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先通的情钟大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邱先通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在人民军队的大学校培养下,他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对上级、对下级、对同级都能友爱相处,团结共事。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舍生忘死救过多少战友的命,谁也说不清。但是,原江西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象晃,这位断了一条腿的老红军,谈起邱先通,总人一往情深地说:“他是我的救命恩人。”
那是在长征路上发生的一次战斗中,谢象晃被敌人的枪弹打伤了,血流如注,人事不省。偏在这时老天爷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刚结束一场鏖战,队伍都陆续离开。在这茫茫荒野里,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即使不被豺狼吃掉,也会饿死或流血致死。躺在水沟里的谢象晃听着“沙沙”的雨声,心想:“这一下完了,革命算是到头了。”忽然间听得一阵马叫声,他又感到有希望了,便吃力地撑起身子拼命喊叫。正在巡视战场的邱先通被这模糊不清的声音牵动着每一根神经。他赶紧策马循声走去,见是谢象晃倒在血泊里。“老谢,你负伤了?不要动,等我来。”他撕下自己的衣服,赶紧给谢包扎伤口。然后把他托上马背,拉回营地救治。事后,邱先通还多次去看望谢象晃,每次都要带上点好吃的东西。谢象晃总是要说番感激的话,邱先通连连摆手说:“你受伤那天,我刚好打扫战场,当时还有其他同志来了,即使我没有看见你,别的同志也会发现你的。”
曾任南昌军分区司令员的林忠照,过去是邱先通的部下,邱先通与他交往笃深。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期间,林忠照遭到造反派的冲击。造反派还到辽宁砸了林忠照送给邱先通的一对樟木箱,强制邱先通揭发林忠照的所谓“罪行”。邱先通这位老革命决不肯随风倒,对造反派给予义正词严的驳斥:“即使你们把我打成林忠照的黑保护伞,我也决不会落井下石、陷害同志。我坚持实事求是,死不改悔。”后来他才知道,为林忠照的事遭到冲击原是祸起萧墙,是他身边一个警卫员告的黑状。因为这个警卫员曾要求给他办违背原则的私事,邱先通没有满足其要求,同时还批评了他,因此借机报复。以后平反冤假错案,清理“文革”期间“三种人”时,有人要邱先通对那个警卫员惩治一番,邱先通却说:“他年轻无知,只要他认错改了就好。徇私报复不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品质。” 邱先通有六个孩子,二男四女。他对孩子严格要求,经常教育他们生活上要低标准,学习和工作上要高标准。他这几个子女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长大以后都有出息,分别在海陆空部队工作。这些子女的提拔,没有一个是通过他的关系“走后门”的。
邱先通是独子。他参加革命后,一直和家中失去联系。因此,他的一个堂弟过继给他父亲为子。这个堂弟有个儿子长大后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十年代在吉安军分区当兵。1973年,邱先通回乡路过吉安时,特地要这个侄儿陪他上井冈山。一路上对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励他为人民多做贡献。并要求他不要把将军伯父看做向组织要求照顾的背景和靠山。他的侄子遵照他的教导,退伍以后还乡务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家乡人民的乳汁哺育了邱先通的成长。参加革命后浪迹天涯,他一直没有忘记家乡父老对他的期望、关怀和爱护,没有忘记家乡的山和水。他在东北工作时,曾多次写信回乡,询问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建设事业。1973年他返回家乡,县政府考虑到他家的房子破旧,住宿条件差,准备接他到县招待所住,他不同意。说要在家乡住上几晚。乡里的干部要安排他在乡政府住,他也婉言谢绝,非要住在他出生的老房子里不可。他说:“住上我的老房子,回味往事,会加深我对家乡、对人民的感情。”他用了当时一句时髦的话,诙谐地说:“我这也是‘接受再教育’么。毛泽东同志常常对我们这些老同志说:‘你们进了城,生活条件好了,不要忘了当年我们革命的老根据地,要回到那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那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这是有好处的。’”
这次回来,他到村里几十户人家走了一遍,给每户人家送了20元的见面礼。他说:“你们不要认为我当大官发了财。我是共产党的干部,你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在家时,你们对我很爱护,我走了以后,你们对我的父母诸多照顾。现在我代表我的父母聊表谢意。钱很少,这是我的心意,你们收下我就高兴。”当他了解到家乡的小学教室漏雨,学校没钱维修时,就掏出自己身上的生活费180元,给学校买瓦。学校领导人说:“老首长,你自己的钱不要拿,请你出个面,给县教育局打个招呼,拨点款给我们就是了,”邱先通严肃地说:“这样不好,教育局的钱是国家的钱,全县还有很多教室是危房,要体谅他们的难处,我们要尽量给国家省钱。”当时生产队没有柴油机,碾米和饲料加工都要跑十几里路。邱先通回到部队后又给家乡寄了200元钱买柴油机。群众都说:“老将军的心意我们记在心里。”
这次在家乡,他还发现村里左邻右舍的婴儿特别多。当他了解到他的堂弟也有超生现象时,当即找到村干部,通知召开群众大会,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们村的田就这么多,如果家家都超生,这怎么得了。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啊。”他严厉地批评了自己堂弟“多子多福气”的封建思想。那时计划生育政策并不很严,但他反复提出要大家实行计划生育,减轻国家的负担。他把超生带来的恶果分条分缕地分析得很透彻,说得大家羞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村里的年轻人都主动实行计划生育。
邱先通在战争年代多次负伤,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更谈不上营养补品,工作起来又是个“拼命三郎”,不注意休息,所以身体一直不好,六十年代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家乡的亲人。他在临终时嘱咐自己的家人:“我死之后,我们不要忘了祖宗,不要忘了我的出生地,我不是要你们去搞封建迷信的那一套,而是要你们像我在世那样,跟家乡保持密切联系,关心家乡人民的生活和家乡建设,尽力支援他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