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自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自转?
世间不存在永动机,但如果有人举出一个地球的自转来例子来,估计很多朋友会哑口无言,尽管能量守恒大家都学过,但地球自转却是永恒不变!所以这地球真的会是永动机吗?

地球自转的动力来自哪里?
其实不仅是地球,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转,只是有的转的不太规则,比如小型天体的运动方式就无法用转来衡量,但能称得上矮行星级别的天体,包括恒星以及它发展后的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都是自转的,因为它们都有一个类似的经历!

行星与恒星系的形成

恒星形成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拉普拉斯和康德先后提出了星云假说,尽管这个理论最贴近当前的恒星形成理论,但这个理论成熟还是要等到二十世纪中后期!

行星和行星系都来自于星云的坍缩,这个星云可以是原初星云,也可以是上一代超新星爆发的后的星云!星云的初期坍缩因素来自于临近超新星的爆发冲击,或者金斯不稳定性,当星云的热压力不足以抵抗引力时,便会在引力作用下坍缩!

猎户座马头星云

1947年巴特·博克提出这团开始收缩的星云会坍缩成一团很像昆虫茧的形状,会尽力重力坍缩后形成新的恒星,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像茧一样的坍缩体,在博克球状体中,可能会诞生双星或者联星!1990年,在近红外线的观测中证实了恒星在博克球状体内诞生!

右上角的毛毛虫就是博克球状体

为什么坍缩的尘埃云会开始旋转?

物体在引力场中的运动都遵循测地线运动,因为这是引力场中运动的最短距离,理想的运动是直接指向质心,但这理论上却很难实现,因为原始星云本身就有一定的运动模式,它必定包含了部分角动量,因此它会干扰坍缩中的尘埃云!所以最终这条测地线运动就会变成一条螺旋形下坠的线路,如果以整个星云运动模式来看,就是旋转起来了!

捕获物体的运动方式

而且根据角动量守恒,它的旋转速度会随着坍缩转的越来越快!所以从中间诞生的恒星有着天然的自转运动,而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则会在恒星的尘埃盘中诞生,它的诞生原因和恒星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模式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早期是微行星互相碰撞成长,而更多的微行星聚集则会有可能开始诞生行星,但盘面上的湍流可能会影响行星的行程过程,但最终寡头行星的形成会清理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因为当质量够大时,它会在漫长的绕行过程中以引力捕获的方式将轨道上的小型天体一一合并,最终在恒星的星云积盘中留下一个清晰的同心圆!

各种行程中的原始星云积盘

而行星的成长的角动量也来自于此,因为这些微行星合并时候角动量无法消除为零,这和恒星的诞生时的角动量来源是一致的。简单地说,就是行星也是自转的。所以这里不需要上帝的存在!

成功的恒星(左侧),失败的恒星(右侧)

宇宙是怎么诞生的?

这里会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原始星云的诞生,根据天文界比较支持的理论是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如果不相信这个理论的话其实也没问题,但至少现在观测到的大量证据都指向宇宙在很久以前发生过一次大爆炸,比如宇宙膨胀,以及微波背景辐射和原初元素的丰度!

20世纪80年代初,天文学家观测到距离100亿光年外存在的原始星系云,基本处于电离氢状态,其体积与银河系接近,有可能是初始宇宙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原始星云物质。

大爆炸时这一切运动的起始,大爆炸之前的运动,可能谁都不知道,但之后所以宇宙的运动是大爆炸给予的能量!
地球会永远自转下去吗?
我们搞清楚了地球是怎么转起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它会一直转下去吗?理论上来说确实是这样,但现实中的地球却不会一直转下去,因为很多因素在消耗它的角动量!

地球流动的内核影响它的自转

这一点其实挺好理解的,就像一个生鸡蛋想要稳定旋转很难,因为会有很多角动量消耗在内外层的摩擦上!地球就是一个生鸡蛋,从内核到外壳,中间有非常厚的熔融层。

月球的潮汐引力消耗地球自转角动量

月球和地球之间有相互的引力,月球的引力也是地球上潮涨潮落的重要原因,因此这些被月球引力带起的海水就会粘滞地球的自转,而且月球的引力也会导致地球内核熔融态的岩浆分布差异,会导致更严重的地球差异旋转,地壳每天比地幔平均少转约138毫角秒,合成弧长达4.26米,每年地壳比地幔少转1553米弧长,在25786年的时间里地壳比地幔少转一圈(360 )

因此地球自转在逐渐减速,这些角动量除了消耗在各种摩擦上,还有一部分转移到了月球上,所以月球轨道每年都在提升,大约是3.8厘米/年!地球的角动量被月球偷走了!

所以地球并不会永远自转下去,它更不可能是一个永动机!

想知道地球自转的动力来自哪里,就得知道地球是怎么来的。

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地球,都是由原始星云聚集而来的。宇宙创生之后创造了大量的原始星云,这些星云弥漫在宇宙的各个角落,原始星云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慢慢聚集在一起。原始星云都是有自旋的,也就是说有原始的角动量,而弥漫分布的原始星云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不可能做到角动量互相抵消, 这也就造成了聚集成一团的原始星云会有一个初始角动量,而随着聚集得越来越紧,根据角动量守恒原理,星体自旋的角速度会越来越快,最终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自转的现象。

不仅是地球,宇宙中所有的星体,都自转,地球可以自转,可以围绕太阳公转,而太阳也有自转和公转。在宇宙中是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的,受到了各种外力的天体为了保持自身运动的平衡性必须依靠自转来维持,甚至是小质量的粒子由于运动速度过快,也必须依靠自转来维持自身运动的平衡。

“地球自转”描述的是地球在自我旋转这一现象,那么说到了自转,那肯定是在自身的内力作用下产生的现象,并不是依靠外力的作用,是在于地球的内部而不是外部。当然,地球并不会无缘无故旋转,为了解答这一现象,人们构造出了星云学说,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地球的自转,也可以解释天体的形成,而这种说法,目前看来是最有说服力的,至少比起上帝的手给的第一推动力要让人信服得多。

地球自转除了自身的内部原因外,其实也有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宇宙是真空的,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物体一开始就自旋的话,那么永远也不会停下来,它的自转角速度也不会改变,但是事实上地球的自转是会受到外力的影响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太阳系的绝大多数天体都是这么运转的,这一定不是巧合。

70年代,科学家通过太空探测发现了太阳竟然可以“刮风”,也就是太阳表面的等离子体微粒流向四面八方吹去,在太阳风的作用力之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可以被加速的,当然这个效应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够有所体现。与此同时。地球还会受到月球潮汐引力的作用,而这个作用却会消耗地球自转的能量,让地球越转越慢。所以说,地球的自转是在自身内部和外力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效应。

地球作为一颗行星,其物质来自于上一代超级恒星的演化过程,这上一代恒星当然是指太阳和太阳系的前身。这上一代恒星在主序星阶段,其热核反应的过程逐渐由氢和氦产生众多的重元素,如硼、硅、碳、氧等。这些重元素也参与到热核反应中,当热核反应到达铁元素时,产生的热能不足于维持热核反应需要的温度,即将消亡的恒星在引力作用下中心部分向内塌缩,形成中子星或黑洞。外围部分的物质被喷发到宇宙空间,这就是所谓的超新星爆发。

这些喷发到宇宙中的宇宙物质,有地球上的各种元素,也有诸如水、甲烷、二氧化碳等固体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质量m和速度v,物理量mv我们称为动量,动量矩你可以理解成动量mv乘一段距离。组成地球的所有物质,对空间的某个轴线,便有了一个总动量矩:M(mv),它的表现形式就是物体绕某一个轴的旋转。

物体的动量矩有个定理叫动量矩守恒,意思是当外力矩(注意不是外力)为零时,物体的总动量矩保持不变。所以地球从开始到形成,动量矩始终不变,也就是说地球始终处于转动状态,只是随着转动惯量的变化,转速有所不同。

由于宇宙空间是没有阻力的(除了有其他星球碰撞),地球会一直转动下去。这就是地球自转动力的来源,和太阳、月球的引力无关。太阳的引力只是使地球产生向心加速度,使地球形成公转。而且引力是一个力而不是力矩。

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潮汐力,是另一个问题,我们不在这里讨论。

相信各位在高中就学过牛顿定律,那应该就知道:地球自转不需要动力,使得地球自转才需要动力。

因为位置物质绕轴旋转,是不需要任何动力的。

地球之所以旋转,来源于太阳系形成初期时,随机涨落产生的角动量。而角动量本身就是守恒的,所以在汇聚成天体的时候,由于半径急剧减小,所以转动速度就会大幅提升。

这就是地球旋转的来源。

早期气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随机的,而大量气体在一起,它们的总的随机涨落会增加,而相对的随机涨落会减弱。这个涨落的程度,与气体数量的根号成正比:

由于初期气体的数量极为巨大,所以总的角动量其实也会非常大。这样,在引力的作用下,气体汇聚,而平均半径则会急剧降低,从而使得旋转速度加快。这个过程大家在看花样滑冰的时候经常看到:

张开双臂的时候旋转的慢,把手臂收回之后,旋转速度加快。其实就是动量守恒造成的。

"指南针"提出!

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自转?

我们可以从发射卫星到太空得到启发,为什么卫星在太空飞行了几十年还在飞,这是火箭设计的第一宇宙速度以每秒7、8Km发射的,所以它就只能在一定高度绕飞,如果提高发射速度那就会奔向绕月,绕金星飞行,因为发射速度决定了卫星绕哪个星球旋转,它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受星球本身的引力,二外太空是真空(比如X光机真空球管中的旋转阳极通电工作后要自旋好多分钟才停止)。

由此得出地球自转的原理,因为地球是太阳的八大行星之一,它们分远近距离围太阳公转和自转,根据卫星圆绕地球转的原理,得出当年为太阳爆炸(也可叫裂变)产生的物质大飞溅,根据飞溅的速度不同,形成了八个行星轨道,太空满是碎片,经过引力不断将所有碎片吸合(从星球上的撞击坑证明)!

由于八个星球处于八个不同的宇宙速度从太阳飞溅出,导致了八个星球总受太阳引力围绕公转自转。

是什么力量导致地球自转?地球从太阳飞溅出后就象扔出去的泥块飞旋向前,子弹也是飞旋前进,这就是当时飞溅给予的旋转惯性,物体越大在真空中永远不能停止旋转的。

因为地球含大量的铁,而铁在旋转中便会产生磁,地球就有了磁的南北极,巨大的磁场能产生了万有引力,月亮的铁少引力就小些,地球只有具备宇宙速度飞溅才能冲出太阳的束缚而象卫星一样侥太阳在太空公转和自转。从八大行星不同的旋转速度证明当初碎片飞溅离太阳的宇宙速度不同。

如果太阳有一天燃烧完了,地球便会飞出太阳引力之外,与其它星球相撞,满宇宙飘游,被其它恒星抓住碰撞合并成另一个星球!失去了太阳的光和热,生物都会灭种!但别怕,太阳还有四十亿年寿命!

谢谢你的阅读 !

宇宙大爆炸,是螺旋着爆炸开来的。当初的空间充满着不可见物质(还没有形成物质分子之前的物质),经一个扭结奇点绷不住爆炸开来,炸出了星云,炸出了最初恒星。

宇宙经过一系例连索爆炸,由一点到多点,这就等于朝所有恒星都踢上一脚,给了一个原始自转的动力。

现在的量子纠缠理论,已经生动的说明了这一点。

宇宙当中的所有恒星,行星都在自转,而且自转的方向也不一样。

我们的太阳系,诞生在银河系还沿。太阳最初是一个热点,周围星云向其靠扰,使它的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了今天的太阳。

太阳周围的剩余物,在太阳自转的带动下,相互碰撞,反向扭结,又形成了今天的八大行星。

在八大行星之外,物质由于受太阳引力较小,形不成较大行星,就只有以不规则形状,环绕太阳形成克伊慱带了。

地球诞生于太阳之后,地球的自转动力来源于太阳自转带来的引力干扰,就这么简单。谢谢。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一直以来,我们都早已习惯了我们周身的一切事物,对于地球和月亮很是熟悉,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熟悉的也只是地球和月亮的表象,就像题主说的,地球自转的动力是什么?地球为何会自转?而月球又为何不自转,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呢?看似很熟悉的天文景象,内在的物理规律却很少有人知道。

首先我们不用专业的物理学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把视角放到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来考量一番,无论是小到原子电子,宇宙尘埃,还是大到行星恒星或者黑洞,都始终是不断运转的。其实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是以某种形式进行运动着的。宇宙中,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才是绝对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既然运动是绝对的,那么地球是公转和自转也就好理解了,至少我们不会感到突兀。至于为地球为什么公转,那是因为地球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来描述的话,是因为大质量的太阳弯曲了周围的时空,导致地球和其它八大行星乃至月球不得不围着太阳转。然而公转好解释,而自转似乎并不是太阳作用引起的,但也并非一点关系没有。

在物理学上,天体形成的基本过程就是在引力作用下的收缩。上面也说过了,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一直都是运动着的,构成地球的物质也在不断的运行之中,所以这些物质也会围绕着一个收缩中心不断的聚合,而聚合的同时,这些物质运动的总角动量不可能为零,那么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最后形成天体之后这些总角动量也不会消失。因此,地球就必须得自转,不仅地球如此,连中子星和黑洞都难逃自转的命运。

其实在太阳系内,九大行星都是有自转的,这没什么奇怪的。只要你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你就自然能明白一切。

要想了解地球自转的动力,需要先接受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发生后,在能量形成物质的过程中,浩瀚宇宙空间里出现了各种“不完美”,也可以称为“不对称”“不均匀”,这种不均匀包括温度,密度等等!

而正是因为这种“不完美”,造成了物质间引力的不平衡,气体云分子开始聚集,引力越来越大,开始吸引更多的物质,如此循环下去!

在聚集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密度的不同开始发生旋转(类似地球上台风龙卷风形成的原理)。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发生着重要作用!

这个定律表明,旋转的物体在不受合在力矩时,系统的角动量保持不变。举个例子,花样滑冰中经常利用这一原理,旋转的选手张开双臂旋转,这时候他会把双臂收起来,旋转速度自然就会越来越快!

而地球的自转就来自于太阳形成初期的一部分角动量,因为角动量守恒,太阳把一部分角动量分给了地球,造成的地球的自转!这种角动量是非常大的,同时由于地球所处的空间基本等同于真空,所以地球一转就是几十亿年,并且还在一直持续自转下去!

这个问题的猜测,有三个典型版本:①基于宇宙大爆炸理论,②基于太阳系演化史,③基于地球演化的涨落。都有些道理。

不过,我有不同意见。理由是,例如,人造卫星的自转,很像月球自转模式,就与上述三个版本毫无关系。

我的观点是:地球自转是内部亚原子自旋的综合效应。解释如下。

亚原子总是以光速自旋来构造自我存在
亚原子,也叫费米子,是质量亚于或低于氢原子质量的基本粒子,例如:质子、中子、电子、夸克、中微子、缪子。

要想用场介质或玻色子,构造各种亚原子,必须给予超高压超高温的能量,把场介质压缩成极小体积的高能密的费米子。所有热力学的绕旋动能,转化为动力学的自旋势能。

例如:电子自旋势能:Ep=mc²=0.511MeV。质子的自旋势能:Ep=mc²=938MeV。
亚原子自旋产生轴向两极的磁场引力
电子自旋,产生南北两极磁场。核子自旋,产生南北两极的磁场。中微子也是如此。

可以假定,通常的亚原子,在没有伽玛射线影响时,皆以逆时针方向自旋,不存在反自旋或反粒子。

因此,由亚原子构成原子的低速自转,是亚原子光速自旋的综合效应。

天体自转是内部亚原子自旋的综合效应
事实上,任何天体,包括宇宙尘埃、小行星、行星卫星、大行星、恒星、太阳系、银河系、大星云、总星系,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系统,总是既自转又绕转。

天体的自转,来自天体内部亚原子自旋的综合效应。亚原子自旋,就有转动惯量不均衡,就会发生旋进或进动。

地球是天体,也是这个道理。地球既有自转,也有旋进。即便没有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为向心力,也会发生绕转或漂移。

结论 :地球的自转与旋进或漂移,归根结底,都是亚原子光速自旋的综合效应。

简单来说,地球的自转角动量源自于最初形成地球的气体和尘埃云的角动量。关于这背后的具体原因,需要来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在46亿年前,一团弥漫在星际空间中的星云在某种干扰下发生引力坍缩。由于无规则的气体和尘埃云的角动量几乎不可能完全互相抵消,所以在某个方向上必然会多出一个自转角动量。随着引力坍缩,星云逐渐变扁,形成一个旋转的盘状结构。气体和尘埃云在某一方向上的旋转速度变得越来越快,这就如同收起手臂、原地自转的花滑运动员。

这团星云的大部分质量掉入中心形成了太阳,而环绕太阳旋转的残余物质则互相碰撞形成了行星、卫星以及其他小天体。由于继承了原行星盘的角动量,所以地球既会自转也会公转。也正因为如此,太阳系中的行星基本上都具有相同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除了个别行星可能由于猛烈碰撞而改变了自转方向。

此外,由于太空基本上是真空的,地球的自转角动量就不会被损耗掉,所以地球能够持续自转46亿年,并且在遥远的未来继续自转。不过,由于月球的潮汐力作用,地球的自转角动量其实是不断损耗的,这会导致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下降,最终地球也会被潮汐锁定,地球的自转速度将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不再改变,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如果要对形成地球的星云的角动量继续追根溯源,那这一切就要追溯到138亿年前。当时宇宙刚刚诞生,在极端炽热致密的环境中,宇宙合成了如今的物质基础——氢和氦,它们随着空间膨胀分散到宇宙中,并在后来逐渐聚集形成星系、恒星、行星,地球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