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企业改制中的矛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1-09
与此同时,中远集运要求:陆产总公司要以“合理调整陆上产业结构,缩短管理链条”为原则,以“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投资行为,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坚持“有进有退,择优扶强,优胜劣汰”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中小企业的改制工作。
这就是说:今后一段时间内,陆上产业的所有企业都将面临着改革、改制的艰巨任务。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有着代表职工利益,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能。作为深处于各种利益矛盾关系第一线的企业工会,如何在协调各种利益矛盾中,贯彻好党的群众线路,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既要顺应企业发展的规律,又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既要增强对于经营者的鼓励与制约,又要考虑广大职工生活的改善;既要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又要照顾职工眼前生活。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意在对实施企业改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及对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分析,达到预防和减少矛盾,工会组织所必须采取的有效的协调办法提出一些初浅的想法。
一、企业改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利益问题
在企业实施改制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使各种利益矛盾在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企业的各个领域都无处不在发生,主要表现是:
1、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矛盾。“减员增效”是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为此它要不断精简人员。这就使一部分竞争能力比较低,技能、年龄、文化学历缺乏比较优势的职工下岗分流,导致生活水平下降,造成企业与职工的矛盾冲突。
2、因经济补偿费引起的矛盾。经济补偿是下岗职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关于国有企业职工经济补偿的执行依据有三点:一是按照《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及其的有关的法律解释所规定生活补助费标准;二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经济补偿金;三是按照《国务院关于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破产企业职工自谋职业的一次性安置费。除了上述规定外,上海市其他行业、企业还有自己的具体规定。例如,我们在处理远洋服装厂职工工龄卖断问题上,就是依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远洋的特点独立制定的一整套操作方案。事实上,对于企业职工经济补偿的标准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因经济补偿标准不一和职工对于经济补偿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引发的矛盾和争议较多。
3、历史欠债引发的矛盾。多年来,由于一些困难、改制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少交或交不足员工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被员工发现后引发的矛盾也是企业与职工矛盾的焦点。近年来,各级组织和企业领导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应该说这类矛盾大部分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但历史欠债在个别企业(有些问题只是没有暴露而已)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
4、因再就业引起的矛盾。企业改制中下岗职工,由于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文化程度不高,从就业能力的角度讲,他们无法与城市新成长的劳动力竞争;从用工成本角度讲,他们又无法与农民工竞争;再加上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供过与求,据人才市场报抽样调查,近二年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仅在30%左右,这就给予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只好重找自己原来的企业,想依靠企业解决就业问题,产生的矛盾实在不少。
5、职工对企业经营者不满心理引发的矛盾。这主要反映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低估国有资产,从而使自己的股份增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并利用手中的尚存的权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收入分配,这在职工中引起不满引发的后果是很难预测的。
二、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分析
企业改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诸多矛盾,从总体上讲,是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所产生的深层处矛盾的综合反映。既有传统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也有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定势与市场经济、民主建设的不适应;既有政策的原因,也有处理方法不当的原因;既有职工的合理要求,也有职工对现实政策的不了解、不理解;既有悠远的历史沉积,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究其产生矛盾的具体因素是:
1、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执行的是低工资、高就业、高福利政策,长期以来职工的生老病死都是由国有企业包下来,职工的收入主要是解决或基本解决家庭日常生活的开销。实行市场经济后,相当部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很大增长,职工的收入也不可能大幅增加,现在国有企业又处于改革、改制的攻坚战之中,这使职工心理承受和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都相对较弱。
2、作为企业来说,要提高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解决“低工资、低效率、低效益”的现状,必然要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精简大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富余人员,这对原有的国企职工压力是可想而知。加上现有市场体制还不成熟、法制不够健全、市场主体行为不够规范、全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等原因,使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矛盾直接地反映到保护个人利益关系上来。
3、由于企业改制而引发的劳动就业观念的冲突。在实施职工再就业工程中,确有相当一部分的下岗职工存在着择业观念陈旧的问题。他们抱着就业靠国家、企业,受“国有”身份的观念束缚,形成了端“铁饭碗”的保守意识,缺少竞争意识,缺乏竞争就业的新观念,囿于对企业“从一而终”,由此职工自身的复杂心理也是产生矛盾的一个根源。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有条件地改造国有企业的股权比例,这是国家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对于这一点务必要通过我们的各级工会组织让广大职工心知肚明。
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进行改制,这是国家对国企改革的大政方针。按照国务院八部委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我认为,为了使我们的远洋企业能以构筑核心竞争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加快企业的改革、发展的步伐。作为工会组织在企业改制的各种利益矛盾中应发挥好三方面的协调作用。
1、紧紧依靠企业党组织,发挥桥梁作用。企业党组织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它的首要任务就是巩固党在企业中的执政基础。因此,当企业改革改制中出现矛盾和各种问题时,党组织必然会肩负起重要的责任。而企业工会组织就是要紧紧依靠党组织,按照上级和同级党组织的批示精神,做好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企业在实施改制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利益群体,必然会产生各种利益矛盾。但是,如何来引导和化解这些矛盾需要各方组织的关心。工会组织要教育广大职工相信党组织,企业的扭亏解困和保持稳定是企业党组织的中心工作,也是衡量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在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面前,工会组织重要工作就是紧紧依靠党组织,维护好企业的稳定。
2、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做好员工的政策宣传工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改制走向市场已成为一种趋势。工会组织要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地对职工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做好政策咨询和解释工作,要让员工明明白白地了解企业改革改制的每一个过程所涉及到的有关细则、规定,要让企业的所有员工共同来完成企业改制工作。从而让更多的员工溶入到企业的这一重大变革中去,这是稳定员工情绪,消化各种利益矛盾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去年服装厂的改革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沉淀了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完整的解决。这主要得益于工作小组的工作立意。那就是在紧紧依托中远集运党、政、工给予好政策的前提下,开展了严密、仔细、谨慎的资产、人事、员工思想动态的调研,掌握了大量符合服装厂改革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在做好积极有效的员工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工作策略方法,细化了各种配套方案,并让所有服装厂员工熟知全部政策,作出自由选择,从而确保了服装厂改革的顺利成功。
3、依据《工会法》,努力发挥维权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六条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企业的改制过程中,工会组织要让企业的改制方案依照法律规定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加以确立。改制方案应涉及股权设置、资产处理以及改制目标、实施步骤、时间安排等全方位的内容,真正让职工从源头上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远洋服装厂劳动用工改革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中远集运工会对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派出工会代表自始自终参加,并对改革的全过程实施监督。我认为,如果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发生违法违规现象,损害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工会组织定要善于维权,敢于维权。
发挥工会维权职能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工会组织也应加强职工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职工就业技能和参与市场就业的竞争力。就业是民生之本,工会组织在关心困难职工,为他们排难解纷的同时,着力于把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与职工的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转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我们要积极响应上海市总工会提出的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号召,培养更多的学习型、高素质、多技能的企业劳动者,从而使一些改制企业的人多负担逐步向人力资源多变结构的需求转变。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矛盾与问题。然而化解这些矛盾的机制还不完善,这是企业工会必须面对的现实。因而,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工会组织应当要把协调好企业改制中的各种利益矛盾作为现阶段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尤其是我们陆地单位的工会组织,更要用我们自身积极有效的工作方法,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确保企业改革改制的完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