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确定看懂《消失的爱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电影在讲啥?婚姻,当然了,仅仅婚姻么?不一定,芬奇的野心显然大得多,这野心展现在电影细节,那些所有一刷时突兀的情节经过复盘都成了草蛇灰线的伏笔,芬奇每一个分镜都不会浪费,这部看着在讨论婚姻的电影,反讽的领悟却远超过了婚姻,整部电影遍地隐喻,把婚姻,阶级,美国梦,民主政治,舆论这些所有西方社会标榜的价值讽刺了个遍。本来不做细节整理的,然而这部片子的震撼实在太强烈,忍不住扒电影的隐喻。

1.婚姻

上来还得先说这个主题的,对婚姻的揭露是最明显的。看看男主的承诺

这么诚恳的表情让开始所以矛盾都局限在性格不合之类矛盾,当小三现身时,带来如此强烈震撼,男女之间的承诺简直放屁!更让人恐怖的是后边这个

联系上面是不超级不寒而栗!你确定了解那个天天跟你同床共枕最亲密的伴侣么?看这幕

初看这句觉得好突兀呢,看来还没被女主身材迷晕,后边逐渐明朗了,女主喜欢的只是男主恋爱时表现出的那个人,所以当她无法忍受那个本来男主,才引发了玉石俱焚的疯狂。知乎上专门个问题女主为啥会回去,答案其实很简单,男主在电视上表现让他再次看见了那个really like的男主

这表情,妥妥小迷妹!

再看男主看自己在电视上的表演的表情

这比婚姻谎言令人细思极恐的地方,我们究竟爱的是谁,如同女主旁白里讲的其实他们“从没存在过”,“尼克爱上的只是我扮演的女孩罢了”“我造就了自己的梦中情人”“我们乐于扮演别人,我们是最幸福的夫妻,如果不是最幸福的一对,那还在一起干什么呢?”

多少痴男怨女从恋爱激情走进一段稳定关系时,都在叹息:他变了,其实不是他变了,只是你爱上的根本不是他。

多少男女因此反目成仇,末了还喜欢问一句,答案当然是“爱过”

可如果再问一句“爱的是谁呢?”

2.城市梦

很多评论把男主说成低能窝囊废,被女主玩弄于掌中,不能认同,能和女主这个高端精神病玩游戏的怎么会蠢?在和律师讨论接受如何采访问题,男主说了这句话“maybe i only need to reach one”

事实上,只有男主抓住了事件最本质矛盾,后来正是凭着采访伪装成女主心目期待好老公,才让女主回心转意回家,实现了自救。

这是一个完全与女主棋逢对手的partner,他们都成功将装b提升至新境界,只不过一个厌倦了游戏,一个仍想继续。分水岭在于他们回密西西比生活,这是一个象征。如同那些从小城市去大城市打拼的人,他们努力拼搏去追求那份光鲜却虚伪的生活方式,女主正是他追求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可称作标志之一,迎娶白富美不正是走上人生巅峰的一条标准么?

女主是男主城市梦的一部分

只不过当男主厌倦光鲜背后的虚伪以后,选择放弃这个生活方式,看看他回家后的生活不思进取及时行乐,这不正是很多小富即安人生状态,他的人生列车已经变向了不同规格的铁轨,却仍然拖着与原来铁轨相接轨的女主。两人的根本矛盾不是什么性格,控制,而是两类生活方式的冲突。看看男主面对媒体时的表现,从最初傻笑招骂,到后来的轻松掌控访谈,他被现实逼迫着重新穿回了那件"社会人"的外衣(佩奇,?谁叫我?^_^),如同他自己讲的"amy brings out the best in me",这句话女主也说过,"the only you liked yourself,was when you were trying to be someone this cunt might like."完美呼应。

所以结局当王子和公主继续过着“幸福生活”时,吃瓜群众大可不必担心男主,他只不过被另一个车厢拖回了原来的轨道而已,虽然可能不是自愿的,但不想不代表他不会,他会很好的在原来那个规则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

3.姐弟

最后男主决定与女主继续生活时,姐姐反而好像比男主更伤心,还说出了如下台词

很想情敌的台词对不呢?所以不少推测姐弟有奸情,其实如果我们把女主和姐姐分别看成两类对立的生活方式的代表,是不好理解多了。

女主代表了男主城市梦,那么男主的姐姐则代表了乡村闲散生活方式。这两个方式向来都不可调和,当然是相互看着不顺眼呀,所以当听见男主把他不了解的棕色小屋秘密告诉女主后姐姐很不爽。最后这几幕反映出在争夺男主的过程里,姐姐代表生活方式的失败。再用个通俗的理解,女生明知道男朋友喜欢自己,却必须和别的女孩结婚,是不跟这个相当贴合?而接下来的对白更像从这个剧本里拔下来的,

男主想继续吃着碗里的占着锅里的,游走在两类生活之间

追求安逸是人的本性,上进拼搏才是世俗的枷锁,这多么强烈的反讽。芬奇好像老是怕大家不理解他的本意,喜欢看似不经意地讲些大实话。

6.父母

相信没有人会否认女主的父母造就了女主的amazing。amazing这个词用的也是充满了反讽。这些从父母第一次出镜显示的淋漓尽致,他们的控制,冷漠,对女儿需求的漠视,他们把女儿所有的不完美修正后创造了amazing amy,把女儿所有的伤痛晒在公众面前。

这句口号成了女主行动的最好注解

正是他们对女儿的控制让女主本来的需求在长期被漠视后消失殆尽。她能游刃有余扮演任何社会角色,却唯独不清楚自己是谁。脱离了她熟悉的大城市给她的定位,他变得迷茫,没朋友,没生活,当男主都改变后,她连自己家庭的定位也丢失了,这让她无法忍受,不惜玉石俱焚。为什么女主非的捆住男主不放?因为除了那个她熟悉的理想的amazing amy的生活,她一无所有。她不可能像其它女性一般跟男主离婚,因为男主厌倦了追求上进的生活,还能退回闲散生活,她却没有任何后路。如同不少体制内工作的人变得无比依赖体制,女主在与amazing amy 斗争里成了amazing amy,这才是她最可悲所在。

结尾女主当做早餐时,生活再次回到了理想的amazing amy的轨道,这是她不惜搏命斗争的胜利品,这让她找回了自己定位,让她觉得安全,让她神采奕奕。然而这个她以命相博拼来的理想生活真的理想么?请看下文

对婚姻如此扭曲的认识源于何处?不用看也能知道女主父母的婚姻如何,而当他们成为父母,又会制造出新的amazing。

芬奇下手太悍,不仅嘲弄了婚姻,亲子关系也没放过,得对人性多么失望。

7.舆论

看完电影可能不少人会对电影里的媒体嗤之以鼻。

这应该全片最让人烦的面孔了

好吧,我们来说句公正话,虽然公正说话最容易遭人恨。

电影把媒体的无耻的无耻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仔细想下,谁造成了这份无耻呢?(没有买卖,没有伤害~)

任何一个新闻事件,一旦成为舆论,都会吸引各方的声音,哪些声音传播最广?最激进的声音!

舆论是什么,舆论是情绪的汇集。所以它的基础是共情,即通过情节背景描绘把屏幕两端群体建立联系,让吃瓜群众下意识地将自己带入事件,成为期间一个角色,让他们感动身受,进而才能引发主观的情绪,而不是客观的评价。当事件与自己利益相连,即便是心理层面的,真相,原因都已经不在重要。如果你的家人被外人打了,即使是他先动的手,他惹了对方,你会冷静地批判他么,如果你真的做了,其他人还会把你当家人么?这就是信息时代,先站队,再发声,真相?who care。

so ,为啥媒体臆断编造,因为群众喜欢呀,真相多复杂,各打五十大板怎么站队,怎么表达阶层诉求?

电影里,媒体确实是男女主操控民意的工具,问题在于,这夫妻俩本来即是操控民意的高手,你想报啥他给你啥,啥能提升收视率他们提供啥,这么好的老板不给他打工给谁打工,媒体也要整收视率养家糊口的哈不啦。

这两口子如此熟悉如何让自己队伍尽量壮大:运用人类最原始的情感,而不是跟他讲理。理智永远不如欲望冲动猛烈,但它比欲望高阶。所以男女主用理智的方式实现了对群众情绪的控制,女主自不必说,男主也在采访里通过理智的伪装操控了民意。

这是一个无比暴露的隐喻,一小撮精英用精心编织的谎言,让大多数群众在自以为为自己谋幸福过程里实现着精英们的目的。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只不过现代社会把精英的门槛调低了,他不用掌握媒体也能操控媒体向群众发号施令。现代科技让信息传递更便捷时,会再发生什么呢?这是一个隐喻,希望别成为一个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