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有幸拜读近50位上海教育界大咖的杰作《静待花开》,感触颇多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教师职业具有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也意味着这份工作不好干。加之近些年来校闹不断,能坚守岗位,保持教育初心真的很不容易。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书中我看到每一位名师他们的从教时间都很长,他们能够对教育事业保持初心,努力克服职业倦怠,让自己的教育生命充满活力,这是令我佩服的,同时也是我需要努力学习的。教师不热爱自己的职业就很难静下心来做教育,更不用说去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教师首先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保持对职业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才能够发挥更大的光芒去照亮学生的心灵。

立足学科教书育人。不论任职哪一门学科都需要立足学科立德树人,为祖国培育出合格的接班人。我们不再是只教授学生知识,而忽略学生品德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而要做到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只有考试的科目才是重要的科目,每门所设的科目都应该发挥其作用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领域中努力提升,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肩膀,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力他们的成功。从各位名师的真实事例中,我发现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而是不断地努力提升,不断提沉淀,厚积薄发成为本学科本领域中的佼佼者。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须首先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学习、阅读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丰富教学经验。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汉代刘向在《说苑·建》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能者为师。每个人总有一技之长,凭此一点堪为人师。每人既为人师,又为人徒。此一时为师,彼一时为徒。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起点,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而且其自身的学习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学习,而是持续的学习来提高知识领域,学习要贯穿于自己整个教育生涯。因为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来说,仅靠最初的专业知识无论如何都是不够的,一次性学习能撑起一份职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教师务必与知识和教学法的提高保持同步。“活到老,学到老”,虽是一句古训,但对教师的职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终身学习,才能使教师职业生命永葆活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课程改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纵观历史,没有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是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的,他们不断突破自我,寻找更高的目标去造福人类。《静待花开》中分享自己对教育理解的大家都是敢于创新,敢于承担,敢于探索的领路人。其实初入教育大家都一样,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有的人走了一段就停了下来觉得可以受用一生了。而有的人又咬咬牙坚持了一段,他们看到了光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是他们停了下来。而一直初心不改,心怀梦想,不断探索的那群人他们成功了。人都有惰性,但是克服的人一定是笑到最后的人。

我希望我的教育生命始终充满活力,不论何时都可以不改初心。虽然我不是天资聪颖之人,但我相信知识可以慢慢积累,经验可以不断增加,终有一天我会成长为我理想中的那个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