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些名著的问题

像傲慢与偏见,围城,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局好还是坏?希望能推荐几本喜剧名著,谢谢。

第1个回答  2013-10-31
傲慢与偏见 是喜剧,结局是一对曾因傲慢
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描绘了20世纪4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一部分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也旁及了部分官吏乡绅、市井小民。这部分人物的蝇营狗苟、勾心斗角,勾画了这一特定人生领域里的各种社会相,它诙谐而又深刻,委婉而又辛辣,是一部别具风格的讽刺小说。《围城》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能遵守他们思想性格发展的逻辑,从生活中选取和提炼喜剧性的典型细节,在滑稽可笑的情状中,对人物的卑鄙和丑恶进行讽刺。《围城》的结局:方鸿渐跟孙嘉柔结婚了.但他们吵架了.于是方就很迷惘,他步入围城是否正确.苏文纨是嫁给了姓曹的.
莎士比亚共创作了14部喜剧。但现在较通行的做法是把《暴风雨》看成是传奇剧。因此,按创作时间先后分别是:《错误的喜剧》(1592)、《驯悍记》(1593)、《维洛那二绅士》(1594)、《爱的徒劳》(1594)、《仲夏夜之梦》(1595)、《威尼斯商人》(1596)、《无事生非》(1598)、《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皆大欢喜》(1599)、《第十二夜》(1600)、《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1602)、《终成眷属》(1602)和《一报还一报》(1604)。前10部是莎士比亚创作第一时期所作,多称为试验喜剧、浪漫喜剧或抒情喜剧。后3部属于第二时期,多称为问题剧或黑暗喜剧。有人把《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1595)是一部充满幻想和浪漫色彩的抒情喜剧。剧情虽然发生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威修斯统治雅典的时期,实际上反映的却是当时英国的现实。喜剧描写青年男女之间相互恋爱的故事,他们反对家长的干涉,得到仙人的帮助,最后争取到婚姻自由的胜利。剧中神话的世界和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它成为莎士比亚最富于诗意和想象的剧作之一。
  《威尼斯商人》(1596)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剧中包含两个平行的情节。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围绕割一磅肉的诉讼而展开的冲突;次要情节是富家小姐鲍西娅遵父命三匣选亲的故事。此外还穿插进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罗伦佐卷款私奔的故事。通过这些相互联系的情节冲突,莎士比亚肯定并赞美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以友谊、爱情为重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否定并谴责以夏洛克为代表的惟利是图的生活态度,最后以夏洛克的败诉和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为美满结局,歌颂了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胜利。剧中成功地塑造出夏洛克这样一个鲜明生动而又复杂矛盾的典型形象。莎士比亚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简单的恶棍。夏洛克不仅是一个重利盘剥、损人利己的高利贷者,他也是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负的犹太人。他同哈姆雷特、福斯塔夫一起,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著名的三大典型。剧中的安东尼奥是一个商人资本家,经营海外贸易的皇商大贾,莎士比亚把他塑造成善良、正直的正面人物。莎士比亚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立场,嘲讽夏洛克而歌颂安东尼奥。
  《无事生非》(1598)、《皆大欢喜》(1599)和《第十二夜》(1600)是莎士比亚抒情喜剧的代表 作。情节生动丰富,富于生活气息,思想更加成熟,既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又嘲笑了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第十二夜》),同时也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行为(《无事生非》)。剧中人物也更加丰富多彩,主要人物如《无事生非》中的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第十二夜》中的薇奥拉;次要人物甚至小丑、佣人,如《无事生非》中的道格培里和弗吉斯,《皆大欢喜》中的试金石,《第十二夜》中的马伏里奥和费斯特,都无不塑造得有血有肉,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