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鼠的发生规律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7
该鼠有明显的季节性迁移和趋食性迁移特性。因此,在不同生境中的种群数量动态随作物布局和作物的生长状况而发生变动。
在四川,12月至翌年2月院落周围的鼠密度高;3~6月和9~10月以麦田、稻田的鼠密度最高。田间鼠密度按粮食地>蔬菜地>果园>经作地>荒地>秃地的顺序递减。总体来看,每年的6月和11月发生两个数量高峰,后者高于前者。在云南大理,大足鼠的活动亦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其种群数量消生长特征是,一年内有2个高峰期,2个低谷期,即5~6月、10~11月为捕获高峰期,第二个高峰的数量多于第一个高峰,1~2月和7~8月为两个低谷期。
大足鼠的数量分布以一般山麓和半山农作区较大,捕获率较高,平均6%~8%,其优势度可达30%~40%。林区和荒地数量较少,捕获率在2%~4%。在种植玉米、甘薯、马铃薯和小麦的田块,大足鼠数量较高,小麦成熟期可高达30%以上。在川西河谷地带农田数量较高,捕获率可达30%以上。
上述大足鼠的数量变动规律除了与其季节性迁移有关外,还与其繁殖有密切关系。在四川研究发现大足鼠有较高和相对稳定的繁殖能力。该鼠全年繁殖,一只雌鼠每年生4胎,每胎平均胎仔数在8只左右。其繁殖活动集中在其繁殖有密切关系。在四川研究发现大足鼠有较高和相对稳定的繁殖能力。该鼠全年繁殖,一只雌鼠每年生4胎,每胎平均胎仔数在8只左右。其繁殖活动集中在其有利的时间。在四川,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开始进入繁殖盛期,雌鼠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下第一胎。3~6月的种群数量迅速增长;3~4月雌鼠怀孕率可达69%,7~8月由于暴雨、洪水的影响,田埂及鼠洞常被洪水淹没,加之稻田面积大,旱地狭窄,大大缩小了大足鼠的生活环境,幼鼠的死亡率很高,这时种群数量不是在6月的基础上持续上升,而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7~8月的雌鼠怀孕率明显下降,由4月的60%左右下降到20%~30%,其种群增长速度不如3~6月;9月稻田排水晒田,下旬收获完毕,大足鼠的活动范围扩大,并在田埂上筑巢产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雌鼠怀孕率高达40%左右,虽然低于4月,但由于繁殖基数高,到11月,种群数量上升至全年最高峰,并持续到12月中旬;12月至翌年2月,种群数量下降。因为前一年的越冬个体基本在此期死亡,而11~12月产下的仔鼠存活率很低,所以整个种群处于衰减期。许多个体在越冬期间死亡,老弱病残个体死亡率较高。在云南大理地区,全年出现2个怀孕高峰期即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怀孕率分别达84、42%、46、38%、29、56%和28、33%,这也与其种群动态相关。详情
    官方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