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山西周墓出土神秘弓形器,其用途成谜,小编认为它有这个用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在陕西省宝鸡市的石鼓山,考古人员在一座西周时期的古墓里,出土了一件奇特的青铜器。这件青铜器之所以说是奇特,因为考古人员不仅不知道它的用途,就连它的名字也不知道。它到底是干什么的,它的背后,都藏有什么秘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12年,在宝鸡市石鼓镇的石咀头村,一户村民家里正要建新房。可刚刚开始挖房屋的地基,人们就挖出了青铜器。挖出文物了,这还得了。村长一方面叫停建房工程,一方面找人看住现场,又忙着上报上级部门。文物部门派专家赶到现场后,对当地一勘探,发现此处竟然是一个商周时期的墓葬群。其核心区域有中型墓2座、小型墓5座。在核心区域的西南方,还另有5座小型墓葬。

经过整理发掘,截至2013年12月,考古人员共发掘了小型墓葬10座,中型墓葬1座,先后出土了玉饰,石器,陶器,青铜器等各类文物230余件。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一件青铜器十分奇特。这件青铜器整体呈一种变形的弓形,中间是一段宽而且扁平的长条弧,但曲度不大。两端则分别是一个弯成近乎半圆的,细的弓形。在弓形的两个末端,分别有一个球状的镂孔铜铃。

这是什么东西?没人认识。根据其形状,暂时叫它“弓形器”吧。考古人员将这件奇特的青铜器带回去,一查找资料,发现这个青铜器还挺有意思。

首先,这件青铜器在 历史 上绝对不是孤品。在商周时期,它是件常见之物。其材质多为铜质,少有玉质的。形状与在石鼓山出土的基本一样,只是弓臂的弧度不一样,而且,弓臂的末端,除了球状镂孔铃,还有少数为马头,或者蛇头的兽头形铃。在中间部分,通常还饰有花纹,图案有镂空人体纹,兽面纹,龙纹,凤鸟纹,蝉纹等等。

这件青铜器,古人管它叫什么名字呢?因为过了商周,这件青铜器就没人使用了。所以,古人和我们一样,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那弓形器是做什么用的呢?遗憾的是,没人知道,但有几种不成熟的说法。

第一种,认为弓形器一种铃铛。这种说法,早在宋代的宣和《博古图》中就采用的这种提法。到了清代,李光庭用《吉金志存》一书,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个弓形器,只是个挂在马额上的铃铛。

第二种,认为这件弓形器就是一件装饰物,单独拿出来,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一种说法,认为是盾牌上的饰物,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它弓囊上面的物品。这个说法,分别得到了不同考古学家的认可。

第三种,认为弓形器是弓上的一个附件,其用法是这样的,首先,将弓形器装在弓的中段。这样,在张弓的时候,一方面能增加弓的强度。另一方面,当弓拉到一定力量,用普通话说,就是达到标准时,弓形器两端的铜铃就会振动发声。这样就可以证明,您的弓拉的合格了,可以发射了。

区别于以上三种,最近,专家们又给出了另一种说法。

这个说法认为,弓形器是一种“挂缰钩”,是一种用来驾驭马车的专用具。那具体怎么用呢?古人在驾车前,通常用布条,将弓形器挂在腰带上。然后,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将马缰绳经挂在钩上。这样一来,既不影响驾车,同时也解决了双手,甚至可以拿起武器开战。这种说法,在学者中拥有粉丝最多,不少考古专家等都支持这一观点。

既然它是马车上的部件,是不是说明古人将马车也都陪葬了呢?可以负责任地说,在弓形器的周围,没有找到关于马车陪葬的任何痕迹。

这就有意思了,古人既没有把马车陪葬,为什么又要把弓形器带进墓里陪葬呢?专家给出了答案:其实啊,因为视死如生,古人还真想把马车带到墓里陪葬。可是,除了像秦始皇等等的封建君王,马车对于包括贵族,有钱人在内的任何一家,都是一件贵重的大件儿。把这样一个时常使用的大件儿就这么弄到墓里陪葬,一般人家还真舍不得。那怎么办?古人想出了个折中的办法:不陪葬马车,就把弓形器陪葬,用来代表马车了。这样一来,逝者满意了,活着的人也没有损失多大,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随着考古的不断深入,弓形器的形制、用途越来越清晰了。只是,它的真正名字,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期待着不久的将来,有关弓形器的一切,都能水落石出。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 历史 撰稿人:张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