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故事征文|海鲜粥:清炖慢煮,随风吹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初遇粥店那年,我十二岁,小学刚毕业。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年龄,站在童年的末端,好奇而小心地展望着青春的模样,为了急着证明自己不是个孩子,我和发小决定一起去吃顿饭。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在那之前,我和她都未曾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去过餐馆,吃过一顿早餐以外的正餐。

小城沿海,最闪亮的一张名片就是用各种海鲜烹制而成的鱼虾食物,其中我最爱的,便是那一碗冒着热气,飘着香味的海鲜粥。

那家位于拐角处的粥店混在老街陈旧的商铺之中毫不起眼。但粥是现做现卖的,店门口有一个放着厨具的小灶台,厨子分别在砂锅里加入米粥和海鲜配料,一边熬一边搅拌之际,一阵阵的香味从锅里溢出,深深地吸了一口,鼻腔里仿佛装了一片海,坐在靠近厨房的地方,你还能闻到里屋的鱼腥味,那是老板在切海鲜。粥的味道吃起来和闻起来一样好,海鲜粥底配上砂锅熬出来的粥,入口又软又棉又顺滑。看着我们急急喝粥的模样,一旁的老板娘笑得眯起了眼。末了,她用油腻的手给我们扯了一大把餐巾纸。

这个夏天剩下的日子里,我们成了那家店的常客。

开学以后,我和发小去了不同的学校,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其间我认识了新的朋友,他们都乐意跟我一块儿去喝粥,在往后的日子里,分班,升学,去外地念书,朋友们知道我喜欢海鲜粥以后,总把觉得不错的店铺介绍给我,一来二去,认识的人越多,去的粥店就越多。

这些粥店的名字大多都很普通,不是叫做阿某餐馆,就是叫做肥某粥店,人们谈论它们的时候,经常会使用“某某街的”,“那谁家的”这一类的语句,仿佛那人自古就住在那条街上,后来开了食物美味的餐馆,最后变成街道名片上的一个注脚。但注脚经常消失不见,毕竟街道的寿命远比店铺长。最初的那家粥店算是其中的幸运者了,它从拐角处搬到街头,从街头搬离老街,从老街搬到新建的居民区。每一次搬家都会成为另一个地方的注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建筑物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像植物一样,破土而出,拔地而起,崭新的,奢华的大块头会成为小城的新宠,陈旧的,低矮的,以及曾经被宠爱着的建筑物会被遗忘和抛弃,不过没关系,同一片土地上,终会又生长出更为崭新的建筑。

栖息在建筑物上的粥店也一样,人们厌倦了被油烟熏黑的墙面,厌倦了没有地砖的地板,也厌倦了小小的折叠桌子,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粥店铺了地砖,在墙上挂了图画,还用好看的灯饰装点了天花板,店员的嗓音变得柔和了,走起路来脚步很碎,原本的家族式变成了现在的雇佣制,老板娘不是在厨房就是在收银台,顾客们都看不到她油腻的双手了。

“来来来,这边坐,很久没来了哦!”唯一不变的,或许就是老板的笑脸了。

我打趣地说:“装修得真漂亮,做大买卖的节奏啊!”

老板一笑,说这是客人厚爱,聊着聊着,忽然话锋一转,问我以后会不会在家乡发展,我说没想好的时候,他的表情很复杂:“我儿子以前也跟我说过同样的话……”

像所有生意人一样,老板开店的初衷是生存,后来开着开着,客人多了,称赞多了,煮粥的手艺也好了,用粥香点缀的生存有了生活的样子。可惜年轻的独生子有一个大得只有北上广才装得下的梦想,粥店的小厨房入不了他的眼。正想安慰店家两句,另一桌的人喊了一句点菜,老板应了一声,忙活去了。

这天的粥还是好粥,只是心里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吃不出味来。有时候又会想,牵挂就像影子一样,你不是每一天都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它一直都在你身边,只愿你哪天想起来的时候,好好儿看一看那些对你心心念念的人和物。因为,世界变化万千,而他们一直都在等待你。

《联合征文:讲一个食物的故事,写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深夜食堂》活动链接:http://www.jianshu.com/p/b437542e56fd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