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安不了我的肉身,家乡装不下我的灵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三毛说过一句话:“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去哪里都是流浪。”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一线城市也好,家乡也好,都只有熬过了眼前的苟且,才能去谈诗和远方。

可是,事实上一线城市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爱它的便捷生活设施,爱它提供给大部分年轻人相对公平的工作机会,爱它给了无数人梦想。但是,机会和竞争同样存在,大多数人怀着梦想踏上这片土地,却被现实打击得一败涂地,恨它拥挤的人潮,恨它嘈杂的环境,恨这个城市没有人情味。是的,一线城市给了你多少希望,就给了你多少绝望。

上海,一个年轻的地方……这里湮没着年轻人的斗志,埋葬着年轻人的梦想,滋润着自己的土地~

可是回家乡真的就意味着岁月静好吗?相信在北上广呆过的人给出的答案是大部分都是否定的,那些在大城市混不好的人,在家乡也可能同样是个Loser,只是换了个地方罢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仅从个人角度来看,我内心都在为自己争取机会,我也有很多想要为自己留下争辩出来的理由,我就是觉得上海不错,是梦想起飞的地方,怀揣着梦想踏上这片土地,希望展翅飞翔。但是客观现实是,几千万人在上海假装生活,而我,也是其中一个罢了。

为什么我说上海安不了我的肉身,家乡放不下我的灵魂呢?上海怎么样我不做评价,毕竟一线城市嘛,没来过的会憧憬,会向往,待过的会失望,会迷茫,我不想打击有梦想的年轻人的奋斗动力,也不想提起一线城市那些失望的人的伤心过往。

第一,就业机会不多,对口的就更少了。

别以为只有一线城市有不公平的竞争存在,一线城市再难,也总有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机会。可是小城市很多的机会就是内定的,有很多好的工作单位都是对职工子女优先。看智联招聘,51job上,明显关于岗位的设置一线城市比二三线城市多,很多时候,光你一个人努力不够,有些基础是从父母那一代就开始打起来了,所谓的“拼爹”吧,不公平也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第二,小城市更多时候不是拼实力,而是靠关系。

在家里那些小城市呆着,本以为工作小打小闹一下就行了,可是身边围绕着绝大部分都会是亲戚,想做点生意吧,订单啊,客流啊什么的,都会从亲戚那里开刀,讲什么人情世故,还要让利给人,自己到底也连个明白都赚不了,自己说到底也就图个脸,抹不开面子。再说找工作,靠关系找到的工作工资高,长期稳定有保障,工作中还有人保驾护航,反而靠自己的,学历太高没人愿意,用不起,都是干活,学历低的工资给的低啊,不计较学历当然是最好,那就要你心甘情愿拿着低工资,过着根本养不起自己的日子。

第三,亲戚朋友的“指教”会影响自己的三观。

家乡的闲人太多了,仿佛指点别人的生活对她们来说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大城市可没有谁有过多的时间去关心别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是形色冲冲的奔向自己的梦想。正如《北京女子图鉴》里,陈可看到一身珠光宝气的陈佳佳住在没有暖气的地下室,她十分惊讶。陈佳佳却很坦然的告诉她:“住哪里都没有家里舒服。在北京精彩的不是这个房间里面的世界,而是这个房间以外的世界。”

大城市从来就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地方,有钱人也不是那种充斥着暴发户气质的家乡土豪。上海就是这样的不是嘛,大家每天奔走在去上班的路上和下班回家的路上,工作中焦头烂额处理事情,哪有时间搞自己的事,我见过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一个一米八几的大男人,早上上班时买了两个馒头加两个茶叶蛋排队挤地铁,我们不是自己上去的,是后面的人硬生生给挤上去都要被挤成照片的节奏,呼吸都是问题,好不容易熬下车,感觉自己又活了一遍,深吸一口气的感觉真好,我看到那个一米八几的大男孩,手里的馒头和鸡蛋早已变成渣渣,被尴尬的丢进垃圾桶去,然后加快脚步跑着离开地铁站。

家乡的“七大姑八大姨”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口号,剥削着你的私人时间,还把已经成年的你当成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小孩子看。而实际上,她们却总是能把你往沟里带,或者直接粗暴的摧毁你的“三观”,指着把你塑造成跟她们一样的人。她们没什么不好,只是真的那种生活方式不适合自己。

第四,家乡的人情开销实在太大。

在一线城市也会有人情开销,但是同事之间意思一下就好了,毕竟工作伙伴大家觉得够维持就可以了,人情本来就淡漠,份子钱这种人情不需要太过,有心意就可以了。在家里却经常听到有人说,一年随便喝酒随份子就要随掉两三万,身边都是朋友,所谓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后长期要见面,你拿的比别人少了别人觉得你抠,你拿的比别人多了别人觉得你出风头,前提是这是一个只有月薪平均两三千的三四线城市。

很多人说人情像一把锯,你来我往。今天吃你家的,明天喝我家的。到头来最后还是酒店真的赚到了钱。

当然……这只是我在给自己想要留在上海找的理由,我很清楚留在上海的艰难,那些能活在上海的人真的已经是很厉害了,更别提混出个人模人样,还小有成就的外地人了。

职场嘛,讲什么人情味,各种套路各种坑,聪明人会避坑避的不动声色,不聪明的,各种乱七八糟的都要承受,哪怕心里想要留下一片净土,也都是异想天开,身边的人都早已融入到这个染缸,除非你想做一个格格不入的人,否则迟早要让步。

刘传在他的《认知升级》一书里这样说到:

人的成长,最有效的还是认知迭代,学习是提高认知的唯一路径。

优秀的人,都有这种能力,思维不断优化,认知不断提升。

倘若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永远是固化的,不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需求来主动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那必定是因为他学习不够。

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之后,你才知道,原来世界上除了父母亲人不会有人掏心掏肺对你,不会有人无条件完全信任你,也不会有人一直对你好,你早该明白,天会黑、人会变,人生那么长路那么远,你只能靠自己,别无他选。

现在回过头想想,是上海葬送了梦想还是梦想不适合上海?我不止一次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几千万人会在上海假装生活,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的节奏过了一天又一天呢?

还记得陈道明曾经在给江一燕的序中写道:

韶光易逝,刹那芳华,皮相给你的充其量是数年的光鲜,但除此之外,你更需要的是你在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断给你带来优雅和安宁的力量。

不管怎么样,客观现实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而我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多方面发展自己,等待一个机会,不管在哪里,我相信它总会来的,而你,也一定要相信,否则生活会变得很咸,毕竟现实下被打击的眼泪总是挡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