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惠帝刘盈先遭刘邦弃,后被吕后操控,他究竟拖得如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3

【汉惠帝刘盈八兄弟,为何七个结局惨?他只想简单快乐生活为何不得?】

前言:这个皇帝想快活不容易

在一般人看来,皇帝向来都是至高无上的,但实际上却并不是每位皇帝都是活得快活的,因为人要活得快活是有条件的。首先要环境好,有快活的氛围;其次要能力强,有快活的资本;第三要真快活,是心里彻底轻松。做到这三条实际并不容易。因此,要活得真快活,特别是皇帝要快活,是不能只用简单地用吃喝玩乐来衡量的。人们见的多的,只是他们表面的风光而已。风吹过去以后,就光了,都不是根本上的东西。汉惠帝就是这样的一位:从小缺钱,是苦出身;长大缺爱,只娶了一位亲侄女做皇后;偶尔想做一些事,又被曹参的黄老之术给碰壁。惠帝在位七年,死时才22岁,这是多么年轻的年龄啊?在民间,这样的年龄,是美得不能再美,愉快得不能再愉快的年龄。

从小受苦、险些丧命

惠帝名叫刘盈。这个“盈”字,我总以为是盈满泪水的“盈”。早年的他,经常与母亲、姐姐下田干活,是个劳动者。刘邦在外面忙,忙得都是大事,顾不上家。有家跟没家一样,况且在外面还养着小老婆曹氏,哪里顾得不。刘盈他们娘儿三个,只能蜻蜓吃尾巴,自己顾自己。有件事情,说起来就让人伤心。一次刘邦与刘盈姐弟二人一同逃难,身后楚军追得急,他们曾三次被狠心的刘邦推下车去,以便自己能够跑快一点。倒是太仆夏候婴看不下去,三次下车把他们抱了上来,并责备刘邦说,“车子本来就跑不快,多一人、少一人又有什么关系?”搞得刘邦很尴尬,拔出剑来就要砍人。夏侯婴抱着两个孩子,绕着车子跑,刘邦追不上,最后才作罢。你看这刘邦,是不是人?你看这刘盈,从今往后怎么再做人?

艰难熬成太子,又遭狼爸厌弃

刘盈被勉强立为太子,自己心里不愉快,刘邦的心里更不舒服。本来顺理成章的事,反而像倒行逆施,有些见不得人。以吕后(雉)的为人处世,刘邦多半得不到什么温柔。恨屋及乌,对孩子也不会有好脸色。当时,还有一位戚夫人,生了个孩子叫如意,正如了刘邦的意,怎么看,怎么像自己。再加上戚夫人整天以泪进谏,他就动了改立太子的主意。一班文臣武将,当然搞不清刘邦的家事,都喊不同意。特别是御史大夫周昌,不顾自己有些结巴,拚命进谏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口吃之音)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弄得刘邦哑然失笑。后来,张良给吕后出了个点子,让四个连刘邦都请不动的江湖名士,来给太子助威。刘邦觉得太子还是有点牛皮的,羽翼似乎已成,也就作罢,不再提改立太子之事。不久,刘邦死掉了。

狼爸闭眼坐上龙椅,不想虎妈更凶

由于有这档事,吕家与刘家就结下了仇。孩子做了皇帝,虽是刘家的根,但也不很让她放心。况且还有那么多异母的兄弟,都要吕后操心。她先毒杀了赵王如意,然后遭殃的是戚夫人。戚夫人的大树倒了,没地方乘凉,只好就去永巷舂米,伤心了就唱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后来,她被制成“人彘”,比死了还难受。不能描述这种东西的样子,因为它不是善良之人能忍受的。只能说,当惠帝刘盈看到以后,被吓得生病达一年之久,从此不理朝政,每日饮酒淫乐。

这里,要把吕后如何剪除惠帝的六个异母兄弟之事,一一列出,看一看世界上最为狠毒的东西,究竟是什么?首先是庶长子刘肥,公元前201年立为齐王,竟因为刘盈礼待他,差点被鸩酒毒死,后上书愿献齐城阳郡,并尊太后女长公主为齐太后,才免一死;其次是惠帝的庶弟刘友,他被迫娶了吕门人氏为妻,但并不宠爱,于是被进谗言,最后活活饿死。临死前还忍不住骂道:“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谏我以恶,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第三是刘恢,被强迫娶了吕门之女后,整天心情不舒畅,最后愤而自杀;第四是刘建,也是惠帝的庶弟,被“发配”至藩地,郁闷而死:第五是刘长,这是由吕后一手带大的孩子,未遭其迫害,还算不错。后来,文帝时谋反,被废蜀中,绝食而死,倒也表了对吕氏的忠心。最后一个就是刘恒,即孝文皇帝,最侥幸的一位。

吕后对刘家孩子的态度,多少表明了她对刘邦的态度,似乎也不全怪她。刘邦当年要多一点爱心,恐怕他的孩子,多半也不会弄成这样。吕后的残酷,是一种十分变态的残酷。这种狠毒,简直让人不能理解。吕后不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她只知道以宗姓为借口,去除掉刘家的人,这是妇道人家的做法。万幸的是,因为吕后毕竟是村妇,没有文化,搬弄人还可以,治理天下就不灵了。吕后也有自知自明。她只负责家里的事,对国家的事,也不多问,都放手给当时的萧何、曹参、王陵、陈平等大臣。因此,皇宫里以及皇亲国戚们,虽然乱作一团,国家倒没出什么大问题。

要管国事却被老臣奚落

这里要说说相国曹参的治国方略。他第一次将学者们之间清谈的学术套路,完全搬到施政国策中去,而且取得了好的效果。现在回想起来,曹参的“无为而治”,正好切合了当时的现实,有点实事求是的味道。他到处宣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之约束。”他选用郡国吏,只要岁数大,不善言谈的,就可以被任命。对那些口辞文深,注重功利的,一概弃之不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曹参的工作就是喝酒。喝得一塌糊涂,都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喝得连不管事的惠帝都急了,忙叫曹参的儿子去劝劝他爹。

结果当爹的不仅不听,反而把儿子打了一顿,弄得惠帝也不太高兴。其实,曹参有他的道理,他对惠帝实话实说,“你的才能不及高祖,我的水平不如萧何。高祖与萧何上下一心,制定好的那些规章制度,已经能把国家治理得不错了。我们这些人,照着葫芦画个瓢,不要再费太大的功夫。”惠帝听后,明白了这个道理。

结语:一生做了一件让读书人快活的事,足矣!

一般来说,跟在开国皇帝后面,接着再做皇帝的人,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难是难在无法超越,易是易在可以墨守陈规。采取何种方法,要视民情、国情,以及统治者自身的能力来定,不能乱来。当时采取的“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的政策,无疑对恢复战争创伤、促进社会生产、提高人口数量,都起到好的作用。当时,老百姓编了一首歌,来夸这些好政策。歌中唱道:

“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有了好的大臣,还要有知道好的皇帝才行。其实,当家的并不是惠帝,而是其母吕后。吕后在这方面,还说得过去。西汉王朝在处理与匈奴的关系上,就可以看出她顾全大局。当时匈奴冒顿单于,写信调戏吕后,“我没有老婆,你没有老公,咱俩干脆和亲算了。”吕后当时很生气,但权衡利弊,还是把这口气忍了,从而使和亲得以继续。这在当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不快活的惠帝刘盈,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直不快活。在家说了不算,在国也算不了什么。虽然国家总体情况不错,但与他没有关系。这位皇帝就被历史撂在一边。 皇帝的喜怒哀乐,只有与整个时代的旋律合上拍,似乎才有意思。但是,不快活的惠帝,做了一件让所有读书人很快活的事情。

在公元前191年,他宣布废除了“挟书令”。这条秦始皇时期的法令规定,只要不是由秦的博士官所掌管,全国有藏《诗》、《书》、《百家语》的,都要烧掉,有谁胆敢私藏,即处以族刑。这条法令,极大地遏制了文化发展,断送了春秋以来文化革命的大好形势,也是秦始皇成为千古罪人的铁证。惠帝废除这条律令后,使本来就无法限制的东西,再度发展起来,是一件大好事。

一个社会,如果有书读,这个社会仍然是愉快的社会。不论物质上如何,精神上肯定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提醒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