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属于货币政策,哪些属于财政政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2-12
第2个回答  2019-03-09
当财政收支出现赤字时,采用特定的方式弥补赤字时,会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例如从历史上看,政府经常会由于战争、自然灾害,或过去庞大的皇室支出导致财政赤字,经常增加铸币来弥补赤字,直接增加了货币的投放量。
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财政赤字的弥补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向社会公众借款,二是向银行借款。下面分析一下这两种途径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一)向社会公众借款
社会公众用闲置资金购买政府发行的债权,使社会公众手中的闲置资金转移到政府部门,在这个过程中,现金和存款货币从社会公众手中转移到政府的存款账户上,货币供给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如果个人或企业不是用闲置资金购买政府债券,而引起借款增加,而且银行为满足他们的贷款需求,增加从中央银行的贷款,就引起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二)向银行部门借款
它又分为向商业银行和向中央银行借款两种情况。
1.向商业银行借款
政府以发行债券的形式向商业银行借款。如果商业银行用超额存款准备金购买政府债券,并没有因此增加它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货币供应量不增加;如果由于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不足,然后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贷款、再贴现或者卖出中央银行票据,这样就会增加货币供给量。
2.向中央银行的借款
当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非常直接。如财政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中央银行购买国债的结果是:中央银行持有政府债券数量增加,同时财政存款增加,随着财政支出的过程,现金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即基础货币增加,并在货币乘数作用下使货币供应总量按乘数成倍扩张;如果财政以借款方式从中央银行取得资金,则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贷款增加,同时财政存款增加,随着财政支出的过程,基础货币增加,同样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货币供应量成倍地增加。
货币乘数:
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五、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式
根据以上对货币供给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货币供应过程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第一层次的货币供给等于第一层次的货币乘数乘以基础货币,即m1=
k1·b
其中m1为第一层次的货币;b为基础货币;k1表示第一层次的货币乘数。
公式中,b是中央银行可以基本直接控制的量。在m1目标值一定的条件下,中央银行根据各时期测定的k1,确定此期间对b的调节量并通过调节b达到调节m1的目的。
确定货币乘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历史资料建立回归方程,确定货币乘数。但货币乘数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变量,如果这些因素变化不定,k1也就不能准确确定,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调节m1的计划就会落空。二是通过公式法:
k1=
(c+1)/(c+e+rd+rt*t)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共有5个: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d)、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t)、定期存款比率(t)、超额准备金比率(e)及通货比率(c
)。这些决定因素本身又分别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对货币乘数,从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则更是纷繁复杂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