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一隙不通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成语: 一隙不通 成语简解
    编号 : 2654 成语 : 一隙不通 注音 : | ㄒ|ˋ ㄅㄨˋ ㄊㄨㄥ 汉语拼音 : yī xì bù tōng 参考词语 : 一窍不通 释义 : 义参「一窍不通」。见「一窍不通」条。 Emoji符号 : 1️⃣隙‍️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一隙不通”对应Emoji表情符号“1️⃣‍️”,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1️⃣‍️、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1️⃣‍️"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一窍不通」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商朝末年,纣王沉溺酒色,设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杀害许多直言进谏的忠臣,导致国势危在旦夕。纣王的叔父比干,是当时的贤人,他看到纣王如此荒淫无道,十分痛心,便劝谏他力图振作,远离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纣王不听,反而以贤人的心七窍皆通的传说为借口,要借比干之心来看看,便将比干处以挖心酷刑。孔子针对这段历史,很感叹地说:「纣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窍可通,比干就不会死了。」由此说明,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后来「一窍不通」这句成语,就从《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中所载的孔子的这段话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 典源 : 此处所列为「一窍不通」之典源,提供参考。《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亡国之主一贯,天时虽异,其事虽殊,所以亡同者,乐不适也。乐不适则不可以存。糟丘酒池,肉圃为格,雕柱而桔诸侯,不适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截涉者胫而视其髓,杀梅伯而遗文王其醢,不适也。文王貌受,以告诸侯。作为琁室,筑为顷宫,剖孕妇而观其化,杀比干1>而视其心,不适2>也。孔子3>闻之曰:「其窍4>通,则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 〔注解〕 (1)比干:商朝人,生卒年不详。商王纣的叔父,与微子、箕子称殷之三仁。因谏纣不听而被杀。 (2)不适:不合乎义理。 (3)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 至圣先师 」,亦称为「孔子」,不直呼他的名字。 (4)窍:孔穴。此指人的心思、心智。 书证 : 01.明.宋应星《野议.学政议》:「试就今日青衿而概数之,百人之中,贯通经书旨趣成文可观者,十人而止;……而书旨、文字一隙不通者,百人之中,不下三十人。」
成语接龙

    “通”字开头的成语

      通权达变 通宵达旦 通今博古 通宵彻昼 通宵彻夜 通时达变

    “一”字结尾的成语

      参差不一 良莠不一

    “一”字开头的成语

      一毛不拔 一丘之貉 一败涂地 一暴十寒 一鼓作气 一鸣惊人 一窍不通 一日千里 一诺千金 一言九鼎 一视同仁 一筹莫展 一网打尽 一丝不苟 一挥而就 一意孤行 一见如故 一尘不染 一知半解 一落千丈

    “通”字结尾的成语

      一窍不通 水泄不通 触类旁通 融会贯通 豁然贯通 广大神通 一隙不通 水息不通 触类可通 混融贯通 八达四通 水泄不通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一隙不通”分成的单字详解:

一, 隙, 不,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