功绩,别人反而会赞赏你;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别人反而会尊敬你。

这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要诀:真正谦逊地放低姿态,别人自然会帮你提升。

这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要诀:真正谦虚地放低姿态,让别人的智慧流向你。

大部分人会不高兴,甚至再也不给那个人任何东西,毕竟连简单几句道谢都不懂的人,根本不值得你付出,是吧?

当你认为你的父亲赚钱养家是理所当然的,你便觉得说声感谢是多余的。
当你认为你的母亲忙碌家务是理所当然的,你便懒得主动帮忙洗个碗、拖拖地。
当你认为你的父母嘘寒问暖是理所当然的,你就不会感恩,甚至还嫌他们唠叨。

很多时候,我们对外人比对家人更温柔体贴。朋友关心你,你会心怀感激,但一回到家,同样关心的话就变成“管太多”;有人请你吃顿饭或帮个小忙,让你感动,为你做最多的人你却视若无睹。

想想看,你周遭有没有这样的人,一直默默为你付出,你却连声道谢都没有。你在等什么?

我们通常不会在对方生前,而往往是等人死后才惊觉,有很多话来不及说,想表达的感谢还摆在心里。为什么不现在就说?

我们很少对亲人表达感激的原因有好几个。我问过学生,一般听到的借口是“他们应该知道我的感觉,不需要我亲口说出来吧”,还有“有时我也想说,可就是不好意思”,更糟的是“都那么熟了,有什么好说的”。可是当我问他们是否喜欢受到别人的肯定和感谢时,十之八九的答案是:“很喜欢。”这就对了!

每个人都盼望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你不也是吗?尤其是得到父母、另一半、朋友与上司的认可。他们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