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总结

谁能帮忙总结一下政治?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
谢谢!
我都觉得对不起大家。。怎么就教材不一样呢!?

第1个回答  2007-01-12
政治纵向知识归类
一. 关于“标志”的题目
1、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
2、 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石器。
3、 原始社会末期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金属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4、 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金属工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5、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
6、 私有制在社会上确立起来的标志是: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7、 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是: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8、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是:奴隶制的建立。
9、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10、 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封建国家的建立。
11、 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2、 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标志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
13、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新时期的标志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
14、 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15、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16、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是:工业革命的完成。
17、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18、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的发明和应用。
19、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建立。
22、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3、 标志着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
24、 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加入世贸组织。
2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6、 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27、 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关于“基础”的题目
1、 新时代的青年要有远大的理想,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必须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科学认识基础上。
2、 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
3、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所有制)。
4、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5、 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国家。
6、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7、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8、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9、 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10、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1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生产资料。
12、资本主义生产是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社会化大产生。
13、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生产。
14、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1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16、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发展教育和科学。
17、当代科技革命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到来奠定了基础。(P137)
18、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1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在批判继承和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三、关于“本质、实质、性质”的题目
1、 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是:从事生产劳动。
2、 国家的本质是:在阶级社会,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 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4、 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是地主阶级统治农民、压迫农民的工具。
5、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的工具。
6、 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8、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实现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9、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改革的实质是:要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1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3、依法治国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14、当前国家竞争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并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15、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四、关于“目的,目标”的题目
1、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是:千方百计追逐剩余价值。
2、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持人民当家作的地位。
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6、 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发展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五、关于“特征、特点”的题目
1、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生产劳动必须的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形成了平等互助合作关系;劳动产品在集体成员中平均分配。
2、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程度的生活资料。
3、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地主阶级不完全地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4、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工人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为资本家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受资本家剥削;资本家占有大量剩余价值,工人仅得维持生活的工资。
5、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垄断占统治地位。
六、关于“原因、根源”的题目
1、 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的解体、国家及阶级的产生,根本原因都是:生产力的发展。
2、 封建社会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子(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发展)
4、 工人受雇佣,受剥削的根源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5、 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根源是:榨取剩余价值。
6、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种种矛盾和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7、 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加强,其原因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8、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斗争,其原因是:在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上有着本质区别。
9、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0、我国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11、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12、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上极端困难的最主要原因)
13、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追逐利益。
七、关于“矛盾”的题目
1、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2、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4、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5、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调和的三大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八、关于“制度”的题目
1、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3、 我国社会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分配制度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
5、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6、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九、关于“关键”、“决定性因素”
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2、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环保问题关键是:要科技创新。
3、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少生;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是:优生。
4、 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
5、 推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是:要敢于和善于创新。
6、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发展教育和科学。
7、 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进步和创新。
8、 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
十、其他
1、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2、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由低阶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
3、 社会发展史中首先是生产发展史,生产力发展是引起生产关系以至整个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 判断社会进步的标准是:在于新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判断我国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必然经历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6、 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中得出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7、 中国共产党总结领导人民走向胜利并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即“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
9、 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是: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
10、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理论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11、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经济建设处于中心地位。
13、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全国人民的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14、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
15、(十五纲要)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以发展为主题,经经济结构调整为主体;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
1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函是:①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②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丰协调;③在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7、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是确保经济和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
18、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必备条件。
19、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科学文化两个部分,其中思想道德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
20、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
23、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思想道德建设。
2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25、全社会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必须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在工作中做个好建设者,必须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家庭中做个好建设者,必须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6、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7、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28、当今国际形势的主流:继续趋向缓和,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
29、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
30、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1、人才就是能够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人才有层次之分和种类之分;成才关键是自己的勤奋努力。
32、艰苦奋斗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33、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
3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5、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36、选择职业原则不仅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找到最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职业,而且要从全局出发,以祖国需要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听从祖国安排。
第2个回答  2007-01-13
初三复习要点(放不下,再要加偶648991749)
30、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理解)
①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而社会主义革命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可见,二者的性质不同。②联系:两者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31、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理解)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2、“三个代表”的含义和意义(理解)
①含义: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33、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理解)
(1)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2)条件:①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②人民政权有能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③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
34、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完成时间及重大意义(理解)
①对象: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②完成时间:1956年底③意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理解)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③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36、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解)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7、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①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③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50多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38、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曲折的探索历程(运用)
①1956到1966年是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十年;②1966到1976是灾难深重的十年;③1978年开始进入建设的新时期。
39、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运用)
①主要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②重大意义:改革开放由此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由此开辟;表明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40、“一国两制”的含义和重大意义(理解)
(1)含义: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一国两制”。②“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③“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重大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41、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的原因(运用)
由于旧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点很低、基础太差。
42、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①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4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运用)
①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在我国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发,但已不是主要矛盾。②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向。
44、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和原因(运用)
①依据:基本国情(初级阶段、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和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②原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看,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制度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也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5、建设过程中总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运用)
三个有利于: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6、人口现状的特点:(理解)
(1)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质偏低。
(2)其它特点:①农村人口多;②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③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47、人口问题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理解)
①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48、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理解)
①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要求: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晚婚晚育的意义)
49、我国的资源现状和面临严峻资源形势的原因(理解)
(1)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2)原因:①人均占有量少;②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③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④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50、环境问题的含义、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和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理解)
(1)含义: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2)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3)因素:①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②工业的发展往往以损害环境为代价。
(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1、如何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对保护环境提出建议】
①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及知识的教育,提高全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②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52、初级阶段的含义(识记)
①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②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53、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识记)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54、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和意义(识记)
①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②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55、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和意义(识记)
①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②意义: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立国之本。
56、改革的实质和目标(识记)
①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②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57、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原因和必要性(识记)
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只有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进程。
58、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理解)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59、为什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理解)
① 才能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
6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是由什么决定的?我国分配制度是什么?(理解)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②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9、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理解)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②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③要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又要防止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出现两极分化。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70、十三大制定的我国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理解)
①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②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③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71、如何理解小康(理解)
①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②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72、我国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7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运用)
①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②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7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及采取的措施(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分析和举例】
(1)必要性:从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分析。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的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矛盾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措施:为此,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75、我国人民怎样当家作主(理解)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③因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构。
7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理解)
①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②选举国家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任命中央政府的重要组成人员,都是它的权力;③行使立法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权,也是它的经常性工作。
77、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理解)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7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识记)
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79、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
(1)依法行使民主权利:①有权提出批评建议;②有权求得公正待遇;③有权揭发违法、失职行为;……
(2)不同形式行使监督权:①可以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表达我们的意见;②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③可以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情况。
80、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理解)
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81、决定我国文化事业性质和方向的是什么?(理解)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
8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理解)
它们集中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才能有效抵制和消除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和发展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8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什么?基础工程是什么?(理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①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②基础在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8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理解)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5、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容(识记)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2)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运用)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87、怎样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谈做法】
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88、第四课其它相关内容
①法律的本质是保护人民,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离开人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要实现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④在当今时代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⑤我国的文化发展,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8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识记)
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
90、各具特点的发展道路的原因和特殊性的表现(识记)
①原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的差异。②表现: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不同;跨越某社会阶段跳跃式地向前发展。(一般过程与多样性是统一的;特殊过程最终要归于一般过程中去,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总趋势不会改变)
9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的具体内容(理解)
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于是,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较高的社会发展阶段代替较低的社会发展阶段。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③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92、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理解)
①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就必然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又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作用的因素。③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93、衡量历史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理解)
是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9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不可逾越的原因(理解)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逾越,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②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生产关系会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③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④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95、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识记)
①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②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96、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含义及它们的关系(理解)
①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②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③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97、霸权主义的危害、含义、核心思想、主要动因和表现形式(理解)
①危害: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②含义: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权地位的行径。③核心思想:“强权就是真理”;④主要动因: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⑤表现形式:赤裸裸的侵略;政治高压、经济制裁和文化侵略。当代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
98、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
①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并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进步深刻改变了当代的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②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③新的科技革命对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④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抓住机遇,发展高新技术,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⑤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高度重视人才问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99、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理解)
(1)机遇:①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②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2)挑战:①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国家在实施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及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100、科技进步的新特点(理解)
①科学发现到技术创新的间隔时间缩短;②技术创新到生产应用的间隔时间缩短;③技术过时的速度加快。④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增高。
101、为什么需要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理解)
①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②艰苦奋斗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劳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进步,改造世界的工程也就越艰巨。③艰苦创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02、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理解)
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②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③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④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103、我们应该怎样把握成才目标(理解)
①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正确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和标准。②要从实际出发,是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
104、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什么?人们社会责任感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是什么?(理解)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逐步实现。
(2)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105、第五课其它相关知识(识记)
共产主义社会包含两个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我们通常所学的共产主义,是指其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