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陷阱:是“拿多少钱,干多少活”?还是让自己“物超所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最近隔壁小王加薪申请,被领导否决了,有点闷闷不乐,认为领导否认了他,侮辱了他的人格。其实领导并不否认他所做的工作,只是觉得现有他所做的工作与薪酬已经很匹配,如果想要加薪,需要做些超出岗位现有价值的事情,但从他过往的表现来看,很难相信他能提供更高的价值。而隔壁小王却奉行,“拿多少钱,干多少活”,想有更高的标准可以,就必须有更高的薪酬。

双方好像都有道理,员工要求付出获得对等回报,企业要求“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但如果僵持着,就是双输的局面。解决方法其实也简单,要么企业先走出一步,跟华为一样,开出比外面高得多的工资,是狼,就应该用肉喂饱。可惜,全国就一家华为。

所以,剩下的办法,就是要员工先走出一步,员工先多付出,进而老板再多给员工工资,这是可行性最高的,但需要员工有一定的格局,不能太斤斤计较。同时,老板能够准确评估,给予及时的认可。否则双方又将失去信任,进入另外一个死循环。

当然,如果你是那种如华为要聘请的俄罗斯数学家一样,可以为你建一个研究院的牛人,另当别论。可惜职场中,华为这样的公司少数、这样的牛人也是少数,更多的抠抠搜搜的中小企业老板和隔壁小王这样的职场人。

所以现在我们就需要认清这样的现实:【以下故事纯属瞎编】

隔壁小王加薪不成一气之下辞职了,开了一家服装店,进了一批货,厂家跟他说,这是中高端品牌,而且是知名设计师设计,当下最流行的,每件市场价可以卖5000元。一天一位年轻姑娘进来,隔壁小王卖力的介绍,姑娘看后觉得都蛮不错,但跟其他服装店的也没看出多大区别,只想出500元,气得小王直接送客。后来才知道,这品牌在国外虽然高端名品,可是国内没多少人知道。后来又来了位贵妇人,第一眼看上这服装就亮眼睛了,出过国、见过洋品牌,见过世面的就是不一样。可是细看后,不论小王怎么卖力介绍,贵妇人却直接走了。因为贵妇人认出小王卖的只是A货,而小王自己却不自知。

年轻姑娘离开小王的店铺,到隔壁的外贸尾货店买了件类似的衣服,满意的付了500元,店家还送了一袜子、皮带小礼品,姑娘高兴坏了;而贵妇人,也到另外一家奢侈品店看中了件10000元的衣服,本想还价,店老板一句“不二价”,可贵妇人还是高兴的付了钱。看的隔壁小王红眼,明明两个客人都是自己的,怎么全跑到别家了。年轻姑娘大学刚毕业,条件有限,只要穿着好看、舒适,对于品牌没有追求;而贵妇人,出手阔绰,要的是面子。 所以从供需方面看,你是否定位好自己,把自己放在了合适的地方。 一个商品价格高低,取决于其价值以及稀缺性,满大街的白菜,想卖出黄金的价格,那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在沙漠中快要饿死的人,白菜肯定比黄金值钱。所以,价值在于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能为别人带去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从认知角度看,“拿多少 钱,干多少活”看似对等交易,但由于购买双方对于价值的判断不一值,很容易产生偏差。年轻姑娘不识货,低估了小王衣服的价值;而贵妇人,倒是识货了,可认出小王的衣服是A货,不值那价格。而小王觉得自己的产品是高端品牌,是可以值那个钱的。衣服如此,何况于人。而且人最难的是准确的评估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价值,而低估别人的价值。因为大部分人都会有达克效应(D-K effect)”——越是不行的人,越觉得自己行。 所以****当你没有足够筹码时,你的价值是被别人定义的,你认为自己值多少钱不重要,有权给你定薪的人认为你值多少钱才重要。 如果你真遇上不识“货”的主,那就找到对你格外“赏识”的人。

员工是劳动力的出售方,企业是购买方,对于购买方而言,肯定是希望“物超所值”、“物美价廉”,永远想用更低价获得更高的品值回报。而出售方也永远想的是,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可以卖个好价钱,甚至还想着“以次充好”。就像年轻姑娘,买了件衣服,店家还给送礼品,这叫超值服务。但劳动关系毕竟跟普通的商品买卖不同,普通商品买卖是一锤子买卖,有人亏损、有人赚,但是雇佣关系,是个长久的过程,好不好、值不值,第一下看走眼,后期随着时间推移,是驴是马就都看清了。如果在这真被低估了,你可以找个合理给你估价的地方;如果真被高估了,那就赶紧做出对等的价值出来。可遗憾的是,正如公平理论说的,如果一个人被高估了,给了高薪水,时间久了,他会想办法觉得理所当然,然后寻求内心的平衡,觉得自己就值那个价,然后变得心安理得。所以调薪的效果,对于激励也并非长久。

从市场角度看。把自己当成一件商品看,自己现在所处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如果自己有一技之长,人才市场上与你竞争的人很少,而且各企业需求量又很大,恭喜,你在卖方市场,就如前段时间华为高价在市场上抢夺芯片刻录机工程师;如果自己技能普通,人才市场上可以轻易的找到替代者,那悲剧了,你在买方市场,企业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也就不可能为了你去加薪,让企业增加人工成本。

从契约精神上看,双方都是平等的,都有相互选择的权力。小王可以选择不卖衣服给年轻姑娘,贵妇人一样可以选择不买小王的衣服。所以,员工完全可以选择“拿多少钱,干多少活”,而企业也可以选择去雇佣“物超所值”的员工,而前提是员工有更多的选择权,就如小王某一天知道自己的服装是A货,降低了价值,并找到了那些白领女孩,想对品牌和舒适度都有所追求,还能满足下小虚荣心,但又买不起真品的那些人,竟然生意也是出奇的好。所以,你在这家拿不到理想的薪资,你可以轻易在别家拿到,当你有足够选择权的时候,你就不会在意公司是否给你加薪,因为,你可以给自己加薪;而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企业也有更多的选择权,能够在内部或者外部轻易找到你的替代者,一样可以选择不给予加薪。

但终究人不是纯粹的商品买卖那么简单,人还有所追求,还有情感依附。单从情感角度看。朋友、爱人、雇员雇主之间都是希望对方尽心尽力,不希望对方“耍滑头”,隐瞒、欺骗自己。这就需要双方之间建立信任。老板信任员工,给予合理的报酬;员工信任老板,能为老板解决问题,甚至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当然如果只想跑一辈子龙套,“拿多少钱干多少活”还真无可厚非,那你也就不能又眼红别人升职加薪,又期待老板给你升职加薪了。可毕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会是大部分人的追求。所以对于大部分的职场人而言,在谈薪议价还是弱势群体,不占有主动权时,那就要明白要想得到升职机会,获得更多的物质回报,一定是因为在这个职位上,做出了超越这个职位本身的业绩和表现!

“拿多少钱,干多活”,是给老板打工的心态, 不是有了回报再付出,而是付出了才有回报。 还拿卖衣服说事,只有你拿出衣服了,别人才会出价,决定要不要买。不会东西都没见着,你随便开个价,别人就会认。所以说,别人只会因为觉得你行,而给你机会,不会先给你机会,让你证明你行。

职场中,除了给老板打工,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打工。真正要明白在这份工作中,你要获得什么?提升自己的什么能力,让自己更加增值。而且在如今快速变化的社会里,你只有拼命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不努力向上,只会让别人取代。

所以别再拿“拿多少钱,干多少活”来掩饰自己的不思进取。当然对于强势的企业方而言,也要合理评估员工的价值,不要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样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也是不利,只有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捆绑,实现利益趋同,才能够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