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为什么是一部耳熟能详的乐曲是一首纯灵感的作品?(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3

为音乐流浪

雪,洁白无瑕的雪飘洒向大地,映衬黑夜的寂寞,渐有声起,呜咽着刺穿夜幕,音声何寻,侧耳细听,竟愁肠百结,闻者动容。留声机传来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感人肺腑的《流浪者之歌》的琴声,镜头一直停留在唱机上,唱针的旋转宛如人生的轮回,吱吱呀呀的嘈杂让人介入尘世。对话从萨拉萨蒂的音乐开始,预言着流浪的路程,预言着一个人的未来。

《流浪者之歌》展现的是市井风俗画卷,它的画面是宁静的,而这是爆发前夕的宁静。声画间离效果和超现实主义运用使画面充满张力和对未知的询问。宁静的海岸,微浪起伏,渔民们望着一个个流浪汉,木讷无语。在音乐声中,萨拉萨蒂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

有些音乐会忽然间在人生的某个瞬间打动你,就像你不知道自己听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会忽然落泪。就像遭遇米兰·昆德拉故弄玄虚说的“利多斯特”:一个人突然洞察自身的悲惨而产生的一种极度痛苦。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第一次接触它,是手风琴独奏版,为了更好地理解乐曲就去听小提琴的原版演奏,只听了4个小节就被彻底地征服:小提琴的气质被音符的组合发挥得淋漓尽致:神秘、伤感、优雅、不羁。正如题目所说,这是写给流浪者的曲子,一支既美妙又洒脱的曲调,穿行于时而阴郁时而光辉的一片想象的空间,进出自如,炯炯有神。第三乐章里有一段广为人知的旋律,不少电影里主人公遭遇极大的不幸时经常能用到这段音乐,可谓是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小提琴加了弱音器,表现出一种极其悲凉的氛围,而悲到极致便是无,可以说这是吉卜赛人无声的哭泣。乐从悲生,第四段转回到极快的快板,活泼奔放,每次听到这儿的时候都想起苏菲·玛索在《路易十四的情妇》里初登场时旋转的裙角和明亮放肆的笑容,虽然她不是扮演吉卜赛人,但气质相似:能歌善舞、自由乐观。意大利流浪的音乐天才用一把小提琴宣泄出对音乐、对爱的所有激情,有一种摧枯拉朽的魔力。当时觉得萨拉萨蒂只有和小提琴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完整而夺目的,正因为有了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才使后来的音乐爱好者聆听到质地像天鹅绒般爽滑而有分量、丰满而流溢着光泽的美妙弦音。这样的魔力即使是在恋爱中也不一定有。说得远了,以一句听来的话结尾吧:深夜里,萨拉萨蒂用琴弦谋杀我的耳朵。(佚名)

详情
    官方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