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道不同,不相为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有句老话“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秦·孔子《论语·卫灵公》,与之对应还有下半句,“志不同,不相为友”,意指志向不同的人不适合在一起谋划共事,结交为友。

这里还有一个管宁割席的典故,原文如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歆欲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因价值观不同,管宁与华歆割席分坐,不愿为友。

我不禁思考,为何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呢?大多时候只是把它当作结论来使用,并没有认真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晚上,和朋友讨论,粗以为原因如下。道、志的不同意味着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所要奔赴的目的地不同。既然目标不同,那么实现目标的路径恐怕也很难一致。实现目标的路径,外显为对人物是非的价值判断,对于仅此一次的人生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比较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有一个基本的价值排序。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排序,或受社会影响从众选择,或独立思考自行判断,皆因人而异,不可强求。

既然,价值判断是多元的,那么必定存在很多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他们对于同一事物的价值排序会有明显差异,比如管宁把黄金看作与泥土无异,而华歆则把黄金从泥土中拣出放在一边。

当个人的价值判断出现差异,且冲突较大难以调和时,共谋或结交不仅难为自己,也是难为对方,彼此为难。彼此都不符合对方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期望,他觉得你这样做才对,你却认为他那样做才对,如此这般如何共谋。

共谋讲究的是合力,是1加1大于2。而志不同则意味着所要奔赴的人生方向不一致,甚至可能还背道而驰,这样如何会有合力?恐怕还有分力呢。

一旦有分力,这对目标的实现是很不利的。与不同道、不同志的人共事或交友,很难产生共鸣,很难拧成一股绳。既然拧不到一起去,就很难有合力,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对方,都不是一个实现目标的好路径,既然如此,倒不如趁早分道扬镳,及时止损,免得在一起耗费各自的时间和精力。

如何实在不得不与不同道的人共谋,那首先得尊重他人的不同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活法,有自己的追求,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敞开。同时,还得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取向,不受他人认可与否的影响,按自己的节奏行走在人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