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为什么这么激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全文字数:2899字,阅读完大约需要10分钟)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大家好,我是王同学。

我们国家改开之后,大概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刚刚改开之后的草莽创业阶段,按照某位前首富的说法就是,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只要敢做,基本真都能赚点儿钱。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牟其中牟大爷,这位大爷曾经用500车罐头换了苏联三架飞机。他的著名言论就是可以在喜马拉雅山侧面开一个山洞,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空气就可以穿越喜马拉雅山,进入到青藏高原,这样就可以荒滩变草原。他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非常有意思。

之后,大概是上世纪的90年左右,一直到2000年互联网爆发前的一段时间。大学毕业生是非常吃香的,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社会的经济已经从改开之后的草莽阶段渐渐步入了正轨,这个时候需要有更多头脑聪明,有知识的人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这就导致那段时间大学文凭真的非常非常吃香。这种学历上的优势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息差,我知道的知识,而你不知道,这样我就相对于你有了一种优势。

到2000年之后,中国联网爆发了.这个时候其实最多的机会还是来自于信息差。那一时期建立了很多著名的公司,如: 新浪微博,携程,淘宝,这些企业都是把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一些商业模式直接照搬到中国来,咳咳,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抄。所以,对于那些见到国外有而国内没有的商业模式和新奇产品的人而言,他们相对于国内的同胞们就有很多的优势,他们可以利用这个信息差赚很多钱,同时,企业也非常希望能够引进这样的人才。所以,在那一段时间,人们突然发现海归会非常吃香,同样是本科学历,同样的专业,同样的岗位,留学过英美国家的就是比国内毕业的工资高。人最大的命运是自己所处的时代,有的人真的不见得比别人聪明,但是仅仅可能就因为他出国见过一些别人没有见过的东西,于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这样说,一点都不夸张。国人是非常非常聪明的,国家放开自费留学政策之后,出国留学热潮就爆发了。这一波红利一直持续到前几年。

再之后,就到了我们现在这一代人所面临的情况。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前所未有地快,大毛和二毛打架,我们这边儿很快就知道了;泡菜国新总统刚出来,我们都知道了。同时,由于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创业的门槛不断降低,各行各业都涌入了很多全职,兼职的人群,各种资源变得越来越廉价,这就给了那些依靠组织资源来满足自己野心的人提供了机会。比如说,王同学,跟我合作的伙伴可能来自西北的某个三线城市,也可能来自华中的某个新一线城市或者华东的某个二线城市。将他们手中的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产品就被做成了,就可以去满足客户的需求了。

时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美好,每个人都能成为直接服务整个社会的一个部门。但是,美好的背面是困难。困难就是--已经没有人有明显的信息差了。竞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得激烈,所以大家发现这几年,很多产品和项目越来越同质化,一个风口刚刚出来,一大堆竞争者一拥而上,有的甚至是融好资冲上来,一副不把竞争对手干死誓不罢休的样子。风口越来越拥挤,竞争的对手越来越多,周期也越来越短。这里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知道的风口,我也知道,资源大家都不缺,你能做的项目,凭什么我不能做呢?到这里,我们就回答了标题的问题,同时也解答了一些人的疑问,为什么这几年大学学历贬值这么厉害?为什么留学生不再吃香了?

好了,情况我们已经说清楚了,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破局?

这个说实话,王同学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视频,文章,也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如果要罗列出来,会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我只能列出几个常见的方法和自己的思考,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1. 靠绝对的资源优势获胜。比如说,王同学所在的行业,有很多的玩家是携带着海量的资金入场的,简称人民币玩家,他们用更高的出价去抢占流量,用亏本的销售价格去抢占用户,只要亏不死,就接着亏,一直亏到其他所有对手都受不了,退出这个市场之后,再提高价格盈利赚钱。但是王同学本人还是认为这种模式有问题。首先,价格战能不能在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之前结束?第二,如果你提价之后,有新的强力的竞争对手杀入,你是不是又要开启新一轮的价格战?第三,投入的资金越多,意味着你将来要收回资金的压力也越大,机会成本划算吗?以上的问题都不太好回答。这也是王同学坚决不参加价格战的根本原因。(补充一点,站在整个市场的角度,王同学是举双手赞成商家之间价格战的,具体原因我专门写一篇文章解释)

2. 与其最好,不如不同。有人说,要不我们就别在一个方向上面竞争了,我们完全做一个不同的吧。这个方法也许可以维持相对比较长的时间,但是,你还是低估了同胞们的发现和抄袭速度。大概是在一年前,我和一个国内做x音的朋友聊天。他们说现在的大数据工具已经非常强大。在x音上面,只要有某个产品迅速起量(可以自己设置参数),他们的大数据工具可以在五分钟之内抓取过来,如果这个产品是公模的(指任何人都可以卖的产品),他们立刻就会开始销售这款产品,同时迅速找到相应的生产厂家。一款公模产品在现有的销售平台上差不多只有五分钟多一点的红利周期。如果这个产品是私模的(指只有一部分人可以卖的产品),没关系,他们立刻联系生产厂家生产,七天之内,类似的产品就可以从工厂里面生产出来开始销售,产品红利周期差不多七天多一点。你要相信国内的对手抄袭和工业生产速度。听完之后,我赶紧喝口水压了压惊,基本上就放弃了做国内的想法了。

3. 专利保护。有人会说,你敢抄我的产品,我就告你!我只想说一句,你别在这儿吓我,大家都不是第一天出来混社会,别说在中国,即使是在欧美那些知产保护完善的国家,想要绕过大多数产品的专利,根本不是难事,好吗?

4. 认知深度。这一方面我认为做的最好的就是x音和TikTok的母公司,他们的算法确实非常厉害,尽管我非常讨厌他们的产品,但是并不妨碍我非常喜欢他们的算法。国内和国外有很多公司去做短视频这个赛道的公司,x音不是最早做短的,最早出名的是x手;x音也不是最有钱的,企鹅帝国明显超出他几个量级;x音也不是数据最多的,脸书的用户数远超中国人口数;就目前阶段来看,最成功的就是x音,这当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张一鸣的算法确实是厉害。人到底喜欢什么?该如何给别人推荐?他有一套自己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在这个最根本的点上拉开了和其他产品的距离。当然,x音对于创作者的扶持力度也确实是相当大,但是我认为这不是最重要的。

在很多行业,尤其是高科技行业,一个100分的人和1000个90分的人,他们之间已经很难用中国那种传统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算法去换算了。前者和后者极有可能是1和0的关系。虽然我提倡二八定律,但是对于主业却不建议大家有丝毫懈怠。顶级精英和普通人差距越来越大的时代渐行渐近。

以上都是王同学目前能够想到的,如果你有其他的见解,欢迎下面留言区分享。 

对于如何系统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深度,我目前确实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有人非要问我的话,我只能回答,“嗯。。。。。我家楼下那家麻辣烫挺好吃的,你要不要尝一下?”

祝勇猛精进,心想事成。 

王同学  

202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