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哪有什么我不想谈恋爱,一个人不香嘛,这种烂借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面对催婚,最常见的反驳是:是手机、一个人的自由自在不香了嘛?或者不婚不育,保平安。

事实真的是如此嘛?非也,一般口头上喊着不婚主义者,一个人潇洒走天涯,喊的最凶的人,往往也是最渴望恋爱、盼望异性浪漫的人。

而一直单身的原因,却再简单不过:没有入眼的人。

包括我自己,曾经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口若悬河时,也是非常无奈。

是我不想谈恋爱嘛,不想享受被人关心、放在心上、被人牵挂的美妙快乐嘛?根本不是嘛,只不过是真的没人,现身边的人根本不行。

既然牌不行,那就洗牌,重新抓牌,直至抓到好牌。对圈子的清洗,便要主动摒弃旧人,开拓新人,尤其比自身优秀的人士,构建新的圈子。

不要妄想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每个人都当了那自顾自盛开的花儿,谁来当那清风呢!

作为绝大部分普通而平凡的我们来说,想要扩大异性圈子,不外乎两类: 硬方法、以及软方法。

这里面所讲述的方法,无性别之分,男女皆宜。 在我内心,我更倾向于女性主动出击,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矜持 。毕竟主动意味着主动权在谁手上,被伤害的概率也就越低。

软方法,主要指心理防线问题, 即想太多的毛病 。

这事,说到底还是一个心理学上的难题。若心态没有转变,处于扭扭捏捏、瞻前顾后的状态,等着别人来采, 大概率都会被高攀,导致低嫁 。

这就是典型的有贼心没贼胆,想太多。在这挣扎、自我斗争的过程中,可能一段良缘就这样白白错过了。

说实话,这还真不一定是丢了芝麻,以后能捡着西瓜的事,也有可能是直接丢了金子,以后捡到的就是玻璃了。

想太多,真的是病,得治。

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暗示自己:

时间长了,脸皮就会厚了,动不动就脸红、太薄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甚至习惯了,嘴上说着,“好的,打扰了”,而心里毫无波澜,仿佛刚那个人不是自己。

遇到了对眼的就直接上,软技能的功夫练到了里子,何愁恋爱不外泄。

软技能有了一定火候,硬方法就得发挥作用了。总要有实实在在的物理意义上的对象,圈子才能构建起来。

创建物理对象,简单快捷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是熟人介绍,第二是在任何场景下遇到的人,第三是专业的相亲机构和交友软件。

确定想要脱单时,号召身边亲人、朋友、同事,帮忙留意和介绍,是最为快速和安全的办法。

但我们不能来者不拒,这样可能不仅对象没找到,还搞的自己身心疲惫,彻底对脱单这件事绝望。

甚至拒绝多了,还会得罪介绍人,被扣上眼光太高,不是诚心脱单的嫌疑。这样对自己的名声有损,即使以后有好的资源,也不会给你介绍了,得不偿失。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设定好门槛,这里的门槛有两个。

首当其冲的是对介绍人的门槛设定。一个靠谱的介绍人心里是有一杆秤的,能够担负起一定责任。

介绍之前,双方各自什么品性、条件都会摸的一清二楚,并且评估过能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当概率较大时才会介绍,否则宁缺毋滥,不会为了介绍而介绍。

但很多介绍人,尤其是长辈类的,基本不会考虑这些,你若看不上,就是眼光太高。

如何去筛选靠谱介绍人,这就到了考验识人、辨人能力的时候了,也是考验你朋友质量的时候了。

一般可以从人品和处事风格两个角度来观察,三观正、有担当、对人对事认真负责,或者做事稳重、考虑周全、不莽撞的人,基本不会太差,在这些事情上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但是,人天然的对自己的亲人、长辈有无条件的信任感,这时候一定要辨别和警惕,哪些靠谱。

然后再跟介绍人说清楚你对于另一半的要求。我经常遇到,口头上说着,“你看着介绍,你觉得我能配上人家就可以了”。

但真实情况是,介绍的人都瞧不上,想拒绝又不好意思,害怕影响双方关系,半推半就的应付着。

这种就很让人火大,边界不清晰、要求不清楚,与介绍人的关系破裂的概率更大。

所以一定要提前说清楚条件,能量化的就量化,越细节越好。通过这些信息,介绍人就知道了方向和类型,这样才能皆大欢喜。

若这两个门槛设置合理了,熟人介绍,哪怕失败了,给彼此的关系带来不好影响的忧虑,也不会存在。

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以及在任何场景下,而遇到对眼的人时,最主要的就是破冰和拿到联系方式了。

可以通过自我介绍、聊名字、美食、兴趣爱好等方式,快速了解基本信息,以及获取联系方式。

这些我在之前的主题中已经反复强调过了,没看过的可以戳这里:《 恋爱攻略:与“相亲”对象首次交流,如何破冰(上) 》,《 恋爱攻略:破冰成功后,如何建立持续的联系(一) 》。

如果想要让对方在第一眼增加对你的印象或者引起兴趣,那么在自我介绍、以及聊名字阶段就要多下功夫。

倘若你有某一方面的特长,尤其是一些公共话题方面,如健身、美食方面有自己的心得与经验,话匣子自然能打开。

而且任何小事做到极致,也是一种会让人敬佩的本事。

我有一个朋友,就擅长找各种隐藏的优惠券,用她男朋友的话说,“那天吃饭的所有人当中,就只记住她了,就觉得很可爱。同时又让我觉得很惭愧,在几毛钱上都这么有恒心,而我在其他大事上都经常半途而废”。

你看,也许你认为的一无是处,在别人眼里都是闪光点,甚至还鼓舞了他人。

反差感会让人记住你,做到极致的小事也能。

在有支撑点的场景下,破冰反而会更简单。

如在餐厅、咖啡馆里,遇到了对眼的, 以对方点的餐很有食欲为切入点 ,请教是哪一种类进行攀谈,就可以从美食开始聊起。迎合对方,营造相谈甚欢的氛围。

如在地铁、或者公园、街道上, 以对方的着装、所带物品为切入点 ,如包包、鞋子、衣服、水杯等,可以表示正不知道要送什么生日礼物给妹妹/弟弟,现在基本都是网上购物,还可以发链接,顺理成章的加上好友。

后续还可以请帮忙参考点评一下,这连破冰的话题都铺垫好了,完美。

这种方式既肯定了对方的审美,赢得对方好感,又达到了自身目的,一举两得。

因此,与其陷入自身心理斗争的恶性循环中,不如多去观察、寻找增加成功概率的载体,化解尴尬的办法。

有些人提到相亲机构和交友软件,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排斥感,认为他们不靠谱,是骗钱的。

有些人把交友软件当做救命稻草,坚信大数据能够帮他们找到天选之人。

有些人把交友软件当做垃圾桶,发泄自己真实生活中必须掩埋的情绪。

有些人把交友软件当做一个认识更多人的工具,只是多个途径而已。

有些人在这上面读了很多故事,观摩人生百态。

有些人在这上面通过自己的布局和博弈,找到了合适的人生伴侣。

有些人一无所获,一气之下放弃了他们,认为他们不可靠。

为何同样的客体,结局却截然不同。不过是因为, 虽然透过眼睛看到的都是一样,但透过心灵看到的却千差万别。

而本心决定本质,转换心态,加上各种技巧,展现在你面前的将会是康庄大道。

在这些平台上,你首先需要确定目标,即你想要吸引什么样的人。然后就要在尽量满足真实的前提下, 用转化法在自身人设包装上,靠近那个目标 。

何谓转化法,《御赐小仵作》中有一段经典的解释:世代为公门当差即为官宦世家,识字即为书香门第,没有违法乱纪即为世代忠良。

三寸不烂之舌,是一种语言魅力,其威力应当不容小觑。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