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历程(对应的思维)向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第九章 对应、转换思维

                      向红

  事物间自然存在着一种特别的关系,像父母与孩子、树与树上的果实、一辆车与它的四个轮子等等,当我们将这些关系以对应的方式理解的时候,它们之间就建立了一种彼此对应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相对应、树与树上的果实相对应,车与它的轮子相对应,等等。通过这种对应的关系,我们在了解关系的一端的时候同时也了解了关系的另一端。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有几辆车,也就知道有几个轮子;知道有多少根筷子,也就知道有多少个头(端点);知道有多少只鸟,也就知道有多少只脚,等等。有些事物之间从自然状态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但为了研究问题的需要,我们也可以人为地给它们之间建立起对应的关系。例如我们将桌上的杯子四个摆放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四个杯子与一组的对应关系。再如如果我们规定三辆车坐30个人,按照这个规定我们就建立了3辆车与30个人的对应关系。其实如果我们发现或建立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就可以由一端而延伸至另一端。对应关系将事物的两端链接起来。

  一个家庭四个人,或者一对夫妇三个小孩

              一棵树上7个果实

                一辆车4个轮子

              一个茶盘5个杯子

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对应思维的特点和操作。前面已经说到,对应关系的存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存在的,例如前面提到的像鸟与它的脚、翅膀、眼睛等等,再就是人为建立的。前者需要我们去发现,而后者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去建立。 发现和建立对应关系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和建立,目的是为了“由此及彼”,为了由这一状态推至另一状态,由已知的结论推出新的结论。 所以对应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由此及彼”!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都有对应的现象,例如不同的部门对应不同的职能;不同的工作对应(需要)不同的知识;不同的面部表情对应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收入对应不同的消费;不同的饮食习惯对应了不同的身体状况;计算机里不同的标识对应了不同的操作;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也就对应了不同的教育结果;不同的理想对应不同的人生,等等。前面谈到的符号思维也蕴含了对应,即符号与实物的对应。所以在科学的领域、知识的领域里面,对应的思维更是应用得深入广泛。像小学的应用问题大多与对应有关,例如1头猪可以换3只羊,1只羊可以换6只鸭等等这类的问题。初中的解析几何将图形的问题与代数的问题对应起来。不管怎样, 正因为我们发现和建立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就可以将原来的问题转换为新的问题。 应用对应思维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做到这样几点:

1、首先需要明确建立对应的对象,即谁与谁对应。

例如一只鸟与什么对应,与它的脚?它的翅膀?它的眼睛?它下的蛋?它的食物?还是其它事物。

一只鸟2只脚,一只鸟2个翅膀,一只鸟2只眼睛,…。3只鸟…。

2、明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这个关系我们能够做到“知其一必知其二”。象前面说到的猪换羊,羊换鸭的问题。只要知道其中一个结果,通过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也可以知道其它的结果。下面这些事例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对应思维的特点。

什么表情对应什么心情

什么物品对应什么活动(锅、瓢、碗、盏类)

什么季节对应什么花开

什么样的鞋对应什么样的人

什么性格的人对应什么样的工作(热情外向、沉稳内倾等)

  我们的知识建立在对应思维上面,尤其是数学,处处有对应思维。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

      一只鸡一个头,一只鸡2只脚

        一个头一只鸡,2只脚一只鸡

      一只兔一个头,一只兔4只脚。

      一个头一只兔,4只脚一只兔

                      ………

              生活中的对应思维练习

                一个人与什么相对应

          建立下面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1、树林、房子、知识、动物、河流

2、汽车、钱、父母、旅游、朋友、水果   

      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我们的关注的对象由一端转向了另一端,我们的思维也随之转移,这就是转换。本来科学家们需要研究木星上的地质情况,当他们发现地球上某些极其特殊的地方与木星的地质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通过对这些地方的研究,来推测木星上的情况;小学生们通过了解动物脚的数量,推导出动物们的只数;人们通过了解某人的收入推测出他的生活水平;……。这就是转换,我们的思维在对应事物的两端来回转换,互相推导。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