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确诊到死亡不足5个月,为何胰腺癌发展这么快?有办法阻止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小A的父亲退休2年了,平时喜欢跟朋友喝喝小酒,到公园下棋。七月份的时候,小A的父亲突然说自己肚子痛得厉害,小A赶紧送父亲到医院,结果却被诊断为胰腺癌!

匆匆忙忙地入院治疗,手术、化疗,可是父亲还是没能抵抗病魔,12月10日,小A的父亲在医院去世。

从确诊到死亡,不过也才五个月不到,为何胰腺癌发展这么快?一旦确诊就必死无疑吗?

胰腺癌是发生于胰腺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与胃癌、肠癌、食管癌等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相比,胰腺癌的发病率不算高,大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但是,胰腺癌的死亡率却特别高, 5年生存率不超过7%。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胰腺癌人数为9.2万人,死亡人数为8.1万人, 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几乎达到了1:1的比例。

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并且有年轻化的倾向。胰腺癌已经取代肝癌,成为新的“癌中之王”。

和其他癌症一样,胰腺癌的发生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遗传、环境、饮食等多重因素导致的。

临床上,胰腺癌具有早期诊断率低、发病迅速、死亡率高、术后复发率高,药物有效率低、手术切除率低等特点。正因为如此,胰腺癌才有了“癌中之王”的称号,让人闻风丧胆。

一方面,胰腺癌 早期症状难发现,易被混淆。 胰腺的主要作用是分泌各种激素,参与血糖调节和促进消化,因此,当胰腺出现病变时,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引起胃胀、胃痛、恶心、呕吐、反酸等胃肠道不适,容易被误诊为胃病。

另一方面,胰腺癌的 发病位置隐蔽,手术较难取得良好效果。 胰腺位于上腹部深处,前面有肠管挡住,“躲”在胃的后面,平时普通的体检,根本无法发现胰腺上的肿瘤,只有进行胰腺癌筛查,才有可能发现蛛丝马迹。

而且,胰腺癌的 病情发展迅速。 胰腺周围的血管和神经比较丰富,再加上胰腺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比较高,很容易侵犯周围的淋巴结和血管,造成癌细胞转移和扩散,迅速蔓延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加大治疗难度。

胰腺癌还是个“伪装高手”,出现的症状容易被误以为是胃病、肝病和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让人混淆。因此,我们需要“明察秋毫”,用火眼金睛分辨出胰腺癌。

由于胰腺出口与胆管相连,当胰腺出现病变的时候,容易使胆管梗阻,胆汁排泄不畅,引起消化不良,从而出现 胃胀、胃痛、反酸 等类似于胃病的症状。

胰腺癌侵犯腹腔神经丛时,会造成腰肌劳损,出现 持续性的腰痛、背痛 等症状。疼痛感在夜间仰卧、平躺时会加剧,但是在侧卧或弯腰时疼痛感会减轻,但并非骨骼问题引起。

胰腺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胰腺癌会导致胰腺对血糖的调节功能下降,使血糖突然升高,容易被误以为是糖尿病引起。

数据显示,60%以上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黄疸,具体表现为 皮肤、眼睛发黄 ,但与肝脏疾病无关,而是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在胆管蓄积造成的。

也就是说,如果出现胃肠道不适、血糖突然升高、腰酸背痛、黄疸等症状,要提高警惕,及时检查,以免使胰腺癌引起。

当出现疑似胰腺癌症状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排查呢?目前,胰腺癌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超声检查、CT、磁共振等。其中, 超声检查 是胰腺癌普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可以较清晰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

CT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总的来说,选择哪一种检查方式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初诊、复诊、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情况。

目前,胰腺癌的存活率依然很低,5年后的生存率不到7%。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郝继辉教授 介绍:前来就诊的胰腺癌患者中, 只有20%有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 所以,积极预防胰腺癌,对于降低胰腺癌风险意义重大。

医生提醒, 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具有胰腺癌家族史或既往胰腺炎病史等胰腺癌高危人群, 要定期体检,以一年一次为宜。此外,还要 改掉不良嗜好,戒烟限酒 ,避免食用刺激伤害性食物,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品。由于现代生活压力过大,还要 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 体育 运动 劳逸结合 ,防止机体免疫力下降,才能有效地预防胰腺癌的发生。

总的来说,胰腺癌虽然“凶残”,但只要我们防范有道,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理,就能迎来光明。#39 健康 超能团##清风计划## 健康 守护者#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