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文言文停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1. 文言文《观潮》停顿

作者: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2. 求观潮朗读停顿的指导~~~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很久前的课文了 快忘干净了,希望有助。

3. 求观潮朗读停顿的指导~~~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很久前的课文了 快忘干净了,希望有助。

4. 观潮 朗读节奏划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5. 求文言文朗读:观潮 周密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衣裳的观众,道路被数量众多的车马堵塞。

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的价格加倍的高。但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6. 停顿的文言文停顿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例(1)中的“而”是转折连词,例(2)~(4)中的“若夫”“盖”“且”为语气助词。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动宾结构肯定不停顿。例如:“吃东西”,不好停顿成“吃/东西”。 如:(1)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7. 文言文朗读停顿

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考查也出现了新变化。即强调诵读能力、积累迁移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不再把测试重点放在词法、句法上。文言文停顿作为古诗文的诵读能力之一,也是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考生的关注。

哪些地方非停不可?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

(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

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若/毒之乎?

(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 偏正短语

(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

2. 介宾短语

(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

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8. 文言文朗读停顿

一般是根据意思与语气的转折变化来停顿.

eg:借 旁近 与之

《口技》学过的那我就举《口技》的例子(背不大清楚了,就找几句记得的):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适逢/招待宾客/设宴,在/大厅的/{这个是为了停顿下,自己读读看}东北角,放置了/八尺的屏障)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没有/敢喧哗的人)

呵呵~划的比较细。其实语文文言文的朗读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与情感,说白了就是根据语感(也就是象我们平时说话的停顿一样的性质),一般来说,根据句意就可以,没有很权威的划分。

你多试试就有感觉了。